佛山在线

高明部署污染防治工作 力争全年“气质”优良天数超九成

佛山日报讯 记者何志勇报道:昨日,高明区召开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暨河长制工作会议。高明区区长梁耀斌强调,高明今年要着力解决污染防治突出问题,持续厚植高明生态发展优势。

过去一年,高明区污染防治工作成绩不俗。2019年,高明环境空气整体质量连续第六年排名全市第一,其中PM2.5(细颗粒物)降幅超额完成年度考核目标。去年全年高明水环境质量及其改善率均在全市排名第二,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有序推进,“区域环评+清单式管理”环评审批改革取得突破。而经过多年的工作推进,高明区去年成功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

但与此同时,高明区生态环境短板仍然存在,体现在水环境整治任务依然艰巨、城镇排水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大气污染精准化管控不到位等多方面。会议要求,全区要对现存的生态环境短板有清楚的认识并加快落实措施。例如在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方面,今年就必须加快管网建设,确保治理有效。

蓝天下的高明西江画廊绿道,河岸线郁郁葱葱。(资料图片)/佛山日报记者吕润致摄

会议指出,高明区今年生态环境工作要着力完成几个目标任务。一是调整为国考断面的沧江水闸水质优良比例要达到100%,西安河、秀丽河水质要达到Ⅳ类目标,西坑水库水质力争达到Ⅱ类。二是全区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要达到90%以上,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32微克/立方米。三是要围绕32项核心指标巩固深化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不断厚植高明生态发展优势。

梁耀斌对高明污染防治已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指出,建设和保护优质的生态环境是关乎高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事,全区要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找准问题和短板进行精准施策。

具体而言,改善水环境质量方面,全区要做好“打、治、建、管”四个方面,即加强执法、系统治污、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和全面落实河长制。大气环境质量提升方面,要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通过坚决淘汰35蒸吨以下高污染燃料锅炉、深化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行业整治、加强工地扬尘执法等措施,确保所有污染防治任务达标完成。

高明提出坚决完成今年生态环境工作目标任务

以务实之举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

去年11月,高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这不是高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句号,而是新的开始。

昨日,高明区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暨河长制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高明要在去年取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大气环境治理排名全市第一、水环境质量与改善程度排名全市第二的成绩上,进一步以务实之举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其中必须完成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高于90%等硬性任务。会议还印发了《高明区环委会关于进一步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果的通知》,要求围绕32项核心指标巩固深化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推动区委区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四招助力

多维度改善水环境

“沧江水闸升级为国考断面,其水质优良比例必须达到100%。西安河、秀丽河水质达到Ⅳ类目标,西坑水库水质力争达到Ⅱ类。”会议上,区生态环境部门明确了今年高明区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几个硬性指标。这些目标任务既体现了高明过去水环境治理成绩得到认可,同时也为高明提出了新的挑战。

2019年,作为省控断面的沧江水闸水质均值稳定在Ⅱ类。而作为沧江河的支流,位于各镇街的5个市控断面同比改善率为100%、其余9条主要内河涌水质整体达标率和改善率均达到77.8%。会议指出,过去一年,在区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的带领下,全区151名河(湖)长累计巡河湖7379次,处理问题234起,高明区2019年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被佛山市评为优秀。

精益求精,今年上级部门对高明区水环境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也促使高明必须克服随之而来的困难。市生态环境局高明分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沧江水闸断面从省考过渡成国考,并预计近期正式启用水质自动监测站,对该断面水质实行24小时采样监测,数据直接上传国家和省平台,对水质持续稳定达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更楼河、明城峰江碑至新圩交界段、三洲上社等3个市考断面水质要求提高至Ⅲ类,同样将是高明水环境治理面临的一次严峻考验。

对此,高明将通过“打、治、建、管”四招,多维度改善水环境质量。

位于西江新城的丽江水廊景色优美。

“打”是指强化巡查执法。会议强调,农业农村部门要在年内完成禁养区内剩余的154家非生猪养殖场清理,加强禁养区巡查监管,依法禁止已清理养殖场死灰复燃。生态环境部门要完善水源地日常巡查监管机制,巩固水源地环境问题的整治成效,全力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

“治”是推进水环境系统治理。下阶段,全区将统筹推进“再造沧江”工程,落细落实工程治污、监管治污、农业控污、生态减污各项措施,巩固提升“清四乱”“五清”“5+2”等专项行动成效,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建”是要补齐水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由杨和镇、更合镇推进的杨和二污、对川、小洞等三间污水处理厂,年内必须完工通水。杨和、明城、更合镇研究启动杨和大楠片区,明城贝斯特片区、峰江片区和更合新圩片区的污水处理项目,消除污水处理空白。

“管”则是聚焦管护水平全面提升。河长制、湖长制要进一步全面落实,压紧压实各级河长职责。全区将全面加强污水管网维护管理,推行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与配套管网一体化运营,切实提高农村污水收集处理效率。

四源共治

确保优良天数占比超九成

2019年,高明区大气环境质量连续第六年排名全市第一,其中PM2.5年均浓度下降幅度较大,年均浓度超额完成考核目标。

根据佛山市最新出台的本年度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三个“硬核十条”要求,今年高明区年度优良天数比例要达到90%以上。记者了解到,目前高明区空气质量距离该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以去年为例,尽管高明区空气质量排名五区第一,但年度优良天数比例为75.3%。

对此,高明区提出今后要持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管的工作要求,各镇街、各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不断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监管体系,形成机构健全、目标明确、责任明晰、配合协调、措施有力、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大气污染防治监管工作新格局。

俯瞰杨梅河,绿意盎然。

对于工业源、扬尘源等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会议指出全区要扎实推进大气污染“四源”共治。生态环境部门将有序推动35蒸吨以下高污染燃料锅炉全面完成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35蒸吨及以上锅炉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并进一步深入开展印刷、干洗、家具等涉VOCs重点行业专项整治,持续推进重点企业“一企一策”整治提升。

对于近年来由于建筑项目增多,工地扬尘管治出现反复的问题,区长梁耀斌强调,各相关部门要督促建设工地严格落实“6个100%”扬尘防治措施,加强裸地、渣土消纳场、露天物料堆场等扬尘源污染整治,严格查处渣土车撒漏现象。各镇街、各部门加快落实储备用地、村级返还地、闲置用地等未动工建设土地“三通一平”工地扬尘防治措施。

“各镇街要确保第三方企业的道路洒水频次充足。”梁耀斌表示,高明要加强城市道路洒水保洁力度,确保城市扬尘控制到位,另外要强化露天烧烤、餐饮油烟污染整治,以数字化城市管理推动城市面源治污走向精细化。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确保各项污染防治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位,会议还印发了本年度各镇街党委(党工委)、各镇街与西江产业新城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年度考核计分方法和操作细则,进一步强化高明生态环保责任体系建设。

补齐短板

巩固示范区创建成果

2019年高明区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高明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国字号认证。会议指出,高明通过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高明“湾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珠西先进制造高地、岭南田园新样本”的品牌魅力进一步释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后劲得到持续增强。

建设和保护优质的生态环境是关乎高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会议指出,高明要借助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契机,不断厚植生态发展优势。全区将围绕32项核心指标巩固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推动高明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高明区环委会关于进一步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果的通知》明确指出,全区要全力补齐生态文明建设短板。例如优良天数比例提升、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河湖岸线保护、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等工作任务,已经悉数分配到各相关部门。

 白鹭在杨梅河边栖息。

2020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会议提出高明将立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进一步深耕生态资源,厚植碧水蓝天优势,通过重点落实《高明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54项细胞工程任务,推动高明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六大方面建设取得新进展。

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并非一劳永逸。按照要求,生态环境部门将会对获得示范区称号的地区进行动态监督管理。因此高明区将从今年起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标体系进行常态化的年度自查复核工作,每年开展一次全面自查,三年完成一次上级复核或不定期抽查。

高明区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暨“再造沧江”工程2020年度工作任务(节选)

杨和镇第一污水处理厂:今年累计平均进水BOD5浓度达到80mg/L,累计平均进水氨氮浓度达到18mg/L,负荷率累计达到80%以上。

杨和镇第二污水处理厂:年内要建成通水。

更合镇小洞园区污水处理工程:今年7月底前完成。

秀丽河万里碧道市级试点段建设和竖立碧道导向标识:今年完成5千米建设;

高明河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

原标题:高明部署污染防治工作,持续厚植生态发展优势

力争全年“气质”优良天数超九成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何志勇

图|记者吕润致

编辑|何欣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