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三水发力“足球+” 力争打造80块以上高标准足球场

酣畅淋漓地踢场球,然后痛痛快快泡个温泉,再品尝下绿色无公害的农家菜,饭罢到姹紫嫣红的花海或高墙深巷的古村散散步,最后在幽静舒适的度假酒店里入眠……

4月23日的一次签约,让上述梦想照进现实。签约仪式上,三水芦苞温泉度假酒店与佛山市威斯汀足球俱乐部签署足球竞训基地项目建设协议,预计投资5000万元、在今年10月建成4至6块国际级比赛专用场标准的11人制足球场。

今年初,“足球+”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写入三水区政府工作报告。此次签约以及未来三年内力争打造80块以上高标准场地等后续计划的曝光,释放出三水发力“足球+”的强烈信号。

这无疑是一次势大力沉的“射门”。而能否真正得分,将“体育+文旅”培育成强力的消费增长点,乃至为三水加速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名城送上一记漂亮的“助攻”,仍需步步为营的周密谋划。

精准发力:

打造80块场地的大手笔

要酣畅淋漓地踢一场球,场地必不可少。很多普通市民不知道的是,三水的高标准足球场地已经供不应求了。

“三水在地理位置和足球氛围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交通便利,人文素质高。每年冬天北方下大雪、联赛暂停的时候,好多足球队到南方温暖的地方集训。三水是目的地之一。”佛山市威斯汀足球俱乐部负责人陆超华说。

三水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曾向媒体表示,仅今年1月份就有26000多人次在三水冬训。三水资深体育人士何汉刚透露,今年年底保守估计将有20支专业足球队到三水开展冬训。

“全区现有能符合这些专业球队要求的场地大概在16块左右,而每支球队训练时至少要配两块场地,我们在高标准足球场数量上确实存在缺口。”何汉刚说。

三水足球文化浓厚。图为三水华侨中学男足校队在开展常规训练。(资料图片)/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因此,通过建设足球竞训基地来发力“足球+”,三水可谓找准了切入点。今年初,“足球+”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写入三水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全力推动“足球+”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发展足球产业,把三水打造成为国家级足球竞训基地。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向玉武在23日的签约仪式上表示,接下来三水将出台《佛山市三水区建设足球竞训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打造“两中心、四片区”足球竞训基地群,力争到2022年新建、改建达到高标准的足球场数量80块以上。

其中,“两中心”是指高标准改造提升两个专业比赛场地,用于承接专业足球竞赛;“四片区”是指立足较为成熟商业配套,打造西南、云东海、乐平、芦苞四片区足球训练基地,用于承接专业足球队集训和北方球队冬训需求。

乘数效应:

拉动10亿级消费的“小目标”

花这么大力气建设场地,不免要问一句,“足球+”能给三水带来什么?

体育是一门朝气蓬勃的产业。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全民健身迅猛发展,竞技体育成绩显著,体育产业日益壮大,发展空间广阔。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林显鹏曾表示,根据对多个城市的体育产业研究,体育产业的乘数效应是2.7,意味着体育每产生1块钱的增加值,就会带动当地GDP增加2.7元。

实际上,发展体育产业,三水已经尝到了甜头。据统计,2019年,三水开展足球冬训活动和承办省级以上足球赛事共吸引来13万人次,驱动消费超过2亿元。

“不说别的,单是北方那些专业的足球队来三水开展冬训,每个队员一天的吃住怎么都要500元以上了。”何汉刚说。

球员、球队的训练消费,赛事吸引来的市民观众消费,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城市名气的提升,诸般利好共同构成了三水发力“足球+”的有力推手。

对此,三水也定下一个“小目标”:力争到2022年,吸引外地足球运动员到三水比赛或训练达50万人次,实现拉动第三产业消费达12亿元。

从“体育+文旅”促消费的角度来说,芦苞温泉足球竞训基地项目作为三水打造国家级足球竞训基地的首批项目之一,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芦苞镇拥有芦苞温泉、芦苞祖庙、长岐古村、独树岗古村、芦苞水闸、河鲜农家美食等一批颇具人文历史和优质的旅游资源,去年以来大力推进“三片一带”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进一步整合资源、串珠成链,擦亮文旅名片。而足球竞训基地项目的到来,将为芦苞带来可观的人气。

“高水平足球项目的落地,将有力助推芦苞的乡村振兴。”芦苞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足球竞训基地的顺利落地,将有力串联推动体育文旅融合发展,助力打造“足球+”文化IP,拉动芦苞旅游“过夜经济”。

“我们对芦苞温泉足球竞训基地非常有信心。在运动学来讲,踢完比赛后去泡温泉有助于肌肉放松,对运动员剧烈运动后的恢复有很大帮助,世界各地的温泉竞训基地都有成功案例。”陆超华说。

软硬兼施:

培育壮大体育产业的新考验

如果说建设足球竞训基地是一次势大力沉的射门,那么三水想要射正球门乃至直接得分的话,仍然需要步步为营的周密谋划。

一块高标准足球场地,与一个正在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的片区,并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1+1>2”的效应。这背后不仅需要场地设施、酒店配套等硬件的提升,更需要政府、企业运营方面的软实力支撑。

仅就冬训而论,何汉刚坦言三水即将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在硬件条件之外,这么多高水平的球队过来冬训,社会俱乐部本身的管理水平是否跟得上,能否协调组织好?”

而在未来三年的规划中,三水提出的目标是实现广东省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国家足球训练基地等省以上足球基地在三水挂牌,承接中国足协、广东省足协青少年U 系列赛事20项以上。

举办一流的赛事,承办方也需要有一流的水平。未来几年如何在场馆建设、人才配备等各方面加紧发力、“软硬兼施”,从而让足球产业在全区落地开花,考验着三水的能力与智慧。

好在三水“踢球”,练的是“童子功”。“上世纪50年代末三水人就很喜欢踢足球了,以前都在市场踢球,早上是菜市场,下午就是球场了。”何汉刚说。

从上世纪70年代初起,三水区体委开始以工厂为单位组织足球联赛。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三水足球特别是女足的实力在佛山乃至广东全省首屈一指,为国家和省足球队输送了一批人才。

被坊间戏称为“西甲”的三水区足球联赛已成功举办15届,不仅始终保持着珠三角地区业余足球赛事中少见的11人制踢法,赛场上更不乏巴西等外籍球员以至中超现役球员的身影,看台上更聚集了场均6000人观战的超高人气,相当于国内中甲职业足球联赛入场观众人数。

2016年6月,三水被广东省体育局命名为全省足球城市试点县(区)。2017年,三水入选第二批省级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名单。据统计,截至2019年,三水全区已有18所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17所省级足球推广学校。

已将足球基因融入血脉的三水人,这一次能否通过“足球+”撬动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舞台上递出一张青春昂扬、拼搏进取的体育名片?让我们拭目以待。

原标题:三水发力“足球+”

一次势大力沉的“射门”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马永钊、陈玲玲

编辑|何欣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