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原标题: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26日在佛山市禅城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佛山市禅城区代区长 区柱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和2020年主要工作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发展新形势,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各方面发展取得新成绩。

——经济实力稳步增强。地区生产总值保持稳健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7%。外贸进出口总值从2015年的897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突破千亿元。市场主体从2015年9.5万家增加到2020年18.4万家,竞争力不断增强。

——产业转型加快推进。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35∶65。引进投资超亿元产业项目187个,禅医健康城综合体等项目顺利推进。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金融保险、科技服务等产业加快发展。我区创建成为广东省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被授予“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称号。

——城市形态持续提升。实施中心城区形态提升专项行动,人民公园、王借岗森林公园(二期)等项目建成使用。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启动26个重点项目、5560亩用地改造。推进生态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38%提高到42%。普君南路、禅港西路等道路建成通车,岭南大道公交枢纽站投入使用。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干净整洁村全覆盖。陶谷小镇成为全国特色小镇建设典型案例。

——改革开放力度加大。开展“一门式”政务服务、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和谐共享社区”建设等改革。区行政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区社会综合治理指挥中心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我区获批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友好关系城市3个,设立海外联络站8个。积极推动“双区”建设[1],助推广佛全域同城化,禅港澳青年交流基地挂牌运作。

——民生事业发展进步。财政民生支出年均增长8%。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扎实推进河涌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治;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学校及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医院床位、养老床位逐年增加,成功建设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各类人才达27.5万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取得成效。配合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功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抓好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等工作,建设平安禅城。成功创建全市“一站式”信访诉求服务中心和“人民满意窗口”示范点。

——政府建设扎实推进。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73件、政协提案1099件,办复率100%。开展法治政府建设,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抓好普法、政务公开等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三公”经费预算逐年下降。公职人员履职能力不断增强。

此外,统计、供电、民政、禁毒、打私、爱国卫生、人口计生、退役军人、民族宗教、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气象、人防、地震、海事、海关、档案方志等事业实现新发展。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我们抓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正增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11.2亿元,增长1.8%[2]; 进出口总额达1030亿元,增长7.7%;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4702亿元、增长9.6%,贷款余额达4339.6亿元、增长20.9%。

一是坚持防疫与发展两手抓。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等工作。组织23家企业转产防疫物资,派出34名医护人员紧急支援湖北,组织4.7万名公职人员及志愿者投身村居防疫一线。配合市的安排11天内建成应急救治医院。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分期分批引导学生返校复课。全年无发生疫情聚集和社区传播。坚持领导干部挂点联系企业,常态化走访服务企业,推动复工复产。实施“禅六条”等措施,落实减税降费等政策,稳定企业发展信心。一批抗疫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到上级表彰。

二是产业转型乘势而上。近段时间以来,加快产业转型步伐,做强实体经济,金意陶、道氏公司等一批本土企业本地增资扩产,新材料产业园、绿色家居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招商引资成效凸显,青山控股(禅城)华南总部、广州建筑集团佛山(禅城)总部、省供销社冷链物流园[3]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禅城。新增落户保险类企业27家。全年预计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0家。东平云谷等21个项目开工,富惟汽配生产基地等31个项目投产,实体经济根基更加牢固。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5亿元,超年度计划36.5%。禅城位列“2020城市市辖区高质量发展100强”第10名。

三是城建与民生持续提升。聚锦路等25个交通项目建成完工,一批交通节点、高速路沿线和出入口治理取得成效。配合推进地铁2号、3号线,以及广湛高铁建设。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环文华公园”片区、东平河水轴线(北岸)等区域美化亮化,洲尾围湿地公园等即将建成开放。完成6条黑臭水体整治,改造老旧小区15个。南庄镇、紫南村分别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和示范村。禅城入选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对口帮扶凉山州3个县、廉江46条村,按现行标准全部实现脱贫。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超过七成。城镇新增就业1.98万人。佛山LEH国际学校等项目建成使用,新增学位4130个,完成学前教育“5080”[4]等任务。加快建设区人民医院,配合推进市二医院新院区、市中医院扩改建等项目建设。全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四是履职能效显著增强。坚持抓落实、抓服务、抓效率、抓协同,推动工作落地见效。完成区镇街机构改革,组建“9+1+7”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总指挥部,设立“尖刀班”,加速推进重大项目的谋划、落地与建设,发展动能得到进一步激发。划定14个重点片区、2.7万亩土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区域。组织413亩产业用地挂网出让,新增签约、动工及意向项目102个,投资总额751亿元。东平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一批园区动工建设,产业强区步伐快速推进,社会信心、市场信心、公职人员队伍信心充足,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主动作为的“禅城氛围”加速形成,为禅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紧紧依靠区委的坚强领导,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保持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勇于担当,推动发展再上台阶;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形成破解发展难题的强大合力;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宗旨、为民服务,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五年来,全区公职人员队伍履职尽责,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与监督,各行各业同心协力、拼搏奉献,为禅城的发展付出了汗水、贡献了力量。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向上级驻禅单位和部队官兵、应急救援队伍,以及所有关心支持禅城建设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经济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产业转型升级还需加快;投资结构不够合理,产业链供应链需要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公共服务均衡布局需要进一步提升;公职人员队伍协同作战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禅城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纵观国内外形势,禅城发展依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坚定信心决心,推动禅城在新起点上取得新成绩。

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市委、区委全会部署,根据《中共佛山市禅城区委关于制定禅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区政府编制了《佛山市禅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十四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定位是:实施精品战略,强化中心城区、科创金融、文教医卫、宜居环境功能,加快城市更新,全力创建广东省营造智慧化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综合试点,彰显“岭南文脉”现代魅力,坚定不移把产业做强、功能做优、品质做精,推动老城区不断焕发新活力,打造更具含金量的“强中心”,全面建设精品城区、精品产业、首善之区,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具体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改革开放结出新硕果、城市能级得到新提升、产业发展取得新质效、区域创新实力迈上新台阶、社会文明实现新进步、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新提高、民生福祉和社会治理效能达到新水平。展望二〇三五年,全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将大幅提升;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法治禅城、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形成区域开放合作和对外开放新格局;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基本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平安禅城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人城产文”深度融合,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以及区委工作安排,坚守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不动摇,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落实“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战略,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参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些发展定位、指导思想,坚持一张施工图干到底,推动禅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产业转型,打造现代化精品产业体系。持续加快创新发展,形成内涵型增长模式。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塑造与万亿城市中心城区相匹配的城市品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禅城。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持续抓好民生事业,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幸福禅城。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与全省全市同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保持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完成市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以更大决心抓实业、引项目,高质量打造产业禅城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讲政治高度认识并做好经济工作。把着力点放在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上,扎实做好安商稳企,实施“三个一批”[5]企业梯队培育,做强做优精品产业,建设“产业禅城”。

(一)着力抓好稳商招商。坚持先稳商、再招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全力支持本地企业安心发展,推动禅城产业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一是抓好企业服务。完善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及时落实减税降费等政策,鼓励“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推动企业发展壮大。深化落实领导干部挂点联系企业制度,实行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加强对重点项目“一企一策”“一企一专班”服务,帮助企业快速解决发展遇到的问题。二是推动“工业上楼”。落实产业保护区政策,优化产业园区布局,引导旧村改造保留产业面积,为优质企业增资扩产预留空间。制定实施工业厂房改造扶持办法,在南庄南部智造片区、石湾沙岗片区、张槎聚锦片区、祖庙城北片区等地,加快新建(改建)一批高层厂房,推动“工业上楼”,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率,建设新型企业总部,打造更多的产值“亿元楼”。三是开展产业链招商。聚焦“精品产业”,探索“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路径,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大会战”,加快形成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新兴产业集群。实施招商项目全过程服务、全周期管理,推动镇街企业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重点园区企业联络站,支持做强工商联和各类行业协会,让企业服务无处不在。常态化实行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跑出企业服务的“禅城速度”,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扎根禅城、集聚发展。

(二)推动发展精品制造业。落实市打造“2+2+4”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6]工作部署,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一是加快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7],加快打造以“五大产业”[8] 为重点的精品制造业,巩固提升传统制造业,推动更多资源向制造业倾斜。打造一批“工改工”主题园区,引导精品工业项目补链强链、抱团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总部(类总部)经济。加快广州建筑集团佛山(禅城)总部、青山控股(禅城)华南总部、汇博机器人研发生产总部等项目建设,加速一批在谈项目落地。持续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宜居宜业宜创新等优势,支持更多优质企业在禅城设立总部,做大做强。三是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东平云谷等园区建设,推动数字赋能制造。落实新一轮工业技术改造,推动制造业企业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流程再造,逐步实现“机器换人”。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跨越发展。

(三)加快提升精品服务业。强化科创金融、文教医卫、宜居环境功能,塑造新优势,促进新发展。一是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发挥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佛山分中心等载体作用,加速新兴产业培育与引进。建好中国陶谷等平台,以工业设计助推产业升级。聚焦聚力建设季华路金融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禅城保险产业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二是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智能商业、智慧仓储物流等数字服务业发展,推动科技服务、信用评估等专业服务业发展,拓展定制化、无接触交易服务新模式,打造现代服务业体系,提高中心城区服务水平。

二、以更实举措稳投资、增动能,全链条建设创新禅城

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积极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全面扩大有效投资。积极推动省、市、区重点项目投资,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支持,重点投向“两新一重”建设[9],发挥投资“压舱石”作用。一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华南科技装备产业园(二期)等13个省重点项目,以及福能智造产业园等33个市重点项目建设,预计完成年度计划投资118.5亿元。二是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加快国星光电吉利产业园、联东U 谷·智能装备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持续增强城市精品工业承载力。三是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生态环保、应急管理、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投资,实施一批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加强专班服务,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四是发挥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加快冷链配送一体化、餐厨垃圾处理等项目建设,扩大国资参与优质项目运营的广度和深度,拓展投资空间,增强社会信心,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二)有效激发创新动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发展新经济,创造新供给,催生新需求。一是打造创新集聚高地。积极对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融入佛山“一环创新圈”,高标准建设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禅城片区,稳固优化“四大双创园区”[10],推动高新区禅城园(总部园)与佛山国家火炬园合作共建,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抓好华南生命科学园、海天全球创新中心等园区和研发机构建设。二是提升企业创新水平。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规模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到530家。打造一批“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及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壮大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推动与大院大所合作共建创新平台,开展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中国(佛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用,完善企业创新保护机制。三是引进培育产业创新人才。提升禅港澳青年交流基地等平台影响力,推动打造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专区,吸引一批创新创业团队,推动创建青年友好型城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三)加快促进消费升级。深化文商旅融合互促,大力释放内循环潜能,全面打造区域消费中心。一是擦亮商业街区品牌。以季华路、魁奇路、祖庙、东方广场等片区为重点,建成一批名店名街,推动发展中高端消费。打造以岭南天地、佛山创意产业园为标杆的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提升东平河夜游等活动的影响力,增强市民消费的体验感。二是提升消费品质。推进粤菜师傅“1+5”系列工程[11],形成美食集聚区特色鲜明、百花齐放的效应。实施“连锁品牌100”计划,建设高水平连锁品牌总部。支持促进汽车、家电家装等消费升级。加快批发业提质增效,推动不锈钢等行业创品牌、强优势,创建更多的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三是培育新型消费模式。发展体验经济、首店经济、智慧商业等新消费业态,加快提升乡村消费、社区消费,激活消费潜力。推动发展电子商务,推广定制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力促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

(四)促进外资外贸稳定发展。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对外经贸模式。一是发展外贸新业态。加快申报建设佛山综合保税区,做强配套服务功能。用好佛山国际贸易港等平台,配合推进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努力打造跨境电商“一镇街一园区”。二是支持外贸企业加快发展。建设进出口服务贸易平台,进一步完善港口配套和口岸功能,搭建物流快速通关通道,培育发展一批平台型出口企业。三是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优化外资产业结构布局,推动“引外资”与“引关键技术、引管理模式和人才”有机结合,提升综合竞争力。

三、以更大气魄建城市、优管理,高品位建设精品禅城

以高水平规划为引领,全域建设精品城区,持续提升精细化管理效能,增强禅城的集聚力和辐射力,让佛山中心城区焕发新面貌。

(一)精致打造重点片区。落实东、中、西三大功能板块[12]的工作安排,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一是加快建设“1+5”发展平台[13]。以城市更新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建设“环文华公园”片区,打造聚锦科创园、东平云谷、凤翔湾都市产业区、广湛高铁枢纽新城、佛山民生保障和跨境保税基地五大发展平台,抓示范、建载体、聚产业,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形态。二是加快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落实2023年底前总体完成村级工业园改造任务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村改工作。支持城市轴线、重点门户、关键部位优先改造,坚持上规模、高标准,扎实推进“工改工”、村级工业园+旧村居连片改造,加快整理储备一批产业用地,打造一批精品样板园区,以“小连片”推动“大集聚”,为高质量发展腾空间、强支撑。坚持先建后拆、边建边拆,有序推进旧村居改造,通过置换零散土地、依法提高容积率等,支持发展上楼产业,留住村集体物业、留住优质企业总部、留住乡愁。三是加快建设一批交通道路项目。继续实施“东提、西进、南接、北联”战略,打造“外联内顺”的大交通格局。配合加快广湛高铁建设,推进“三线三站”[14]建设、“四线一站”[15]前期工作。抓紧海五西路、季华北路北延、南庄大道东延、同济路西延等道路建设,配合推进文华路南延线等市级统筹路网项目,畅通内外循环。发展智能交通,加快拥堵节点治理,推进转弯车道加建辅道、候车亭港湾式改建等工作,加强校园、医院周边交通疏导,让城市更顺畅。

(二)精细提升城乡品质。以“绣花”功夫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彰显中心城区城市品位。一是综合改善城乡环境。坚持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积极参与“一环生态圈”建设,助力佛山建设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加快东平河水轴线(北岸)、王借岗森林公园(三期)等项目建设,落实好东平水道、潭洲水道等万里碧道建设。把优质用地更多用于城市公共配套,恢复提升佛山乐园片区公共服务功能,加快中山公园周边旧区改造提升,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提升一批精致的小公园、小绿地,布局建设一批高品质市政设施。推动“亚艺-文华”双园整合提升,打造城市中央会客厅。二是整体提升城市面貌。加强对城市建筑风貌、城市色彩、外立面、天际线等设计管控,在汾江河两岸、东平河北岸等地延展纵深空间,推动建成更多高层甲级写字楼等产业载体,推动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相互促进。三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整治,加强大气污染防控精细化管理,常态化落实河湖长制,持续开展城区河涌水环境整治与保洁,新建接通一批污水管网,保障水质稳定达标。加强日常监管,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连片建设宜居美丽乡村,打造“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精品线路。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抓好“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工作,加快一批农业公园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落实“四个不摘”[16]要求,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三)精心打造魅力城区。加快推进“岭南文脉·精品之城”建设,彰显中心城区文化魅力。一是提升文化品质。加快祖庙莲升片区改造,活化利用旧建筑,助力佛山打造“博物馆之城”。推进佛山古镇建设,完善文化设施场馆建设,打造精品历史文化街区。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巩固扩大创文成果。二是发展全域旅游。推进城市“全景化”建设,打响各镇街文化旅游品牌,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强文旅资源推介,继续办好“五大民俗节庆、两大周、两大赛、一舞台”等活动,提升城市知名度。三是做强文化产业。优化提升新媒体产业园等“四大文化产业集聚区”[17],推动紫南文化旅游区等项目建设,加快古镇文创园等园区扩容提质,为优质文化产业项目落地提供保障。

四、以系统思维促改革、谋发展,全方位锻造活力禅城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一步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坚持加强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把握“双区”建设重大机遇,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抢抓新机遇、塑造新优势、谋求新发展。一是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借鉴广州、深圳在产业升级、营商环境、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学习周边地区成功做法,争取更多改革事项和创新做法在禅城复制推广。二是推动区域融合共进。加强与广州、深圳在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深化与港澳在科技金融、贸易服务、文化旅游等领域交流,加快禅港澳青年创新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湾区通”工程,积极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加强与市内各兄弟区在规划对接、产业协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实现协同发展。

(二)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全力营造智慧化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建设智慧型数字政府。加快城市“智慧大脑”建设,打造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数据服务中心,以及政务应用创新中心。全力提升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建设水平,创新大综治、大防控、大安全模式。深化智慧交通、智慧新警务、智慧信访、新型智慧社区等应用,助推城市治理全面智慧化转型。二是深化政务服务改革。用数据赋能公共服务,提升精准服务能力。依托“数字财政”建设,落实全市扶持政策标准化试点工作,深入推进政府补贴(扶持)资金直达企业等改革,探索“精准化送达”“零材料申报”模式,加快实现事项“秒报、秒批、秒付”。三是探索区块链应用。针对民生服务、产业发展、行业监管等方面的需求,推广区块链技术应用,加强基础平台建设。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拓展应用场景,提高区块链在数据溯源、行政监督等方面应用水平。

(三)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向改革要动力,为企业增活力,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行政审批流程优化,做到审批事项能简则简、能免则免。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动“证照联办”改革全覆盖,深化“一照通”改革,让企业开办全程无忧。二是深化项目审批改革。勇于“刀刃向内”,破除个别领域审批互为前置现象,探索项目审批分类改革,加快实施“一个口”受理,实现联审联批、速办速批,加快项目报建及开工,为产业项目落地达产提供制度保障。三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增强“经营城市”理念,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工作机制,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强区与镇街国资联动,引导国资与优质企业合作,通过股权投资、并购等方式,推动国资做大做强。

五、以更大力度强保障、惠民生,高标准建设幸福禅城

创新举措推动优质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实施“小切口大变化”民生实事办理制度,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加快教育资源东、中、西板块均衡布局,坚持建管并重,推动建设教育强区。一是加强统筹规划与建设。高质量新建、扩建、改建一批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新增一批优质学位。完成文华小学新建,加快紫南小学、罗南小学等学校扩建改造,启动建设高水平高中。有条件的新建(改建)学校要设置地下停车场,预留学生接送专区,解决家长“接送难”问题。配合加快广州美术学院佛山校区建设。二是盘活教育资源。优化学校空间布局,做强公办中学,有序实施初中寄宿制。发展民办教育,支持镇街、村组引入名校资源建设优质学校,支持部分优质民办小学办初中。三是塑造教育品牌。加大教育发展性经费投入,实施初中教育“强腰”工程,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基础教育师资“雁阵”建设,深化“三名工程”[18],扩大名师队伍规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推进健康禅城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一是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做好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工作,加强集中隔离酒店、医疗机构等重点部位管理,继续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加快区防疫应急救治场所建设,提升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民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加快肉类联合加工厂、粮食产业园、冷链物流园、中心医院等项目建设。二是加强医疗体系能力建设。落实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建设,谋划筹建区中医院。深化区级公立医院“强基创优”,加强医护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配合加快推进市二医院新院区,以及市中医院扩改建等项目建设。三是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效,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

(三)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扎牢民生保障网络。一是大力推动稳就业。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服务,确保就业形势稳定。二是加强保障住房建设。探索利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以及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用于建设租赁住房,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机制。三是做好各项扶持救助工作。落实“银龄安康行动”计划,打造养老服务品牌。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优化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做好儿童福利工作。健全综合救助制度,做好特定群体的民生兜底保障。

(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禅城。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一是营造安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加强多发性矛盾纠纷系统治理和制度预防,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机制。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信访诉求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加强应急管理和救援力量建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二是保障和谐的生产生活秩序。坚持管行业、管领域也要管安全、管稳定,认真抓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加强防疫用品、疫苗监管,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

各位代表,为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区政府广泛征集挑选了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形成书面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票选确定10件民生实事项目。我们将认真抓好落实,确保民生实事圆满完成。

各位代表,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更多工作在禅城试点,更多项目在禅城落户,在抓落实中体现担当。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政务公开,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广泛听取并吸纳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推动政府工作上台阶。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继续带头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坚决取消不必要的项目支出。要增强干事创业的“禅城氛围”。高质高效落实政府各项工作,政府各组成部门要增强“支持别人,就是发展自己”“一手抓业务,一手促发展”观念,进一步增强抓落实、抓服务、抓效率、抓协同的行动自觉,坚持“时、度、效”相统一,有序、有方、有效,整体提升公职人员队伍执行力。以“9+1+7”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总指挥部和“尖刀班”为抓手,充分调动公职人员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打造思想更开放、工作更担当的“禅城铁军”。

各位代表!目标催人奋进,实干铸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切实增强等不得、慢不得的紧迫感,只争朝夕抓落实,同心协力促发展,按下推动工作的“快进键”,跑出项目落地的“加速度”,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为禅城建设精品城区、精品产业、首善之区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1] “双区”建设: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市区级口径核算增长1.4%,按区预算口径核算增长1.8%。

[3] 青山控股(禅城)华南总部:吉瑞科技增资扩产项目,计划打造青山控股华南总部,负责青山控股在华南地区的投资、采购、销售管理。

广州建筑集团佛山(禅城)总部:2020年12月,区政府与广州建筑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1年1月18日注册设立佛山建筑集团,将聚集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建筑业总部经济。

省供销社冷链物流园:省、市供销集团投资合作项目,将建设集冷链总部经济、综合展贸、科技孵化等功能的冷链物流集群,形成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4] 学前教育“5080”:指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公办及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

[5] “三个一批”:包括打造一批超百亿元行业龙头企业、超五十亿元行业引领企业、超十亿元高成长性企业。

[6] “2+2+4”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指装备制造、泛家居两个超万亿元产业集群,汽车及新能源、军民融合及电子信息两个超5000亿元产业集群,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新材料、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四个超3000亿元产业集群。

[7] “六大工程”:包括实施“强核工程”“立柱工程”“强链工程”“优化布局工程”“品质工程”“培土工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8] “五大产业”:指高端装备、泛家居、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电子信息。

[9]“两新一重”建设: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10] “四大双创园区”:指南庄绿岛湖·智荟、石湾中国陶谷、张槎华南创谷、祖庙丰收街·菁创聚。

[11] 粤菜师傅“1+5”系列工程:指围绕建设世界知名“粤菜粤厨名城”这一目标,全面实施“厨出佛山”粤菜师傅培育工程、“寻味佛山”粤菜美食体验工程、“佛味鲜生”优质粤菜食材建设工程、“佛味秀世界”粤菜粤厨走出去工程、“佛游味劲”文旅餐饮融合发展工程5大重点工程。

[12] 东、中、西三大功能板块:包括东部打造“城市极核”,包括佛山大道以东,祖庙和石湾的大部分区域,重点打造高端城市地标、高端现代服务业、高品质民生配套、总部经济。中部打造“创新走廊”,包括佛山大道以西,东平河以北,覆盖张槎和石湾西片区,重点发展科创产业、数字经济,加快城市更新、完善片区配套。通过大江、大沙、青柯等村开发,将向北跨过汾江河,与广湛高铁站连成一片。西部打造“智造高地”,包括整个南庄,重点抓产业载体建设,打造高端制造业。

[13]“1+5”发展平台:其中“环文华公园”片区重点打造金融保险产业和总部经济集聚带;聚锦科创园重点加快落地一批行业影响力、带动力强的科创产业项目;东平云谷重点加快东平数字创新产业园、数字产业总部基地等项目落地建设;佛山民生保障和跨境保税基地重点加快冷链物流园、粮食产业园、生猪定点屠宰及冷链配送一体化项目建设;凤翔湾都市产业区重点推进千亩城市更新项目,以及公立学校、区人民医院等配套项目建设;广湛高铁枢纽新城抢抓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机遇,提前储备空间、接入动能。

[14] “三线三站”:包括广佛环线、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3号线;石湾地铁交通枢纽一体化项目、广佛环线张槎站配套工程项目、湖涌站TOD综合开发项目。

[15] “四线一站”:包括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4号线一期、广州28号线(城际地铁快线)、广湛高铁禅城段(国家高速铁路)和广湛高铁佛山站TOD(站城一体化开发)。

[16]“四个不摘”:指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17] “四大文化产业集聚区”:包括以中国陶谷为中心的陶瓷创意产业集聚区,以新媒体产业园为中心的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以佛山古镇为中心的文商旅融合发展集聚区,以及以珠影·星光城为中心的影视产业集聚区。

[18] “三名工程”:指培养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的基础教育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来源|佛山日报

编辑|何欣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