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高明区荷城街道王臣村仇氏宗祠:祠堂保存完好 宗族历史悠长

王臣村位于高明荷城西北方向,距离西江产业新城不过十余分钟车程。村民分为仇氏、邓氏两姓,目前共计建有5座祠堂。实际上,王臣村细分为东、西两个村民小组,其中仇姓村民集中在王臣东,建有宗祠3座。邓氏村民则居住在王臣西,建有宗祠2座。

追溯这5座宗祠的过往,要数位于王臣东的仇氏宗祠的历史最为久远和丰富。南宋末年,仇氏先人迁来此地建村居住,700多年来仇氏族人开枝散叶,足迹遍布华南,其中广西灵山仇氏,与高明王臣仇氏渊源甚密。到了清代康熙年间,王臣仇氏建起代表宗族荣光的仇氏宗祠并一直完整保留至今,仇氏先人考取功名,为官清廉的故事通过祠堂、族谱留存至今,激励今人。

先人南迁建村 仇邓两姓共处

夏天来了,王臣村的荷花开了。一条开阔道路将两口池塘与隶属荷城街道王臣村委会的王臣村分隔开来,仇氏宗祠便位于荷花池对面的王臣东村民小组。祠堂与村民的民居相邻,而整个村落沿着道路呈条状分布,村前有塘村后靠山,居住环境相当优越。

据该村族谱等资料记载,仇氏先人在南宋末年迁居至此。王臣东村民小组长仇旭星介绍,据记载,南宋末年一名号缘叙的仇氏先人因为当时的“胡妃之祸”,从韶关南雄迁徙到了王臣建村,仇氏便一直在此地繁衍生息,距今已经700多年。

仇氏宗祠至今保存完好。

所谓“胡妃之祸”,指的是传闻在南宋度宗年间发生的动乱。传说当时有一名胡姓妃子得罪了皇帝出逃,被一名商人所得后携归至韶关南雄珠矶巷(一说妃子出家为尼)。后来皇帝想要重新找寻该名妃子便派人四处搜查。南雄当地讹传以为要将贵妃出逃之罪怪罪于珠矶巷,导致当地居民四处出逃,最后散居于沿海各地。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查阅有关资料,“胡妃之祸”在历史上难寻确切的史料记载,有关年份考证一直存疑。不过南宋末年战乱四起,各姓氏各宗族纷纷从韶关南迁到沿海多地,这一迁徙现象是真实存在。而这名号缘叙的仇氏先人有记载名为仇兴祖,曾担任朝廷官职。如今两广多地的仇氏族谱,都把仇兴祖认作为先祖。

仇氏之后,邓氏从三水地区迁来,经过不断的繁衍生息,王臣村男性村民只剩下仇、邓两姓。仇、邓两姓村民便在王臣和谐相处,发展至今。在仇氏宗祠里,一口明代崇祯年间的洪钟还清楚地记载着这段历史。“肇庆府高要县赤坎都王臣村仇邓二姓庙丁共铸洪钟一口,重四百斤,祈保通乡人物兴隆,福有攸归……”这口洪钟摆放在宗祠内,尽管数百年过去,但洪钟上的刻字还能依稀分辨。这钟本来是王臣村真武庙的庙钟,该庙后来被拆。

祠堂保存完好 清代木柱挺立

仇氏宗祠建于高台之上,地势比面前的池塘和道路要高。据记载,宗祠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随后在乾隆、光绪年间都曾扩建、修补。上世纪90年代,王臣东仇氏村民集资,对残破的仇氏宗祠进行修复,于1994年完成。如今的仇氏宗祠,基本保留1994年修复后的样貌。

 仇氏宗祠内的洪钟。

1994年的那次修复,村民在宗祠门口增添了两只石狮子把守大门。走过石狮子,脚下便是清代留存至今的石板阶梯。阶梯两旁,无论是石柱还是石板,均是从清代建宗祠后一直保留至今的。大门青砖墙体之上,屋檐下的壁画大多还能看清,内容栩栩如生。宗祠大门上书“仇氏宗祠”,对联“珠矶衍派 臣里开宗”(书写为繁体字)分列大门两侧,记载的便是仇氏先人从珠矶巷到王臣开枝散叶的事情。大门两侧木梁上还保留着各一只朱红色貔貅造型,在深色木梁中格外引人注目。

推开宗祠大门迈过门槛石,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典型的岭南风格三进祠堂格局。仇氏宗祠结构为三进两廊,中间廊道的高度低于一前一后两进。从进门处一直到最尽头,墙体顶端都画有山水鸟虫、老幼人像。这些当年的画作大部分得以保留,并且清晰可见。

带着记者参观宗祠的仇旭星介绍,仇氏宗祠里竖着支撑整体结构的六根大木柱,是上好的坤甸木,从康熙年间到现在依然挺立。如今,村民仍然会在仇氏宗祠举行宴请、祭祀等传统习俗仪式。

在仇氏宗祠最靠里的墙上,悬挂着宗祠的堂号“义让堂”(现场为繁体字),堂号下方以及外围,分别挂有两副对联,大意是仇氏先人迁徙各地发展壮大。对联蓝底红字,笔直地悬挂在墙体之上。

 大门两侧门梁上有红色貔貅。

在仇氏宗祠两侧,当地村民先后于1992年和1996年在旧址上重建了两座宗祠,分别是茂圃仇公祠和毓圃仇公祠。茂圃对应的是仇秀春,毓圃对应的是仇应春,二人分别是开村先祖仇兴祖的长子、次子。这两座祠堂均为两进格局,由于是重建祠堂,传统祠堂的样貌基本没有保留。

悬挂三块牌匾 记载先人功名

在仇氏宗祠的内部,最让人瞩目的,不得不提悬挂的三块木牌匾。一块牌匾挂于廊道尽头上方正中,上书“钦点翰林院庶吉士 仇效忠道光戌科。”另两块牌匾分别写有“文魁”“武魁”,挂在祠堂两侧。

实际上,这三块木牌匾分别对应四位功成名就、有所建树的仇氏先人。其中挂于正中央的牌匾所记载的仇效忠,是据记载由清代道光皇帝钦点的翰林院庶吉士。记者查阅《清朝进士题名录》得知,仇效忠是乾隆年间生人,卒于咸丰年间,是当时的广东省廉州府灵山县人,祖籍明确记载为当时肇庆高要府王臣村人,也就是如今的高明王臣村人。

仇效忠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后,先后在多地担任过不同官职。据记载,此人为官清廉,法令公正严明,政声卓著,深受百姓拥戴,百姓写横额赞颂仇效忠为“仇青天”。相传仇效忠在兴义府离任后,接替他的官员贪赃枉法、鱼肉百姓,以致乡民怨声载道。乡民纷纷上书请求仇效忠回任。朝廷在查明事实后便任命仇效忠回任知府,乡民得知后互相道喜祝贺。仇效忠的事迹得到了广西灵山和高明王臣两地仇氏宗亲族谱的详细记载,这也是两地宗亲渊源深厚的又一例证。

 仇氏宗祠的堂号为“義讓堂”。

“文魁”牌匾记载的,是清代道光年间的文进士仇葵忠、仇臣忠,“武魁”牌匾记载的,是武魁仇开镐。“文魁”“武魁”两块牌匾都是红底金字,它们与“翰林院庶吉士仇效忠”的牌匾一起,成为仇氏先人考取功名,扬名四海的见证。

宗祠是凝聚宗亲的纽带,是游子不忘的故乡。仇氏建村王臣700多年,无数仇氏后人尽管四海拼搏,心中依然不忘家乡。据记载,1930年,旅居古巴的华侨就出资捐建了祠堂前方的长堤,以减轻王臣村所遭受的水患灾害,造福家乡百姓。

族谱记录详细 族人团结和谐

事实上,王臣仇氏除了宗祠保留得相对完整,仇氏族谱也有着详尽的保存。一本《王臣仇氏族谱(新编本)》,就详细地记载了王臣仇氏从开村到成书年间的宗族事宜,包括先人考究,先后多次修订编写族谱的记载等,还有各位仇氏先人留下的诗词、文章。仇旭星表示,这本族谱是几经周折,结合此前王臣东的旧记载和各地仇氏宗亲族谱的记载,汇总编写而成。仇氏先人各种经历、缘由,大多都能在书中查到。

 现在的王臣东村民小组村容村貌相当整洁。

例如在“建村开族记”一节中,就记载了仇氏缘叙公从珠矶巷南下王臣建村开族一事,缘叙公长子、次子取号“茂圃”“毓圃”,就是寓意开村犹如开辟园圃,希望圃中花木茂盛的意思。

又如关于编写、修订族谱的记载写道,仇氏族谱在清代康熙三十二年编写,在此之前的族谱已经残缺。随后,编写好的族谱先后在清代乾隆、道光年间,民国期间多次得到续修,1995年则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新编。

宗亲历史的源远流长,展示了仇氏族人的团结和谐。进入新时代,王臣东村民小组通过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重新发包集体资产,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2020年,王臣东经济社集体收入约120万元,村民生活越发富足。该村民小组还借助高明区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契机,成功改善了村容村貌。如今仇氏宗祠门前的道路已比原来明显拓宽,还为村民划定了停车位。今年,村中计划通过申报相关帮扶项目,结合集体收入继续加大农村建设投入,做好雨污分流的同时,在清拆废旧房屋腾出的空地上规划建设一个休闲公园。

原标题:高明区荷城街道王臣村仇氏宗祠:祠堂保存完好 宗族历史悠长

来源|佛山日报

文图|记者何志勇

编辑|何欣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