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猝死发生前常没有征兆,需加强预防筛查

近年来,因猝死引发的悲剧不时发生。作为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疾病,猝死如何预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人认为猝死离自己很远,但提前加强对猝死的认识、预防,掌握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候就可能救人救己,避免悲剧发生。

基础疾病患者

需重点预防心源性猝死

“引发猝死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心脏问题占60%以上。据流行病学研究,全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的病患人数有40多万,死亡率达到99%,只有大概1%的人能抢救过来。”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心内科黄景文主任医师介绍,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的、严重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疾病。病发时,患者心跳频率会变得极快且紊乱,心脏不能正常工作,从而导致患者大脑或全身供血不足、中断,甚至死亡,常常来不及救治。

临床上,出现猝死的患者往往患有各种基础心脏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包括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等)。与此同时,50%左右的心衰患者往往不是因为终末期心脏衰竭引起猝死,而是突然间的心律失常引起心脏骤停导致猝死。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心内科黄景文主任医师。/医院供图

黄景文指出,如果在患有心脏病的基础上突发心脏骤停,患者的死亡风险就非常高。如果在住院过程中患者突发心脏骤停,医院往往能够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大大增加患者的生存几率。但实际上,更多的猝死案例发生在医院外,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患者极易面临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心源性猝死不仅常见于各种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可能发生在看似健康的普通人身上。因此,黄景文提醒,有猝死家族史的人、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患者这三类人群都需要重点预防心源性猝死。

这些紧急措施在关键时刻可救命

黄景文表示,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后拥有“黄金4分钟”,能否在这段时间里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对患者的救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第一时间开展心肺复苏术及使用除颤仪帮助患者恢复心跳是最常见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社会和广大市民对于猝死等突发疾病的重视,以及急救知识的逐渐普及,已有越来越多人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各大小公共场所也逐渐普及配置AED体外除颤器。他建议,市民日常不妨多学习心肺复苏相关急救知识和操作,以及AED体外除颤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万一遇到紧急情况,可及时对身边人施以援手,帮助挽回宝贵的生命。

除了上述提及的两种常见急救方法,对于高危人群,黄景文还建议,在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如果身体状况合适,可采用猝死预防性疗法——通过植入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为自己身体装上关键时刻的“救命工具”。

ICD是一种能识别并及时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电子装置。他介绍,ICD植入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手术,术后也不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和运动。并且,近年来植入器械不再是核磁扫描的禁忌症,目前市场上兼容核磁共振扫描的ICD已实现普遍应用。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杨玲主任医师。/医院供图

患者接受治疗时,需切开皮肤,通过血管穿刺把一个小型的ICD植入体内。将电极放在心腔的位置,它便能自动感应心脏跳动是否正常,是否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针对多种心律失常,兼备起搏和除颤双重功能的 ICD 可以进行相应的治疗,在关键时刻实现“自我急救”,主动预防和保护患者。

此外,对于一些心肌病患者,如果经常出现心律失常、失速以及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变的高危症状,植入ICD也是很好的预防方式,可以作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手段。

定期检查

预防猝死从良好生活习惯开始

“部分猝死患者发病前没有什么征兆和症状,部分有早期症状的患者常会出现晕厥、头晕、胸痛、胸闷等情况。如果反复晕厥,神经系统又没有问题,大部分就是心脏出问题了,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晕厥的原因。”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杨玲主任医师表示。

通过临床观察可以发现,很多猝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即使是常规体检,也未必能发现猝死的风险,需要专业的医学检查才能查出来。杨玲建议,无论有无病史,公众都应每年定期检查,并重点关注心脏红绿灯——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它是指示猝死风险的关键,EF值越高,心脏状态就越好,一路“绿灯”,而EF值一旦小于(或等于)35,就建议安装ICD进行治疗。

对于患有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或者遗传性疾病的患者,尤其是有猝死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接受冠脉CT、心肌核素扫描、动态心电图等针对性检查,通过更专业的手段,及早发现高危诱因。与此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以及有抽烟、喝酒、晚睡、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都属于重点筛查人群。

此外,夏季体液丢失过多,身体里的血液浓缩,也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高发。因此,杨玲建议,炎热天气下,外出活动时需保持足够的进水量;清晨起来也不要忙着活动,先休息一下、喝点水,等体内的体液比较充分了再出去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患有基础疾病的人还需避免过度运动,可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内慢慢活动,进行慢走等较为平缓的运动,避免因剧烈活动或者过量运动,诱发体内血管斑块不稳定,造成猝死。

原标题:加强认识 预防猝死

专家提醒:猝死发生前常没有征兆,需加强预防筛查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梁炜健

编辑|何欣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