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书记专访丨胡学骏:用“软环境”筑强“硬实力”夯实立区强区产业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引领全党全国人民立足新起点、接力新征程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近日,三水区委书记胡学骏接受佛山传媒集团采访时表示,三水区全面兴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热潮,坚持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确保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三水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在城市三水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三水将发挥好产业集群、空间载体、生态环境等优势,高水平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八大专业园区,积极探索营商环境“三水模式”,优化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发挥“硬环境”优势、提升“软环境”内涵,坚持项目为王引导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夯实立区强区的产业根基。

三水城区高楼林立环境优美。/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建好用好红色资源 做实做细民生实事

佛山传媒集团:三水区如何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高质量开展全区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胡学骏:三水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的重中之重,在全区全面兴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热潮。特别是,三水建好用好邓培故居、三水烈士陵园、广三铁路革命斗争事迹展等红色地标,推出红色学习线路,得到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五巡回指导组肯定。

从总体来看,三水党史学习教育着重聚焦三个方面。第一,聚焦悟思想。推动各级党委(党组)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因地制宜用好红色资源,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凝聚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二是聚焦办实事。老百姓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不少“急难愁盼”问题,三水“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强化问题导向,围绕28个课题开展调研、收集问题300多个,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深化政务服务便民利民、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优化营商环境等“六个着力”,梳理出80个重点民生项目,用实招硬招造福于民。

三是聚焦开新局。三水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四个结合,与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与打造湾区特色产业发展新高地结合起来,与打造广佛极核重要节点城市结合起来,与加强党的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着力培育四大千亿产业集群、全力推进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大力推动村改总攻坚、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发挥资源禀赋优势 建设100平方公里产业载体

佛山传媒集团:三水将如何把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在新起点上加快推动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

胡学骏: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三水有自身优势,也有薄弱环节。产业与生态共生是三水最大的优势。三水不仅有打造四大千亿产业集群的基础,还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加上充实的产业用地载体,三水将充分利用好、发挥好资源禀赋的优势。制造业是三水立区之本、强区之基,三水将用好可连片开发利用的空间载体资源,打造高质量发展产业载体。抢抓佛山产业保护区扩容机遇,高水平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八大专业园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广州都市圈产业发展重要基地。三水做强做实区级产业园区统筹机构——三水工业园区管委会,推动全区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发展“区级统筹、区镇共建”。

依托优质载体引入增量、培育存量。一方面,坚持招大引强,围绕三年招商引资1500亿元总目标,实施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以项目为抓手,加快培育超3000亿元装备制造、超2000亿元泛家居、超1000亿元食品饮料、超1000亿元电子信息等四大战略支柱产业集群,加快布局生命健康产业,加速集聚高分子新材料产业,打造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另一方面,统筹区域、产业和技术三大布局,推动“湾区孵化、三水转化”,打造大湾区“研转产”重要基地,培育“三个一批”创新制造企业,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三年行动。

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产业发展不仅要依靠工业,还要做强农业。今年以来,在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综合改革的背景下,三水农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在产业项目招商上呈现出龙头项目多的特点。如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示范基地、三水扬翔现代化生猪养殖产业项目建设进度良好,为三水现代农业发展蓄势蓄力。三水也将加快农业“园区化”转型升级,形成以现代渔业为主导产业,现代畜牧和现代种植业为重点产业,花卉业特色发展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结构,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高质量产业需要高品质城市承载。三水高标准大手笔投入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立足三水空间形态,以三水大道支撑城市布局,以塘西大道引领产业布局,打造南北轴带式发展格局。其中,精心塑造城市地标,加快推进双子星城、区文化活动中心、三水三桥、新体育场馆建设和使用,提升改造三水人民体育场。在完善城市服务配套方面,加快推进高品质学校和高水平医院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美食集聚区、夜间经济区等生活配套服务。同时,实施智慧城市建设行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政府,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兼顾地面地下,着力整治交通拥堵问题,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

城乡融合发展是巩固拓展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成果的需要。三水将深化完善“六个协同”,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深入推进“三片联动、百村共建”,推动南部片区江根片“西江十里画廊”与青岐十里水岸、河口古渡小镇联动,擦亮白坭文创古镇招牌;推动中部片区云东海环湖连片融入新城区建设,强化乐平大旗头片与大同湖片叠加效应,促进芦苞涌沿线新旧街区联动; 发挥北部片区产业园区辐射效应,带动镇村产业生态共融。

以市场归位为核心 探索营商环境“三水模式”

佛山传媒集团:当前,全市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三水将从哪些方面着手进一步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

胡学骏:营商环境服务的对象是市场主体,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首先要了解企业需要什么、希望政府能提供什么帮助。三水围绕摸清企业想法、实际需求做了深入的调研工作,以此为基础制定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

近年来,三水围绕企业所思所想所需,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探索。例如,在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方面,工程建设项目全周期服务改革取得大幅度优化,全流程审批代办服务助推项目加快落地投产,自然人“一门式”政务服务实现全城通办、家门办理。在激发市场活力方面,企业开办全流程缩减至1个工作日,零见面办照率超过70%,市场主体较2015年增长73%。过去五年,累计为企业降低成本175亿元,投入企业扶持资金36.6亿元助推企业发展壮大。

接下来,三水将坚决落实好市委一号改革工程,与市委同频共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全力办好“企业围墙外的事”。要落实好一号改革工程,三水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一个企业从落户到投产、日常运营,需要和经科、环保、住建等多个部门打交道,由于部门之间信息不互通、工作未协同,为企业办事带来了较大不便。三水要以市场归位为核心,积极探索营商环境“三水模式”,着重破解企业对接多部门的难题。一方面是重构营商环境建设组织体系,实行“一个归口”管理; 另一方面是优化企业诉求闭环机制,实行“一个入口”处理。同时,要建立政商面对面交流机制、非必要不扰企机制,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二是推进重点改革落实。深化简政放权,促进政府、市场各归其位。深化“放管服”改革、环评审批改革、“拿地即开工”改革,建设“数字政府”。不折不扣落实上级降成本、减税降费政策,实施“保险贷”助企融资等,降低显性成本;通过实施企业扶持资金“三零三化”(即零跑腿、零接触、零纸质,申报智能化、审批自动化、兑付快速化)改革等,降低隐性成本。

三是优化企业服务。三水将大力实施企业服务三年行动(2020-2022年),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分工合作,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立体化企业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全周期、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强化项目用地保障,优化土地供给,实施熟地招商,做到地等项目、拿地开工。全面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响应速度,落实三个100%(高端制造项目100%确保供地、签约承诺事项100%跟踪落实、重大链主企业100%专班服务),促使签约项目加快投产、存量企业增资扩产。

除了上述三方面的实招,营商环境还涵盖多方面的工作,包括好的生态环境、完善的人才政策、优质的子女教育、便捷的医疗服务等,这都关系到企业、人才在三水发展是否有安全感、认同感。只有硬环境、软环境都做好了,才能让企业留下来、发展好,为本地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三水具备广阔发展空间、优越区位条件、雄厚产业基础、良好生态环境等多重优势,三水将充分发挥“硬环境”优势,同时丰富提升“软环境”内涵,全面落实各级稳企扶企政策,真心实意服务企业,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坚定不移做企业发展最坚强的后盾。

文/佛山日报记者梁楚欣 通讯员三宣、余德伟

编辑|梁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