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快评 | 佛山弘扬工匠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之维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推动工匠文化大放光彩。佛山历史悠久的手工业文化是当前佛山制造业转型的重要基石,弘扬工匠文化既要坚持从历史的维度认识其深厚文化底蕴,又要注意从现实维度发挥其丰富的文化功能,通过深化历史与现实之维的关联耦合,推动工匠文化融入城市记忆。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其一,系统梳理传统手工业文化,构建以精神为表征的工匠文化场域。文化场域因其高度的文化凝练和系统的文化表达,有着单一文化要素无法比拟的价值引导力。无论是哪一种文化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地域文化的支撑,工匠文化的弘扬同样需要本土文化的养分供给,才能使其既传承历史又指向未来,获得城市认同且引领城市发展。佛山弘扬工匠文化要坚持从传统手工业文化中继承精华,从改革开放的工业实践中汲取力量,凝练符合佛山特质的工匠精神,形成一批“有家就有佛山造”的工匠文化符号,营造“佛山制造”的城市品牌。具体而言,以凝练佛山工匠精神为抓手,梳理宣传佛山工业发展史,强化制造业之城的文化标识,加大对工匠文化的阐释和宣传,使其逐渐融入佛山城市精神,直至成为佛山城市文化记忆中的重要一脉。

其二,完善体制机制,构建以物质为表征的工匠文化场域。工匠文化是实现佛山城市转型升级的强大支撑。不断完善佛山城市工业文化类型,是凝聚其背后文化主体的重要措施,更是佛山重视企业、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要加大工匠文化符号在城市形象、城市宣传、城市建设中的使用频次,使其融入日常生活,讲好佛山工业故事。要从制度层面切实保护工匠的权益:一方面,在物质条件上提升工匠社会地位,完善晋升机制;另一方面,规范市场秩序,出台有关法律法规,营造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此外,要在职业教育中加大对工匠文化的学习,通过师徒制加大对专业匠人的挖掘和培育。

其三,丰富工业文化活动,构建以社会为表征的工匠文化场域。记忆场理论认为,高度的社会参与是形成群体认同最有效的手段。工匠文化的弘扬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宣传、知识普及阶段,要在全市范围内分门别类开展专业型、社会类、学生类等工业文化活动,扩大社会参与度,使城市在群体文化实践中强化对工匠文化的认识和认可,扩展工匠文化的群众基础。此外,要完善佛山工匠认定标准,推动更多人才参与佛山工匠的认定,并及时给予相关技术支持,使有才者得以施展才能。

文/陈姝颖(作者系中共佛山市委党校佛山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讲师)

编辑 | 梁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