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调研报告:深耕党建引领 厚植治理基石

近年来,佛山发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优势,基层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安全稳定保障有力,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初步形成。但由于经济发展迅猛,传统社区与新型城市社区并存,历史问题与体制问题交织,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难点、热点问题愈发凸显,成为制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佛山的主要瓶颈。近日,2021年平安佛山建设专题研讨班在市委党校开班,探讨如何持续推动佛山建设更高水平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现将报告内容在此摘要分享。

现状

社会治理参与机制单一 乡村治理内生动力不足

(一)理念认知未同频同步。各级部门、村居、社会组织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理念认知不够到位,对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中各社会参与主体的职责功能、资源特点、参与需求、活动边界、存在问题等了解不够深,对“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工作格局中的职责分工、治理逻辑、目标产出、效益呈现等认知模糊、存在分歧等。

(二)治理风险多发多领域。面对超量的治理体量和工作强度,面对多域多层、分化差异的社会需求,区、镇、社区长期处于“事多人手少”的局面,容易出现监管盲点、薄弱地带,容易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突发事件等。房地产市场监管、卫生防疫、食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全链条管理压力尤为突出。

(三)社会治理参与机制单一。当前我市社会治理实践中主要通过政府(财政资金)购买、开展社会服务项目进行主导,公众参与治理多处于被动状态;建筑房地产、食品餐饮、网络金融、信息网络、校外培训、送餐快递等领域在行业规范、自律、自治方面动作较小,起步较慢,隐患较多。

(四)城市社区治理水平不高。人口倒挂、出租比例高、矛盾诉求多发的各类小区共存。社区普遍面临着人手紧张、活动资金欠缺、自治边界不清晰、住户公共意识淡薄、议事协商机制不健全、诉求表达机制不顺畅、智慧化管理水平低、物管角色尴尬、业委会威信低等实际问题。

(五)乡村治理内生动力不足。区、镇、村、组四级干部思想时有不同频、村居干部工作疲态动力不足、农村集体资本引导撬动盘活不给力、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村组干部能力不足以应对土地项目开发、集体经济经运营能力跟不上新业态变化、管理服务理念仍停留熟人社会、涉农涉项目群体上访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农村基层治理。

(六)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有待提升。不少基层干部对基层需求认知浅、群众工作技能不足,仍存在重创建轻实效、治理忽视运营成本等现象,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本位思想;对标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基层干部的调研力、动员力、执行力不强的状况较为普遍。

对策

坚持政治引领把稳基层社会治理之舵

一是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政治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基层党建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把党的领导植根于基层、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织密基层组织之网,夯实党的执政根基。二是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建设。围绕解决村(社区)书记队伍年龄偏大、综合能力与新时代需求不匹配等问题,突出制度创新,健全体制机制,畅通选任渠道,让更多优秀人才走上乡村治理舞台。三是不断增强党在小区的动员力、凝聚力。推广南海桂城街道“创熟”模式,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动员小区党支部参与治理,将楼宇党建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中,打造“党建+发展+治理”全程服务链。四是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做到基层干部经济上有保障、社会上有荣誉、政治上有前途,着力解决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补贴报酬偏低、岗位吸引力不强等问题,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自治强基  补齐基层社会治理短板

一是搭建群众议事决事的平台。为适应日趋多元的利益诉求,特别针对新型楼盘的城市社区,基层社区要建立居民公共参与平台,实现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公司的有效协商,构建社区党组织牵头探索多方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搭建联席会议机制推动有规则地议事,让社会各界力量在党建引领下成为参与公共治理的“生力军”,真正实现“党建引领一呼百应”。二是培育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角。以邻里情为基础,志愿服务为支撑,激发居民主动参与小区治理,成立自治小组,推动楼长制的发展,充分发挥居民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拓展居民参与治理的途径和能力,让居民由受益人成为参与者,形成党建引领下的共同体自治模式。发挥非户籍委员联系服务非户籍人口的身份优势,引导非户籍人口、新市民积极参与村(社区)建设。三是赋能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继续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建立党的支部或联合党支部,纳入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和管理,支持党员成为社会组织骨干、把社会组织骨干发展成党员;推进社会组织品牌建设,引导优秀社会组织完善自身发展规划和品牌塑造,不断提升社会组织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深化在社区组建社会联合会等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探索,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和创造性。

强化法治保障  护航基层社会治理发展

一是宣传手段“接地气”。加强基层法治宣传,注重宣传式方法,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让老百姓简单明了地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让老百姓不仅能“看得到”,更要“听得懂,记得住”。二是乡规民约“法定化”。依法依规、依靠群众因地制宜规范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弘扬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维护公序良俗、公共道德和村居秩序。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监督和奖惩机制,注重运用舆论和道德力量促进村规民约有效实施。三是职责任务“清单化”。全面厘清村(居委)所使用的权利及责任,实行清单化管理。全面落实由党组织对村级人事安排、资金申报使用、重大项目建设等人财物管理重要事权的实施进行全流程审核把关。健全村级组织“小微权力”规范运行的制度保障体系,切实做到“厘权清单化,用权规范化”。

加强德治教化  厚植基层社会治理底蕴

一是搭建“好人社会”治理模式。坚持以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用好用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各类基地和公共文化设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村居思想文化阵地。二是注重乡风文明培育打造。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公民道德建设,扎实开展基层文明创建工作;动员乡贤、乡望、乡能等参与社会治理,重塑乡土精英治理模式,发挥乡贤等反哺桑梓、教化村民等作用。三是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建立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家庭教育专兼职队伍建设,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扩大村(社区)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服务站点的覆盖面。

强化智治支撑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一是强化数据治理,夯实社会治理智能化底座。进一步打通全市信息数据孤岛和体制机制壁垒,把社会治理有关职能部门的数据融合进入数据池,实现市、区、镇(街)、村(居)、网格五级横向纵向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继续以社会治理数据应用为导向,对大数据库进行深度研判,及时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把握群众思想动向和动态,发现各领域各节点的矛盾隐患,有效监测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推动从源头上解决群众需求。二是加快推进市域治理“一网统管”。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业务流程再造,推进政府治理精细化呈现、智能化分析和精准化预警,实现一网统管全市、一网统一指挥、一网统筹决策,实现市域治理“一网统管”。加快开展智慧社区建设试点,聚焦国家级“新城建”试点工作要求,会同住建、公安、民政等部门开展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丰富公共服务载体,延伸基层治理触角。三是持续优化网格管理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全市网格终端APP集约化应用工作,建立统一的手机APP应用平台,实现“一次采集,多元共享”,并同步加强应用平台推广,实现市域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

(来源:2021年平安佛山建设专题研讨班咨政报告,有删改)

编辑 | 林晓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