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1月21日,希荻微上交所鸣锣开市

广东希荻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希荻微”)是南海区首批“蓝海人才计划”团队。1月21日,希荻微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代码为688173。

一声锣响,不仅意味着一颗种子已长成了巨树,也让南海区科创工作为之一振。自2012年南海区出台“蓝海人才计划”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扶持奖励办法以来,对人才团队的培育和扶持一直是科技工作的重心。十年磨一剑,耐心终不负。收获季到来,像希荻微一样以创新为动力的科创团队在近期捷报频传,南海的科创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广东希荻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落户南海,经过十年成长,1月21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企业供图

从一次扶持到成功上市:

希荻微成为南海首个走上IPO的人才团队

希荻微在南海发展的十年,刚好是“蓝海人才计划”推出的十年,也是科创工作飞速发展的十年。耐住寂寞才能等来花开,政策指引重在坚持。这一理念在南海和希荻微的发展故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希荻微的创始人陶海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在芯片行业工作多年,见证了芯片行业在美国的快速成长,直至形成一个稳定和重要的支柱性行业,也看到了国内芯片设计行业与国际的差距以及未来的前景。

2012年,南海区出台并实施“蓝海人才计划”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扶持奖励办法,加强了对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的引进、培育力度。希荻微走入视野,成为首批获得扶持的团队。

这是一次双向奔赴。南海选择希荻微,是因为看到了企业的发展前景。彼时,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刚刚起步,芯片设计是必须补齐的一个产业短板。希荻微团队成员具备国内外知名企业从业经历,南海希望高端人才为产业转型带来火花。

希荻微选择南海,一方面源于这里有着家电、机械装备、LED照明等下游企业。另一方面也是看重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十年来,希荻微在南海各部门的接力服务、全程关注下成长起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区、镇对于人才团队的扶持资金,为项目的顺利发展和茁壮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落户南海后,南海区科技局经常派专人来调研,协调难题、解读政策,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设特色通道,加快效率。南海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金融办也分别在人才服务,企业融资和上市方面给予支持。

企业的发展就是最好的回馈。十年来,希荻微开发出了高效率、高精度、高可靠的电源管理芯片及信号链芯片等模拟集成电路产品线,主要产品基本具备了与国际龙头企业相竞争的技术实力,为高性能模拟集成电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做出了贡献。如今,希荻微也成为南海区内第一家从科创团队走上IPO的企业,本次募投项目总投资金额约为5.82亿元。

从高端人才到区域品牌:

南海区累计引进295个人才团队

争夺人才资源是各个国家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手段。南海区“蓝海人才计划”十年来的坚持,可谓是区域人才项目引进的生动实践和典型案例。

截至目前,南海区累计引进省级、市级、区级团队共295个,市级人才团队落户项目占全市比重超60%。这些项目获得上级财政扶持资金6.34亿元,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投入超30亿元。

人才团队项目促进了人才结构的调整。南海区通过团队项目引进各类人才近4000人,其中,硕士以上超2000人,国家级人才28名,院士级别知名专家7名,进一步提升了高层次人才的比重。

希荻微是南海人才团队中高成长性企业的代表。截至2021年,这些团队中预计育成高新技术企业超90家,有上市后备企业18家。在知识产权方面,创新团队累计获得专利2519件。3家企业已购买产业化用地,总部基地动工开建。

项目的良好成长离不开创新生态的持续哺育。南海区拉长服务链条,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了线上对接平台,定期举办“创业三三聚”“创业面对面”等服务活动。在助力企业融资方面,南海创新建立“风险共担,成果共享”项目引入模式。对优秀的重大科技型初创项目创新性地采用“无偿扶持+股权投资”的混合扶持。

这种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项目孵化培育模式,让南海形成了口碑良好的科创品牌。

从产业经济到创新经济:

助推“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人才团队计划是落实党和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疏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当大量的创新成果在一个区域落地,可以形成创新经济业态,改变区域的产业格局。

南海需要这样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南海经历了草根成长的历程,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中发展起来的产业经济,亟需科技创新的浪潮来促进转型升级。近年来,南海区提出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格局,也需要更多的新业态,支撑经济大厦的四梁八柱。

十年人才团队的培育,让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输入南海,新经济业态悄然形成。

生物医药产业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作为“两高四新”中的“四新”之一,生物医药尤其有着周期长、创新性强、爆发力猛的特点。在南海,一些人才团队已经经过了这样的孵化期。

例如,2013年南海通过人才团队政策引入了王凡教授团队的“新型特异性肿瘤显像剂产业化”项目,南海区科技局一路协调推进项目落地。2018年,南海区再次与王凡教授团队签订“核医学分子影像产业链项目”,把产业化向下游推进。近期,团队的研究成果——国际上第一个用于SPECT显像诊断的广谱肿瘤显像剂临床Ⅲ期试验结果正式发布,南海生物医药产业有望迈上新台阶。

以创促产,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如口腔医疗器械方面,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虚教授团队落户南海,成立佛山市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破国外品牌在口腔科植入式医疗器械的垄断,实现3D打印三类植入式医疗技术世界领先。机器人方面,留美博士王世全领衔的科创团队落户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研发生产出国内首台自适应机器人,打破了国外机器人公司在高端机械臂领域的垄断地位;张胜博士领衔的日本专家团队,成立了若铂智能科技,攻克了伺服驱动领域这一国家级关键核心技术。

打开格局、保持耐心、服务细致,相信科创南海将迎来更多“未来之星”。

来源丨佛山日报

文丨佛山日报记者毛蕾 通讯员王若尘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