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构建广东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工作,提出保险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到2025年底基本实现省内主要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全覆盖等目标。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政策性农业保险是稳住农业基本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佛山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从保障国家农业安全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出发,创新完善农业保险政策体系,率先在全省建立地方特色创新险种,快速实现保费收入增长超2亿元的规模效应,为农户提供60多亿元的风险保障,探索出一条“保险护农、保险兴农”的佛山模式。
我市率先在全省建立地方特色创新险种,快速实现保费收入增长超2亿元,探索出一条“保险护农、保险兴农”的佛山模式。图为三水区西南街道江根村。/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护航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服务能力 落实数亿元保费收入任务
“幸亏有保险公司提供的理赔和防灾服务,企业的损失才得以降低。”每每谈起政策性农业保险,佛山市高明区顺盈家禽有限公司负责人严顺章赞不绝口。
2021年4月,该公司发生一起1500羽肉鸡突然死亡的事故。事故发生后仅两个小时,保险公司的农险查勘员与农技中心工作人员就抵达事故现场查验原因。
“明确肉鸡是因病死亡,农险查勘员协助我们对病死肉鸡进行无害化处理,5天后就将3.6万元的赔款支付给我们。”严顺章说,完成赔付后,保险公司不仅聘请了农业专家指导企业灾后复产,还为企业提供了价值2万元的肉鸡疫苗。
和商业性农业保险不同,政策性农业保险旨在尽可能减轻农民保费负担和因灾损失,由政府组织推动,一般不具有盈利性,由政府予以一定比例补贴,农户只需承担小比例保费。
在新一轮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中,佛山先行推进实施中央和省级险种,2020年12月在全省率先完成2021~2023年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公开招标工作。
目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8家保险机构提供承保服务,全面落实省下达我市2021年2.12亿元、2022年3.53亿元保费收入任务。
一年多来,佛山积极携手8家保险机构,不断提升全市保费收入和保险深度。2021年,佛山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为农业投保人提供67亿元保险金额的风险保障,实现政策性农业保费收入2.27亿元,超额完成省考核保费收入目标任务,共赔付0.6亿元,保费收入同比增长率、赔付同比增长率在全省名列前茅。
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中国人寿财险佛山中支工作人员宣传政策性农业保险。
深度创新农业保险模式
率先建立市级创新险种直击农业生产痛点
“最符合佛山农业发展实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什么?”
“农户最需要的保障事项是什么?”
“佛山要如何创新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体系?”
2020年8月,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带着这几个问题,走进五区田间地头、农企生产车间等调研,听取小规模农户、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全市农业产业发展痛点,采纳农民群众的保险需求。
“农户普遍反映以往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额较低,与佛山‘农地少、租金高、产品优、价值大’的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不够匹配,需要创新设立更加全面、更加精准、更高保额的保险品种。”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坦言,研究一套符合佛山农业发展实际、直击农业生产风险痛点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势在必行。
经过近一年的全面调研和归纳总结,市农业农村局最终确定了从现代农业、高值农业、高保障需求出发,立足佛山水产、花卉、生猪等优势产业和规模产业,探索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保险政策深度创新。
2021年9月,《2021-2023年佛山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市级创新险种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应运而生。《方案》覆盖生猪全产业链、水产鱼病、花卉苗木、农业大棚等,涉及生猪菜篮子供应保险、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能繁母猪完全成本保险、生猪(含仔猪、育肥猪)完全成本保险、猪饲料成本指数保险、淡水水产养殖保险、花卉苗木天气指数保险、农业大棚保险8个创新险种。
平安财险佛山分公司向花农赔付政策性花卉创新天气指数保险赔款。
以淡水水产养殖险为例,由于佛山鱼塘年租金较高,为保障农业生产成本,创新险种实行“一个鱼种、一个保额”,除自然灾害外新设鱼病风险保障,水产单位保额最高达9万元/亩,是省级淡水水产险种保额的18倍。此外,创新险种实行“灾害、病害”共保的做法,财政给予保费补贴占比70%以上,切实解决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风险保障的难点、痛点。
2021年10月,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创新险种承保服务公开招标,最终有8家保险机构中标。
“佛山创新险种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农民利益、完善现代农业体系等多个维度进行统筹设计,满足了广大农户的最大需求,解决了农户多年来在农业全产业链条中想解决但未解决的难点、痛点,赢得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响应。”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佛山保险机构的优质服务案例获得广泛好评,如太平洋保险公司开展的淡水水产防灾减损服务入选广东银保监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
佛山人保农险专员向农户介绍政策性农业保险。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快步提速
引入多方金融力量拓宽农业保险服务领域
走进南海九江镇敦根村,养殖户曾时佳的鱼塘正位于此。今年初寒潮来袭,曾时佳的鱼塘遭受大面积病害,出现不少鱼类死亡。当时,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分公司(以下简称“佛山人保”)为其赔付约7万元,让他恢复了生产经营的信心。
“我于2021年11月了解到保障鱼病损失的市级创新险种并投保,没想到真帮了大忙!”曾时佳说,2022年他计划将顺德的养殖场一并投保,“我还将这次保险索赔经历告诉同行,发动更多养殖户参保。”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市级创新险种共实现保费收入1.4亿元,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广东银保监局多次赴佛山调研政策性农业保险创新工作,认为佛山的做法在全省树立了标杆,成效快速显现。
随着创新险种在全市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费和农业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对资金需求显得更为迫切。市农业农村局联动本地银行机构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建立“保险+贷款”的金融联盟服务机制。工商银行、广发银行等主动开发灵活优惠的贷款产品,创新设立“生猪贷”活体抵押贷款产品,有效解决农户无固定资产抵押融资难的问题。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深入开发出更具针对性的种业保险品种,为农业保险主体打通融资渠道,引导上市公司、私募创投机构等通过注资、入股等方式,支持一批市场竞争能力强、产业前景好的现代农业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上市。”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佛山将全力确保完成2022年保费收入3.53亿元目标任务,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农业保险水平稳居全省前列。
保防救赔一体 有温度的农业保险
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政府引导的惠民政策,依托市场化运作,对农业生产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兜底赔偿,分散经营风险,为佛山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保障。
佛山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市级创新险种落地以来,市农业农村局联手中标保险机构,以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为抓手,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围绕保、防、救、赔多个环节,全力护航农业生产。我市广大农户纷纷表示,佛山市级创新险种保险保障力度大、更有针对性,让农户抵御风险能力更强,更有信心开展生产。
保
开辟“银行+保险+科技”服务新生态
联合农业产业商会组建农业政策性保险协保队伍;利用无人机和卫星定位确认晚稻种植面积,实现应保尽保;为各类农产品提供精准保险服务……过去一年,佛山多家保险机构创新工作模式和产品模式,为佛山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中华财险佛山中支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和卫星定位确认晚稻种植面积,助力农户实现应保尽保。
2021年11月,太平保险集团旗下的太平财险(以下简称“太平财险”)、上海智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勘科技”)、中国工商银行佛山分行三方达成合作,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企业经营的同时,引入融资、数字化等增值服务,三水区乐家庄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家庄”)成为三水首批尝鲜企业之一。
乐家庄总经理乐亦光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登录由智勘科技开发的“智慧养殖”平台,查看养殖场情况。在智勘科技的技术支持下,该养殖场布控了AI摄像头、电子安防、电子围栏等设施,还安装了超大屏幕布控中心,不仅可以实时盘点生猪数量、监控生猪情况,还能实现异常预警、远程查勘等功能。
作为佛山一家年出栏生猪超4万头、拥有2000亩养殖场的企业,乐家庄除了需要智慧养殖提供“大脑”外,还需要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和保险支持。
“在市级创新险种利好下,我们和太平财险签订生猪创新保险保单,为养殖场首批1000头生猪投保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乐亦光说,以前没有这类创新保险时,企业只能自负盈亏,现在有了保险支持,大大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此外,乐家庄还通过中国工商银行佛山分行“三水生猪贷”创新产品贷款500万元。乐亦光说:“以前猪是不可抵押的,养殖企业很难办理贷款。‘生猪贷’从源头上解决了以往贷款难问题,有利于农产品稳产保供。”
太平财险、上海智勘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佛山分行达成合作,实施“银行+保险+科技”联盟。图为智勘科技为乐家庄布控AI摄像头、电子安防等设施。
防
联合开发防灾减灾系统抵御风险
对于在顺德区均安镇从事水产养殖的阿薇来说,打开当当鱼APP浏览“每日农耕”版块是她每天工作的重要内容。阿薇说:“‘每日农耕’能精准地为水产养殖户提供所在地区的天气、水质、潮汐、养殖指数、耕作风险等信息,科学指导农户开展养殖工作。”
“每日农耕”是广东勤鹭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勤鹭公司”)联手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产险佛山分公司”),利用大数据手段开发的水产防灾减灾产品。
作为专业的水产行业数据采集和技术服务公司,勤鹭公司服务着全国超140万名水产养殖户,自主开发水产养殖专业平台当当鱼APP。
2021年5月,太平洋产险佛山分公司找到勤鹭公司,双方决定斥资超50万元在当当鱼APP推出“每日农耕”版块,提高水产养殖户应对风险能力。“我们在‘每日农耕’版块里搭建每日天气模型,根据天气情况和鱼类品种,精准为农户匹配养殖指导,基本涵盖所有养殖鱼类的信息。”勤鹭公司总经理何伟华说。
太平洋产险佛山分公司负责人在勤鹭公司了解“每日农耕”运行情况。
事实上,各承保机构主动从末端的理赔服务向农业生产的前端服务转型,用心、用情、用力服务现代农业、数字农业发展。
佛山人保不仅为佛山市禅城区蓝科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防灾防损物品,还为其提供智能控制器、水质传感设备、水位传感设备、多路监控设备等,打造“数字水产”养殖模式。此外,三水区的顺华源、合洋、白金水产等养殖企业也陆续收到佛山人保提供的防灾物资及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养殖企业防灾水平。
救
深入一线协助农户开展救灾复产
走进高明区香蕉种植大户邓福泉的香蕉林地,超1000亩的蕉林郁郁葱葱,一串串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
但在2021年10月,这片蕉林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当时,受双台风过境影响,高明区普降大暴雨,不少农作物遭受损害,邓福泉的种植场也没有幸免。“当时地势较低的蕉林被淹了10厘米,还出现大面积倒伏、折断、蕉果挤压、果皮破损爆裂的情况。”邓福泉说,见此情景他立刻向种植场承保机构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佛山中心支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财险佛山中支”)报案。
接到报案电话时正值周末,中国人寿财险佛山中支全体农险人员当即取消假期,启动灾害应急预案,冒雨奔赴受灾现场了解农户受灾情况。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到场后和我们一起开展扶正、疏枝等抢救工作,此前他们赠送的抽水机也派上用场,进行紧急抽水。”忆起当时的救援过程,邓福泉的感动之情溢于言表。此后一段时间,农险查勘人员还多次来到受灾现场,确定农作物的受损面积和损失程度,并以最快速度形成赔偿方案。
佛山保险机构不仅在灾害发生时协助农户开展救灾复产,也在农业生产关键节点未雨绸缪,为农户提供必要的防护物资。
2021年8月和11月,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佛山中心支公司两次前往佛山市皇永顺食品有限公司,向企业赠送包含杀虫剂、消毒粉、泡沫消毒剂等防灾防损物资,为禽畜生长提供彻底清洁及消毒的生活环境,全力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赔
快速理赔机制助农户分散经营风险
“不用我们报案,也不用提交资料,保险公司就主动联系我们说赔款准备到账了。”近日,记者见到百合花专业合作社社长李炳林时,他笑得合不拢嘴,“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政策性花卉天气指数创新保险的首笔赔款总金额近67万元,作为首批投保的农户代表,我们切实感受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好处,减轻了花农们的损失。”
佛山还有不少像李炳林一样的农户,通过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降低了因外部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增强发展信心。
广东省佛山市加育农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育农牧”)主营业务为生猪养殖,年出栏生猪超5万头。2021年,该企业在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在佛山人保投保了政策性农业保险。
“以前出现生猪死亡情况都是企业自行承担损失,投保后2021年我们就获得超20万元赔款。”加育农牧负责人谭金柏介绍,生猪死亡理赔已实现全程线上办理,赔偿金只需两天时间就能到账。
从2021年10月起,加育农牧还通过政府补贴75%保费、企业承担25%保费的形式,购买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以“保险+期货”的模式抵御生猪价格下跌的风险,确保企业收益。
“期货市场专业性高、准入门槛高,但现在企业只需要购买保险,就有专人来为我们操作。”谭金柏介绍,2021年企业尝试为超1000头生猪购买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在整个生猪养殖周期里都能得到价格保护,“当生猪市场价格下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保险公司就会触发理赔机制,对企业进行赔付,2021年公司已经收到10万元赔款。在2021年12月,我们继续给6000头生猪投保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进一步加大风险保障。”
五区亮点
因地制宜 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2021年,在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佛山五区大力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因地制宜,探索出一套符合五区农业发展特点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保障、服务新机制,合力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禅城:提高水产养殖应对风险能力
禅城区农业生产以水产养殖为主,政策性农业保险集中在水产养殖方面。2021年,禅城区政策性水产养殖投保户数55户,主要分布在南庄镇醒群村和河滘村,覆盖面积1250亩。其中,醒群村采取集体投保方式,河滘村采取个人投保方式。禅城区农业农村局不断加强与承保机构、养殖户沟通,了解到水产养殖保险需求集中在低温冻灾、鱼病死亡等方面,确定了下一步要将传统自然灾害保险转变为创新性保险的思路。
南海:分险种分片区开展承保业务
2021年,南海区结合全区农业产业分布特点,指导保险机构分险种、分片区开展承保业务,截至2021年12月15日完成保费3441.05万元。下一步将全力推进市级创新险种推广及承保工作,继续巩固发展中央、省级财政补贴型险种,扩大水产养殖、花卉苗木、蔬菜、禽畜等大宗农产品保险覆盖面,鼓励优势农业产业保险增品,拟组建南海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协保员队伍,协助开展农业保险的业务拓展、现场查勘等工作,逐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络。
顺德:投入5000万元区级补助资金
顺德区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全区主要农业产业,2021年完成上级下达的总保费任务,为3660户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约20亿元的风险保障。该区在市级补助资金1530万元基础上,投入区级补助资金5000万元,农户投保仅需承担20%~30%保费;形成保险协保机制,区水产商会和花卉协会作为协保机构,配合保险公司开展现场走访和业务洽谈,发动行业大户带头投保,引导鼓励小型企业和散户投保;同时通过进村进社区宣讲动员形式,提高农户对农业保险政策的知晓率。
高明:遴选配强区镇村三级协保队伍
2021年,高明区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愿自主,协同推进”的原则,扎实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各项工作。该区加强农业保险服务网络建设,以公开遴选的方式,选定佛山市高明区农业产业商会作为全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协保机构,承担区、镇、村三级协保队伍建设工作;村级协保员在原有农技队伍的基础上,优先遴选青壮年作为协保员,为快速完成承保、理赔等工作奠定基础。
三水:先大后小先急后缓分阶段推进
三水区积极走访主要农业企业(大户)宣传政策性农业保险,协助保险公司召开专项险种宣讲会,根据该区农业产业结构特点,按照先大后小、先急后缓的原则分阶段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工作。在市级创新险种实施方案下发后,全面摸查各镇(街道)水产、大棚、花卉种植情况,联合人保公司举办三水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市级淡水水产养殖创新险种培训班,多措并举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知晓率和覆盖率。
文/佛山日报记者谭海琪 通讯员佛农宣
图/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