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墨脱,细雨绵密,温湿的空气中夹杂着离愁别绪。
“外面在下雨,你先别走。你走后,我怕我们再也见不着了。”背崩乡西让村70岁老人白卓玛眼眶湿润,在告别之际,紧紧攥住第九批佛山援藏工作组组长叶敏坚的手,多次哽咽挽留。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老人说,佛山援藏干部给她带来了光明,也给墨脱百姓带来了希望。
从距离大海最近的广东,来到距离天空最近的西藏,一批批佛山援藏干部精准施策攻克脱贫难点,锚定共富目标接续奋斗。
2019年,墨脱正式脱贫摘帽,城乡面貌、基础设施、群众生活展新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几年,佛山援藏工作组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助力墨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促进全县人民共同富裕。
如今的墨脱,凤凰单丛新茶品种推动茶产业提质增量、工厂化水产养殖填补了整个西藏地区虾养殖的空白、县人民医院从“二乙”冲刺创“二甲”、县公共体育运动基地带动城市扩容提质、“三香一链”特色农旅经济带成型、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精品旅游环线开发未来可期……
在佛山援藏干部的不懈浇灌下,墨脱这朵“隐秘的莲花”正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幸福祥和地盛开。
俯瞰墨脱。
聚焦产业突破
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6月13日,“墨脱县茶产业基层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场内座无虚席。
“期望掌握更多施肥、采摘、除病害的专业技术,种出高质量茶叶。”墨脱县背崩乡农牧服务中心主任次仁曲珍带着3名科技特派员、7名科技专干和1名创业大学生来参加培训。
次仁曲珍的愿望折射出当前墨脱茶农最大的需求。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茶产业已是墨脱农牧特色主导产业,萦绕茶农们心间的问题从“怎么种茶”变成了“如何科学种茶”。
切合墨脱茶产业发展所需,佛山援藏工作组启动“广东茶园计划”,成功引种广东优良品种凤凰单丛2500亩,丰富墨脱茶叶品种和茶叶结构,实现了规模化种植。
同时,工作组加强茶业科技研究,建设墨脱县茶业服务中心,引进华南农业大学在墨脱建立茶叶科研教学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园艺教学实践基地。去年,双方联合培养的首位研究生刘红妹到墨脱报到,专门就墨脱茶叶种植科技开展学习和研究。今年,工作组还协调墨脱县政府、佛山市监局和华南农业大学联合开展墨脱茶叶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力争把茶产业打造为标准化产业,成为全县脱贫攻坚奔小康的主要载体。
做强茶产业,蹚实富民路。目前,墨脱县已建成103个高标准高山有机茶园,总面积超1.92万亩,茶园开发区群众通过参与茶园建设实现劳务增收1.6亿元,户均增收6.92万余元、人均增收1.57万余元。
拉贡茶场采茶忙。/佛山日报记者龙翔摄
实现茶产业提质增量,只是工作组推动墨脱农业特色产业突破性发展的亮点工作之一。
在拉贡村新建的观景平台,一垄垄茶田美景引人驻足,游客可远眺雅鲁藏布江,近观错落有致的水稻梯田,采摘当地亚热带新鲜水果。“这番美景能得几回赏!”从西安来墨脱旅游的退休老人汪国强置身于观景台中,流连忘返。
茶叶、水稻、林果,是当地特色农产业,也是游客眼中的风景线。能否将这些有机结合,从而优化布局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说干就干!”工作组创新提出打造雅鲁藏布江茶香、稻香、果香旅游经济带和特色农产品珍珠链“三香一链”农旅融合发展思路,结合果果塘大拐弯景观改造项目、南迦巴瓦峰等,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提升墨脱县城美誉度。
去年,在工作组穿针引线下,一批批来自佛山的鱼苗和虾苗落户墨脱,拉开了当地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序幕。墨脱农旅融合发展再添动力,这也是“三香一链”农旅融合发展的一大突破。
“三香一链”特色农旅经济带。/资料图片
曾经,活鱼虾是墨脱县内的稀缺品;如今,鱼虾在雪域秘境中遨游。水产养殖的成功,不仅填补了墨脱、林芝乃至自治区水产品养殖特别是虾养殖的产业空白,更优化墨脱农业发展结构,大大丰富了墨脱群众的“菜篮子”。在工作组的推动下,接下来还将建立水产品加工厂,助力墨脱进入预制菜产业领域。
墨脱县水产养殖基地,广东何氏水产派驻的技术指导杨师傅喜悦地打捞首批试养成功的罗非鱼。/佛山日报记者叶小青摄
聚焦民生改善
筑牢墨脱群众幸福生活底线
“这是新建设的急诊科、疼痛科、还有全县第一台CT机……”门巴汉子旺堆扎西向记者一一细数着县医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最令他引颈以待的,则是被林芝市政府列入年度“十大民生实事”的创“二甲”项目。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三年间,工作组倾尽心血,统筹1100多万元援藏资金,建设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购置墨脱首台CT机、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先后派遣7批以佛山市中医院为主的柔性医疗援藏人才,组团式全覆盖对口支援墨脱县医院创“二甲”,从根本上改变该院医疗设备、人才短缺问题,帮扶带教医护人员,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墨脱县藏医院,佛山援藏医生传授中医康复技术。
从不会操作呼吸机到独当一面的急诊科主任,旺堆扎西每年平均接诊8千多名病患。工作组成员、墨脱县卫健委副主任王文会介绍,县医院的开颅手术、颅骨钻孔引流术、肠套叠复位术等重症救治成功率正不断提高,逐步实现墨脱群众“大病不出县”。
同样焕然一新的,还有旧背崩乡卫生院。卫生院藏医曲珍告诉记者,这是工作组为背崩乡群众送上的健康大礼,极大改善当地就医环境。
第九批佛山援藏工作组首个民生工程项目墨脱背崩乡卫生院。/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墨脱县完全小学,四周云山雾绕,最新一栋教学楼已竣工。“今年9月,孩子们就能搬进新教学楼,再也不用挤在一起上课。”副校长丁会议笑盈盈地说,这得感谢工作组投入资金,解决了墨脱日益增长的适龄儿童入学需求。
不久前,墨脱背崩乡小学与佛山南海灯湖第七小学进行了一场跨越3000公里的“双师课堂”连线。借助智慧课堂教学环境,孩子们即使身处大山教室里,也能领略佛山名师的精彩授课。
这是工作组“智慧课堂”援藏项目结出的最新成果,目前全县七乡一镇所有小学建设了15间多媒体课室,跨越时间空间限制链接佛墨两地教育资源,有效提升墨脱县乡村教育信息化水平。此外,新增佛山高校对口支援墨脱长效机制,促成佛科院长期对口帮扶墨脱,2021年、2022年共安排18名佛科院大学生赴墨支教。
佛山“十四五”援藏项目墨脱完全小学新教学楼。/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双师课堂”上,佛山名师的精彩授课引发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
发现县内水管老化,水质浑黄,工作组启动墨脱旧水厂改造项目;听闻边境乡村农牧民家庭缺少照明灯,工作组协调佛山企业无偿捐赠太阳能设备;调研最偏远的甘登乡、加热萨乡,工作组为其修建太阳能热水器澡堂、修葺漏雨的房顶棚;得知格当乡德吉村村民车祸受伤致残,工作组登门看望送上慰问金和全新轮椅。
解就医难,慰读书愁,纾民生困。
援藏过程中,工作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80%的援藏资金向民生领域倾斜,在产业规划上着力带动民生,在资金投入上重点保障民生,在项目建设上优先改善民生。一年年接着干,一件件抓落实,努力让墨脱百姓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绵延粤藏山海情
雅江大峡谷盛开民族团结之花
驱车盘山蜿蜒而上,头顶是松动的碎石,车轮从悬崖边驶过,碾过落石后“哐啷”作响。
2小时的车程,3年里第8次翻山越岭,目的地依旧是背崩乡西让村。悠悠山谷里,门巴族老人白卓玛矗立在门口,在人群中搜寻到援藏干部和医生的身影后,展开了笑颜。
刚坐下没多久,听到援藏干部要离开的消息,白卓玛却低下了头,抬手抹泪说:“如果没有你们,我另一只眼睛也看不见了,我舍不得你们。”
舍不得佛山援藏工作组的,何止白卓玛一人。
当佛山援藏干部和援藏医疗专家离开时,白卓玛老人(左一)紧紧握着“亲戚”叶敏坚的手,饱含热泪依依惜别。
粤藏山海情,佛墨一家亲。
去年以来,工作组在墨脱下乡开展“结亲结对、交流交融”活动。西让村的白卓玛、地东村的达瓦森格、央前措姆……每家每户的情况他们都非常清楚,援藏干部从“亲戚”们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提出解决方案,和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情谊。
有一次,因山路被泥石流阻断,车辆无法进村。工作组成员、墨脱县教育局副局长肖志伟前往乡镇送教材时,曾向一位老阿妈借过两头骡子驮教材,还骡子时,老阿妈对他说:“你帮我的儿女圆了上课梦,援藏干部这头‘外来骡子’,彻底走进了墨脱老百姓的心中。”
墨脱百姓知道,哪怕远隔三千公里,也被佛山人民时刻牵挂着。
今年3月,佛山市组织举办招商引资和旅游推介活动。墨脱单丛茶产业链开发、墨脱县水产养殖、背崩乡格林村乡村振兴合作开发等8个招商引资和产业帮扶项目成功签约,投资额超1.3亿元。
推介会上展示的墨脱农特产品吸引与会人员关注。/佛山日报记者张弘弢摄
你来我往促交融,唇齿相依共繁荣。越来越多的广东企业进驻,合作开发背崩汽车营地、德兴乡民族文化村和拉贡景区。佛山市赣江投资有限公司将投资林下经济和旅游开发,广东缘藏科技有限公司在林芝经开区设立实验室,广东立一医疗器械也拟落户林芝开发区。
佛山对口援建给墨脱带来的,不仅是教育、医疗、产业等领域的改善,也不仅是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在援藏工作中,种下了佛墨两地人民的团结情谊的种子。
雨露润泽,民族团结之花绽放。“我永远记得援藏老师的言传身教,在佛山人民帮助下,墨脱会越来越好的。”旺堆扎西黝黑的脸庞绽放出对未来美好生活向往的笑容。
如他所愿,雅鲁藏布江奔腾不息,佛山援藏脚步不止。
更多的佛山援藏人才投身建设墨脱、更多的佛山热心人士把爱心汇聚到墨脱、更多的脱贫内生动力激荡在墨脱,佛山各方汇聚凝结的这股强大力量,正推动墨脱向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目标坚定前进。
延伸阅读
墨脱县公共体育运动基地
墨脱平均海拔1200米,极适合开展体育竞技类运动。
当地门巴族、珞巴族天生喜爱运动,几乎都有着足球梦。这两组数据或许能提供佐证:墨脱45个行政村内,有22支村级足球队;近几年在全市U13和U15青少年足球联赛中,墨脱学生足球队多次勇夺冠、亚军。
偏隅一角的边境小城,长出了一片足球热土,却始终缺少大型公共体育场地。作为第九批佛山援藏工作组的头号工程,墨脱县公共体育运动基地建设在万众期待中启动。
2020年,一期工程11人制标准足球场及配套设施投入使用,吸引大批运动爱好者。“以前想跑步只能在莲花公园,现在终于有运动场地用,可好了。”曲珍说,一年半来,她每天都会在足球场至少跑5公里。
墨脱县公共体育运动基地,一个面积近7000平方米的足球场。/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墨脱县公共体育运动基地内具有佛山特色的狮子雕塑。/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这个足球场不仅受到墨脱老百姓喜爱,还受到西藏自治区体育局青睐,被用作高原耐力项目训练基地。西藏自治区体育代表团首次选择在这训练后,创下在全运会上的最好成绩——3金1银2铜。
整个项目分期施工,还将建设公共综合体育馆及配套设施,预留了约60亩的用地,将用于发展商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工作组计划,该项目将有效提升墨脱城市统筹规划,打造成为城市活动中心和高原康养中心,带动藏东南的体育产业发展。
果果塘大拐弯景区改造提升
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在墨脱德兴村拐了个弯,犹如一条绿色长龙盘踞在苍翠茂密的雨林之间,蔚为壮观,这就是墨脱旅游网红打卡点——果果塘大拐弯景区。
旅游业是墨脱主推的特色产业,如何立足实际提升墨脱全域旅游的美誉度。第九批佛山援藏工作组提出果果塘雅江大拐弯景区改造提升工程。
壮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在最大坡度70°陡立的悬崖上,竖起五根巨大的钢柱,上方架起莲花状的栈道,向果果塘大拐弯延伸开去。当游客站在悬空的栈道,仿佛人行半空,俯瞰人间仙境,产生“人置于景中”的沉浸式旅游体验。
未来,以果果塘大拐弯核心景区为“一心”,以景区入口的综合服务区、德兴民俗文化村为“两翼”,建设“大环线”,串联起方圆约5公里内的旅游景区,打造集旅游、观光、科普、民俗文化体验及高端住宿为一体的综合型景区。
通过打造精品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该项目将为旅游业推动经济发展起到顶梁柱的作用,有望成为西藏生态旅游标志性景区。
果果塘大拐弯观景平台。/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从高空俯瞰,墨脱县公共体育运动基地坐落在雅鲁藏布江悬崖边,北侧是县城与连片稻田、茶田风光组合成的“三香一链”拉贡景区,南侧则是改造提升的果果塘大拐弯景区,动静之间互为映衬。
文/佛山日报记者唐格桢、梁建荣
图/佛山日报记者龙翔、叶小青、张弘弢、符诗贺
编辑/王琦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