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个论|以“四个提升”做好高校网络舆论引导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高校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以“四个提升”,做好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高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实践要求,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现实需要。

一是紧扣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工作主线,提升思想引领力

高校网络舆论工作需要自觉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胸怀“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紧扣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工作主线聚焦发力,唱响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的主流思想舆论,激励广大高校师生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推进高校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

二是强化校园新媒体平台建设管理,提升宣传渗透力

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加快推动建立融媒体发展格局,积极构建与新闻传播规律相适应的高校全媒体工作平台、模式、队伍与阵地,实现宣传方式和效果立体多元、入脑入心。抓住数字化时代机遇,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数字变革和创新,主动运用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用数字赋能媒体建设、赋能宣传教育、赋能文明实践。办好报刊、网站,用好“两微一端”和“学习强国”平台等媒体融合发展成果,广泛宣传先进人物、典型事迹,讲好中国故事、身边故事,传播好新时代大学生的声音。主动介入微博、微信、抖音、B站、知乎、快手等广受大学生欢迎的网络平台,通过创建“思想园地”“学者微博”,入驻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授课等,建立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教学平台。举办“思政微课堂”“微型党课”微视频征集评选竞赛,录制优秀微视频,增强新闻舆论传播力和深入度。

三是增强网络舆情引导的预见性,提升风险洞察力

高校宣传部门应建立健全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舆情汇集分析和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整体格局和信息传播效果,增强网络舆情引导的预见性和时效性。合理把握舆论引导的密度和尺度,因时制宜、因事制宜,精准研判舆情,提前预判风险,建设网络信息预防的安全管理机制。要根据舆情的发展变化打“组合拳”,动态调配资源,建设高校网上评论员队伍,尤其要培养一批活跃的“舆论领袖”,通过他们影响舆论走向,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实现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求共识,在多变中谋和谐。

四是着力提升网络宣传工作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内容感染力

做好高校网络舆论引导,需要以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重点,加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干部培训锻炼,培养能够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的行家里手,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宣传工作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及时介入社会热点引导,结合学校文化和大学精神,做好议题设置,不断推出师生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动图+文字、H5、VR、移动直播等具有个性化、互动性的高质量的正能量融媒宣传产品,在网络舆论场中持续赢得师生的关注,增强主流价值的彰显度和引领力,进而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不断增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实效性。

(作者刘春水、吕长锋,分别系佛山开放大学教师,佛山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编辑丨梁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