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旧题新解 低碳技术助飞佛山制造

8月11日上午,2022年度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佛山站)启动仪式暨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路演对接会在佛山高新区举办。本次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

活动现场,来自清华大学、仙湖实验室、广东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创新技术有限公司等的4个项目进行了路演,为佛山固废处理、新能源电池、陶瓷等领域发展带来新的解题思路。

来自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广东中海万泰技术有限公司、佛山市基金业协会执行会长单位广东凯鼎投资、佛山中发科创科技服务公司的专家和嘉宾,也围绕“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为佛山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建言献策。

现场

瞄准佛山新旧产业 为绿色制造带来多元选择

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2022年度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也聚焦实现“双碳”目标,在全国各地物色了一批优秀项目进行现场路演。

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进行现场路演。

“我们这个项目,通过一次投资和一套设备实现污泥的最终处置。”清华大学博士后李德彬带来了污泥低碳化快速水氧矿化与资源回收处理技术及成套工艺项目。该项目的核心技术研发依托清华固废处理和资源化实验室开展,预计2022年10月将完成中试。

李德彬表示,快速水氧矿化与资源回收处理技术,拥有更稳定可靠的工艺系统、更低的投资和运行成本、更高效的反应器。比如,高效的复合催化剂可将处理温度和压力分别由245℃、5MPa降低到200℃、2.5 MPa,投资和运行成本大幅降低。

陶瓷是佛山传统优势产业,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双碳’目标下,高温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广东陶瓷工业迫切需要零碳燃烧技术。”仙湖实验室科研部主管龚聪文说。

基于佛山产业发展现状,作为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分中心的仙湖实验室,联合佛山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和佛山市德力泰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成立了国内首家氨氢高温窑炉零碳燃烧技术研发的绿色能源产业创新平台——先进零碳燃烧技术联合创新研发中心。该中心研发出来的陶瓷窑炉氨氢零碳燃烧技术开发项目,已在德力泰实验窑实现纯氨稳定燃烧和氮氧化物可靠控制,今年下半年将转场到欧神诺中试窑,完成全球首个零碳烧制瓷砖生产。

广东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创新技术有限公司则聚焦陶瓷生产窑炉的升级,带来新一代数字蒸汽炉技术。公司相关负责人卢竞攸介绍,项目集“直流列管式蒸汽发生技术、超低氮燃烧技术、人工智能控制技术”为一体,综合节能率高达20%-60%,二氧化碳减少约20%。“能与佛山的食品加工、生物制药、印染、化工制造等行业深度合作。”

作为在全国较早布局氢能产业的城市,佛山的氢能产业发展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也吸引了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前来寻找商机。

深圳市暗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帆带来了中小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我们是国内比较早进入这个领域的,小功率燃料电池是没有补贴的,全靠自研,但我们还是做出来了,可以用在氢能工业无人机、氢能电动自行车和户外发电设备上。”

暗流科技创始团队来自于清华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始终专注于氢能的多元化应用。此次带来的中小功率燃料电池系统还可以运用在较小的市政车辆上,比如小型垃圾清扫撤、洒水车等等,实现柴油机的替代。“我们的成本已经做到进口柴油机的价格。”徐帆说,希望能在佛山找到合作伙伴进行新技术开发,开拓新的市场。

回顾

连办四年硕果累累 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随着多个科技成果完成路演,2022年度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正式启动,这也是直通车连续第四年从佛山“发车”。

自2019年起,科技部火炬中心高起点、高质量启动科技成果直通车工作。佛山高新区作为广东省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连续四年承办该活动的国家级高新区,每年的直通车乘载着佛山产业需求及成果,先后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进行合作对接。

四年来,直通车(佛山站)已经连续征集中科院、清华大学、季华实验室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联动深交所、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清华科技园等专业机构,服务佛山200多项产业共性及个性需求,促成多项科技成果在佛山落地转化。

直通车(佛山站)引进落地的香港中文大学的项目---PNC 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在佛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2020年,项目团队落地佛山高新区,注册成立了云链网科技(广东)有限公司,目前已经获得了佛山中国科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化创新团队立项支持。

广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梁宇宁表示,近年来广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全省创新实力显著提升。今年,佛山再次承办科技部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希望佛山高新区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紧扣产业需求,聚焦成果转化,办出成效,形成品牌,以高质量科技供给助力佛山产业升级,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做出新的贡献。

市政府副秘书长胡学骏表示,科技成果直通车是国家级的科技成果转化品牌活动,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和省科技厅的关心支持下,佛山高新区连续第四年承办这项活动。近年来,佛山高新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更大投入、更实举措,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深度融合。

当前,佛山高新区管委会正在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高标准谋划建设487平方公里的佛山大型产业集聚区(佛北战新产业园)和30平方公里的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打造创新创业的新高地。平台已谋划,未来,需要更多的人才带动科技成果在佛山转化落地,共同推动佛山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直通车(佛山站)以“智能制造+低碳科技成果”为主题,紧扣国家“双碳”战略,瞄准佛山高新区发展新能源产业、打造低碳节能园区的现实需求,将通过需求挖掘、项目路演、投融资对接及转化跟踪等形式,打通低碳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建言

沿着国家政策指引 布局有引领性的产业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在“双碳”战略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如何开展?在对话环节,多位行业专家、投资者和企业家纷纷建言献策。

行业专家、投资者和企业家为绿色低碳佛山建言献策。

季华实验室主任助理李贺军认为,科技成果的转化仅仅是对接还不够,还要做好后续的跟踪,形成更稳固的长效机制。同时,科技成功的转化也需要布局一些有引领性的领域,季华实验室正牵头实施的“璀璨行动”,将引进一批先进成果到佛山转化,将佛山建设成为国内新型显示装备的领头羊。

仙湖实验室副主任卢炽华也建议,科技成果直通车要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挖掘更多先进技术帮助佛山布局更多战略性、引领性的产业领域。

广东凯鼎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刘剑辉表示,针对一些新兴产业,仅仅引入一个项目是不行的,要把项目做成有经济性、有生产力的项目,引进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整个产业生态。他也建议创业型企业,起步阶段就要加强与资本的对接,“利用资本,企业在发展速度、吸引人才、扩建产能等方面都能占尽先机,如果只是埋头苦干,往往会落后。”

广东中海万泰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许冠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建议政府针对制造企业加强风投等知识的培训,让企业知道如何与风投机构对接,“政府也要做些风投,推动本地制造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针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佛山高新区已经打出了不少“实拳”。目前,佛山高新区正按照科技部、教育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做好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和落实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挖掘科研助理岗位资源,已发布的科研助理岗位超1000个。在金融支持方面,佛山高新区深化与金融部门、金融机构合作,打造“高成长企业科技贷”“科技型企业融保通”“佛山高新区融担贷”等一系列具有高新特色的金融产品。

接下来,直通车(佛山站)将走进一区五园开展针对性供需合作对接。今年的直通车(佛山站)还将紧密依托深交所科融通 V-Next 平台对接8000多家社会投资机构资源,从资本端助力科技成果向产业端的落地转化。

文/图 佛山日报记者倪玉洁 通讯员陈婕

编辑丨朱韵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