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高明区小洞村:老区村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

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要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的讲话

一辆大巴车在高明区更合镇小洞村停下,游客漫步革命烈士纪念堂、纪念碑、文选楼等革命文物,追忆这里的革命岁月之余,也不由得为村里优美的风景所吸引。宽阔的村道,整洁的村庄、绿树掩映的文化长廊……大家不由感叹,以往破旧的革命老区村,今日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

小洞村四面环山。20世纪20年代,小洞村成为高明农民革命的发源地之一,是广东省著名的革命老区村。然而,偏远的区位让小洞村在新时代难以起飞,人口流散,偏远、破败成为其代名词。

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穷则思变的小洞村人开启了一次“自我革命”:向脏乱动刀,还乡亲一个整洁的家园;聚多方之力,全村围绕乡村振兴议事、集智;活化革命文物,打造“有故事的红色步行博物馆”。短短数年,小洞村从偏远落后的穷山村一跃成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书写着革命老区村的发展新篇章。

小洞村打造的“有故事的红色步行博物馆”已基本成形。图为小洞村革命烈士纪念堂及纪念碑。/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打响人居环境整治的“翻身仗”

秋高气爽,村民梁叔每天早饭后都会来到村中文化长廊,和其他村民闲聊、下棋。“村里的环境变美,大家的生活方式都不同了。”梁叔说,长廊边的观景湖,几年前是不流通的小鱼塘。走出自家院子,道路坑坑洼洼、杂草丛生,巷道里堆满杂物,大家都不会聚在一起活动。

村干部梁景文还记得那些尴尬的经历——逢年过节,在外工作生活的村民回到小洞村,每次都面露难色、匆匆而别。他仔细一问,大家都说:蚊子太多,环境不好,除了家里都无处落脚,“住不惯”“不喜欢”。

一个连居住环境都不能让村民感到舒心的村子,谈何发展?

2017年,新当选的小洞村“两委”班子形成共识,将整治好人居环境作为头等大事。随后,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为落实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方针的重要抓手。2019年,高明区进行综合评估,有意将小洞村列为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但前提是:农村人居环境必须符合要求。

消息在小洞村村民中炸开了锅。“我们不能甘于人后。”“这是小洞村千载难逢的机会,必须抓住。”村民议论纷纷。

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从哪打起?小洞村党委排兵布阵:党员干部带头冲锋,分片包干听意见、发动村民;拆除危旧泥砖房这样的“硬骨头”,党员干部带头从自家拆起。

于是,利用晚上和节假日时间,党员干部在包干片区逐户上门摸排情况和信息登记,倾听意见解答疑问;党员干部率先行动,自家的杂物垃圾带头清,危旧泥砖房带头拆。村里还将每月第二个星期日定为公益劳动日。这一天,党员干部带着村民、乡贤对环境黑点进行攻坚。所有环境问题挂图作战、清单销账。

攻坚的那个月,小洞村动员了3000人次参与行动,清理陈年堆积的杂物、垃圾超过10吨,清拆近百间危旧泥砖房。

“以前我担心整治行动只是‘一阵风’,但看到危旧泥砖房一间间被拆,杂物垃圾都被清理了,我对整治很有信心。”老人强叔还得到村党委的帮助,修缮了年久失修的老房子,成了环境整治的坚定支持者。他说,看着村里一天天干净起来,越来越多的村民、乡贤自愿加入,他们捐款筹资、出工出力。

经过环境整治和示范村创建,如今小洞村彻底变了样。路边的杂草换成绿树鲜花,村道变得平整开阔,哪里不干净了,村民主动上前打扫。每逢佳节假日,回村的村民多了起来,不少人还留在村里过夜。

小洞村道路宽阔,风景优美。/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议好乡村振兴公共事

村干部们细心地发现,随着村里环境好起来,可喜的变化接踵而来:在田间地头、微信群里,关心、议论村里发展的人多了起来。一些在外工作生活的小洞村民回流,在外的乡贤也表示要为村里发展出一份力。

小洞村年轻的“两委”班子意识到,必须乘势而上,把乡亲们的意见、智慧汇集起来,把大家的力量聚在一处,小洞村实现乡村振兴才可期。要实现集、聚,过去的村民大会方式已不能满足,必须找到一条新路子。

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不少村民小组会自发将干事意愿强的村民、热心乡贤、村干部等群体组织起来,让他们成为整治工作的核心。2020年,小洞村新村村民小组将这种组织形式加以完善,将村中的党员、年轻村民、外出乡贤等群体组织起来,由共计35人组成了经济发展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实际上成为村民小组讨论村务的阵地,是村民建言献策的平台。

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做到村中每一个家族分支都有一个代表,从而让任何一方的意见都有发表的渠道。委员会协助党支部、村民小组落实日常工作,收集村民意见和建议,帮助协调化解村民之间的小矛盾、小纠纷,并为村民小组的日后发展建言献策。

议事渠道畅通,村民参与村中事务的热情十分高涨,委员会收到的宝贵建议源源不断。新村村民小组一块原租期到期的地块,经过委员会充分讨论后决定发展产值更高更环保的新兴产业,土地租金上涨数倍。在经济发展委员会成立的当年,新村股份社年收益首次突破百万元大关,产业发展步上正轨。委员会的运作成果立竿见影。

2021年,尝到甜头的小洞村将新村村民小组的经济发展委员会制度推广至全部村民小组,并统一称为“乡村振兴促进会”。村居一级的乡村振兴促进会由各村民小组乡村振兴促进会的骨干成员组成。

各村民小组乡村振兴促进会成立后,村民对制定村规民约、确定产业方向等重大事务有了各抒己见的机会。村党委书记陈敬培举例说,此前村中有约400亩的闲置农田未利用好。各村民小组乡村振兴促进会收集好代表意见并进行研讨,随后召开全体村民会议进行讨论和表决。所得结果呈报到村居一级乡村振兴促进会进行研讨后,最终由村党委作出统一发包,增加集体收入的决定。

自该制度实施后,小洞村已作出了打造旅游景区、发包闲置耕地、服务独居老人等决定事项,打开了乡村善治的新局面。村民说,乡村振兴促进会拉近了自己和村务工作的距离,让每个人都有表达和贡献的机会,让村民更加团结一致。

2021年,小洞村经过市、区两级民政部门申报,接受省级遴选以及专家评审后,成功入选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是佛山市唯一入选的单位。这也标志着小洞以搭建乡村振兴促进会等议事平台为载体,建立村党委领导的村委会和村民小组两级多样村民自治机制的做法得到了肯定。

让革命文物焕发新活力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区位、自然禀赋并不占优的小洞村要实现产业振兴,就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作为革命的摇篮,小洞村见证了党组织在高明的扎根壮大,孕育了一批青史留名的革命烈士。如今,小洞村拥有文选楼、梁氏宗祠、革命烈士纪念堂及纪念碑三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大奎阁一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市级、区级示范村项目的建设,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再次修缮,小洞村打造的“有故事的红色步行博物馆”已基本成形。

此外,得益于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小洞村的产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2021年,小洞村村集体收入比2017年提高了3倍,达到了350多万元。各股份社物业的出租价格水涨船高,最高的提升十多倍。

因此,活化红色文物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水到渠成。

如今的革命烈士纪念堂,一楼基本上保持了原貌,保留了旧式长排座椅和具有历史感的大字标语。与此同时,室内新增了空调、LED以及电子屏幕等现代设备,具备了承办中小型活动的硬件条件。纪念堂二、三楼则被改造为高明革命史馆,对外陈列展览高明的革命历史。

高明区更合中心小学学生在小洞村革命烈士纪念堂参观,学习革命历史。 /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看到村中各个红色文物资源得到修缮与盘活,我的心里非常高兴。”长年在村居住,一直关心村中事务的村民李来领着记者在村中参观时,连连称赞焕发光彩的红色文物。李来说,这些红色文物既是小洞村的根,也是小洞村以后发展依仗的资源。自从修缮的红色文物重新开放后,游客们络绎不绝来到小洞村,为村里的农产品销售与餐饮店带来了兴旺的人气。“小洞村这棵老树,又长出了发展的新芽。”

2021年,小洞村累计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等约2万人次,利用活化后的红色文物资源承办了不少活动。今年以来,小洞村先后承办了更合镇、高明区两场乡村振兴擂台赛,红色文物引领产业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

用好红色文物,还要真正感悟革命精神。平日里,小洞村党委通过组织实地考察、老党员讲党课、“村村响”大喇叭播报等形式多样的方式落实好干群的教育工作。村民们自发组建红色文化宣讲团,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小洞的革命故事。先辈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得到了充分的颂扬。

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小洞村约八成群众直接或间接参加革命,数十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涌现了陈定、陈妹等一批革命烈士。继承了先烈不怕苦不畏难精神的小洞人,自然不会停下振兴的脚步。今年,小洞村积极与第三方机构开展合作,计划发挥红色文物资源优势,打造3A级旅游景区。

“佛山提出在西部重点发展复合型经济,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机遇。”陈敬培边说边拿着手机,向记者介绍小洞村打造3A旅游景区的未来蓝图,那是一个包含战争场景体验、红色文物参观等多种元素的崭新项目。

“革命先烈排除万难艰苦奋斗才有了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我们理应继续拼搏,让小洞村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在追求振兴的道路上,小洞人已经燃起了满满的斗志。

高明区更合镇小洞村简介:  

小洞村位于高明区更合镇,下辖6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约2800人,常住人口约900人。小洞村在革命年代涌现出一批革命烈士,是广东省著名的革命老区村。村中现有3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小洞村实现农村人居环境蝶变,产业发展逐步走上正轨。小洞村曾入选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获评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并成为市、区两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扫一扫 看视频

出品:佛山传媒集团、佛山日报社

策划:吴礼晖、何仁军

执行策划:何宁、郭惠平

文字:佛山日报记者何志勇

编辑/王琦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