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高端访谈|王平:留住城市记忆 提升城市品质与厚度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佛山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坚持以文塑城,把岭南广府文化融入城市公共建筑建设、城市空间布局和旅游规划设计,推动文城相融、文产结合?

在“通济大家谈”城市美学与城市更新主题研讨活动中,《理论周刊》记者专访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与文化遗产所所长王平,分享其对历史街区更新保护的研究思考以及对佛山如何将岭南广府文化融入城市更新建设的建议。

王平。

专家简介

王平,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与文化遗产所所长。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保护、传统建筑规划与设计、传统街区保护与更新等。

历史建筑修复怎么分类处理?

复建历史建筑需要有一个严谨的逻辑推理过程,要有充分的依据能够支撑其复建方案。

《理论周刊》:有一种声音认为,历史街区、文物的修复要尽量“修旧如旧”,不要有现代化改造,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王平:我们需要分情况来看待这个问题。首先,对于文物类建筑,修缮原则是不允许改变文物原有的构件,必须保留它原来的形制,包括原来的材料、工艺、技术等,在历史街区改造中,首先要评估明确这一类建筑。对于历史类建筑,比文物类建筑要低一个级别,往往归住建部门管理,一般允许对室内进行改动,但前提是要对它的价值元素进行评估。比如,一些岭南骑楼外立面的柱廊与窗花、地面铺的花砖、老式楼梯结构等,都有可能是历史建筑的价值元素,在不破坏价值元素的情况下,允许对历史建筑进行室内装修,甚至对一些空间作出改动。对建筑的非价值元素可以结合使用功能、安全隐患等进行改动,是历史类建筑与文物类建筑的重要区别。第三类是风貌协调的一般建筑。这一类建筑比历史类建筑级别要低,因此价值元素也比历史类建筑要低,在不影响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对其室内作出改动,包括更换地面、对空间进行重新划分等。但我们仍建议先对其构件进行评估,对于有价值的元素在修复过程中仍按照原状进行修复。比如,许多骑楼没有被评为历史建筑,但是骑楼本身的形式、空间布局也具备一定的价值。

《理论周刊》:当下,一些城市出于开发旅游等目的,去复建一个已经不存在了的历史建筑,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王平:当下,确实存在一些城市复建已经被毁掉但在历史上很有名气的建筑的情况,并且有些复建只是采用了传统的外观,结构是现代结构。他们有的是出于重拾城市记忆,有的则是从开发旅游的角度。总体而言,个人支持这种做法。

有名的历史建筑往往寄托着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比如,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就属于近几十年复建的新建筑。如今,外地游客到南昌,可能都会想去一睹滕王阁的风采。孩子们在课本上学习了王勃的《滕王阁序》,也会想登上滕王阁背一背古文。滕王阁对于南昌这座城市而言,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再如,现在杭州西湖旁的雷峰塔也是于2002年以原雷峰塔为原型设计复建的。在大众的认知里,雷峰塔就是杭州的一个文化符号,杭州西湖旁就是需要耸立着雷峰塔,才符合大家对杭州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当下的城市发展确实需要这样一个重要的文化记忆,至于是否是复建,不必太多纠结。

复建的前提是必须做好考证。比如,该建筑所处的地域、时代属于哪种风格、有没有可参考的依据、有没有文字甚至是老照片记录等。以广东人熟悉的祠堂为例,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的祠堂形制都会有所不同,而同一个时代的祠堂,广府地区与客家地区、潮汕地区又会有所区别,而且不只是外观不同,包括建筑的梁架的材质、装饰的材料等都可能会有不同。特别是,像滕王阁这种历代都有复建的建筑,因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天下,复建就可以采取唐朝的建筑风格。复建历史建筑需要有一个严谨的逻辑推理过程,要有充分的依据能支撑其复建方案。在充分考证的前提下,可以复建历史建筑,至于采用何种结构,包括是否安装电梯等现代设备,都可以进行充分的讨论。

历史街区改造要留住谁的记忆?

像佛山这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历史街区应该是什么样每个人心里都有各自答案,如何协调是一大问题。

《理论周刊》:在历史街区更新保护过程中普遍遇到哪些问题?又如何解决?

王平:第一个突出问题是前期街区规划整治和后期产业介入运营脱钩。不少开发商或是相关主管部门,只知道要做这个事情,要投多少钱把它修好,并没有规划好修好后要做什么、怎么做。这种脱钩可能会让修好后的建筑和引入的产业风格不融合,造成与后期运营衔接困难以及空间的浪费。

第二个突出问题是历史街区改造要留住谁的记忆、留住哪个时间节点的记忆。比如,佛山的一些老街区建成于清末民初,最早一批拥有街区记忆的老人基本上都去世了,现在能有记忆的群体基本上都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这一群体对街区有记忆时,较街区刚建成时又有了很多改动,那要复原哪个时期的模样?特别是像佛山这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历史街区应该是什么样每个人心里都有各自答案。整个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是完全按传统风格来建设,还是可以局部突破,比如采用新中式风格进行改动?每个人记忆不同,目的不同,如何协调是一大问题。

如何解决这两个突出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首先要明确街区改造整治的主要目的。比如,是要通过历史街区的改造,把原来已经慢慢衰落的历史文化重新恢复生机,要给这些历史文化,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培育与展示的空间。当然,大部分老的历史街区的水电、环境、空间、景观都相对比较差,需要通过街区改造,提升其环境卫生、市政管网配套、公园绿地等的品质,以此服务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二,做好前期的调研与评估,分类对待。文物建筑必须按原样进行保护。历史建筑、风貌协调建筑可根据需要对其结构进行加固等改造。对于风貌不协调的建筑,一般有两种整治方式:第一是根据整个街区的定位,采用现代风格改造,使其植入传统街区里,成为整个街区的一个亮点、突破点。第二是从整个街区或是周边其他地区提取一些传统的符号放到这些建筑里进行演绎,让这类建筑既有现代手法,又有传统韵味。对于违章建筑,能拆除的就要拆除。城市老街区一般空间比较局促,可供市民逛的公园绿地比较少,拆除的违章建筑空出来的空间,在不影响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可以改造成口袋公园。此外,许多老街区都会有一些上百年的大树,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种图腾进行改造,让人们能够在树下休憩的同时,去感受街区历史的厚重感。

第三,在改造过程中尽量考虑可能存在的业态问题。普遍而言,我们在做改造方案时,在满足结构要求的情况下,会尽量营造大一点的空间,或者充分利用复合型空间,让建筑以后的商业运营能够更灵活,减少因为空间格局太小影响到商业业态情况的出现。预留大点的空间,也方便后期商业入驻,自行进行装饰装修。当然,水电设备管网要预留好,公共的排水系统也要组织好,以保证商业的基本运营。

《理论周刊》:不少历史街区改造后变成网红打卡点,导致人流量暴增,加之过度商业开发,影响了原本设计的古朴、宁静的体验,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王平:传统的老街区对于大众而言,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空间尺度比较窄小,这是因为这些街区原来的商业、生活模式与现在完全不同。比如广州的永庆坊本身是生活区,改造之后变成网红打卡点,使得人流量暴增,这自然会带来比较拥挤的体验。客观而言,对于老街区来说,人流量太大或是没人去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人少了,对于运营单位而言是个头疼的问题。人多了,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比如文物保护的压力、人群紧急疏散等问题。对此,管理部门可通过限制参观人数、在街区打造更多公共空间等方式来缓解问题。从规划角度来看,要在一开始就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瞬时参观人流,以及周边口袋公园的疏导作用。至于过度的商业化运营,个人并不认可。历史街区承担着承载、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的功能,需要有一个比较有序的参观感受与学习的环境,过度的商业运营会对街区历史文化的展示造成干扰。

历史街区运营怎么适应时代、做出特色?

佛山的历史街区改造要避免同质化,就要结合本地文化、本地产业,给别人提供特色的文化体验。

《理论周刊》:移动互联网时代,历史街区怎么做好文化传播工作?

王平:当下我们所处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宣传和展示城市文化的渠道和方法有很多。我们团队遇到过许多业主,包括政府部门、开发商等都提出要打造一些网红打卡点。不可否认,网红打卡点的设置对于整个街区的宣传和推广以及整个区域人流量的聚集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我们在设计改造历史街区的过程中,也会注意做一些网红打卡点,因为它和景观的营造并不矛盾。我们会营造一些给自媒体或者是适合新媒体传播的场所和空间。比如,以前要考虑给游客拍照的空间,现在可能就要考虑可以直播的空间,对光线、拍摄角度等因素也要更讲究一点。我们一般会在重要的节点,比如入口处、公园、大的背景墙做一些景点性的东西,比如放置吉祥物等,让视频博主、游客能够有这样的空间去展示整个街区的核心文化IP或是符号。另外,也建议建设规划展览馆,用以记载展示整个历史街区从前期立项到具体修复的过程,以及恢复完之后的整个形态、历史上它的形态对比等,提供另一个展示自身的角度。

《理论周刊》:目前,国内许多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存在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佛山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

王平:第一,要充分体现出佛山的建筑特色。比如,陶瓷文化是佛山一大重要特色文化,我在岭南天地就看到有好多琉璃的瓦面、花砖,以及装饰有石湾陶塑的屋脊,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岭南的建筑有很多区别于北方的特色,比如,用“三雕两塑一画”(砖雕、石雕、木雕、陶塑、灰塑、壁画)进行建筑的装饰是岭南建筑最典型做法之一。再如,骑楼这种建筑形式也是适应岭南地区气候的商业建筑的典型代表。但是,从广西到海南再到福建都有骑楼,佛山怎么展现出自己的特色?实际上,就算是和广州相比,佛山的骑楼在高度空间、装饰符号、尺度比例等也与广州骑楼存在区别。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建设一个骑楼文化展示馆,把佛山的骑楼说清楚,把广州、梧州、海口的骑楼说清楚,告诉别人我们有什么不同。

第二,要体现出佛山的地方文化。不可否认,当下全国许多历史街区与景点卖的产品都是义乌小商品市场供货的。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好本土文化,包括非遗等打造本地文创产品、文化IP。我在岭南天地看到了九江双蒸、石湾公仔文创产品的展示,这是一种历史街区与地方文化很好的结合方式。佛山的历史街区改造要避免同质化,就要结合本地文化、本地产业,给别人提供特色的文化体验。

文/佛山日报记者林润栋

编辑/王琦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