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少儿功夫粤剧《振响楼》“六一”首演

6月1日,佛山少儿功夫粤剧《振响楼》在顺德北滘文化中心首演,粤剧“小红豆”们个个身怀绝技、神采飞扬,举手投足间灵动传神,在悠扬的粤韵声中大展光彩。

从去年官宣创排以来,《振响楼》一直受到多方瞩目,关注的一大焦点就是该剧目以真实史料为依据,全部选用顺德区北滘镇承德小学学生参演,本色演绎地方红色题材剧目。未来,该剧将到佛山五区以及其它地区巡演,通过粤剧把本土优秀的文化故事传播开来,燃起传统文化传承的青春“火种”。

“南国红豆”粤剧是岭南文化典型代表,于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如何守护传统文化根系,焕发时代生命力?佛山正汇集多方力量推进“粤剧进校园”,为传统文化活态传承提供一条新路。

6月1日,佛山少儿功夫粤剧《振响楼》在顺德北滘文化中心首演。舞台上,“小红豆”们大展才艺。/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皓贤摄

主动学粤剧 在演出中收获成长快乐

《振响楼》再现一群碧江子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广雅中学复课学子同窗共读、众志成城的成长故事,表达了“少年强则中国强”的励志主题,演员由承德小学2至6年级的孩子组成,共33位正式演员。

在剧中饰演“百老师”一角的毛思程身穿紫色旗袍,戴着白色围巾,看起来温婉大方。为了贴近角色,她在表演前将一头长发剪成了齐肩短发。

从小学2年级起,毛思程接触粤剧至今已有四年。起初,她只是因为好奇参加了学校的粤剧社团。但面对每天都要进行的基本功训练,以及粤剧的各种唱念做打,毛思程丝毫不觉得枯燥,反而找到了很多乐趣。

“我不是本地人,但父母都会说粤语,小时候我会说粤语但很少,通过学习粤剧,讲起粤语来更熟练了。”毛思程自豪地说,从小有舞蹈功底的她,长大后想成为一名粤剧演员。

这部少儿功夫粤剧《振响楼》总时长达70分钟,演员台词量较大,但这对9岁的何文迪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喜欢自己扮演的人物角色,他背起台词来非常快。何文迪说,由于家中人喜欢粤剧,受家庭氛围的熏陶,他主动学习粤剧,并在少儿功夫粤剧《振响楼》的排练和演出过程收获快乐。

何文迪母亲何颖娴说,这出戏见证了孩子的成长,也见证了佛山粤剧进校园的成果,作为家长,她将全力以赴支持佛山粤剧的传承。

红豆发新枝 推动粤剧进校园创新发展

“排练虽然艰辛,但学生们都很刻苦,没有一个人退出。”北滘镇承德小学校长刘建东说。6月1日至2日,《振响楼》将连演4场,门票已经售罄,这反映出大家对地方少儿粤剧有着很高的关注度和热情。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承德小学学子在舞台上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源自此前粤剧在校园里的“生根开花”。

北滘镇承德小学是第一批“佛山市粤剧特色学校”。近年来,学校依托校内少儿粤剧基地,开设粤剧特色课程,编写了特色校本教材《红豆乐》,定期邀请佛山粤剧院专家进校专业指导,向师生普及粤剧艺术文化。同时,在校内搭建了一个粤剧广场,开展一系列“微剧场”活动,让孩子们真正站在舞台上,在表演中获得乐趣,爱上粤剧。

与北滘镇承德小学同样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还有南海区文化馆。从2008年起,南海区文化馆开始探索“粤剧粤曲进校园”的道路,以西樵镇第一小学为试点,每周定期深入校园进行粤剧基本功、身段功、唱功等训练,并根据少儿的特点创作、辅导排演节目,之后相继在里水镇和顺中心小学、大沥镇水头小学、西樵镇阳光宝贝幼儿园等铺开。同时,结合男生和女生的体态和气质,创编了适合师生学习的粤剧身段操,将粤剧的基本功融入到每天的课间操中,让孩子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感受传统粤剧的韵律和美感。

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50所佛山市粤剧特色学校,遍布五区。同时,佛山还扩大粤剧进校园的覆盖面,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戏曲进校园”演出,在各个幼儿园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粤剧体验堂活动,覆盖超10万师生,拉近广大师生与粤剧文化距离。

古韵今犹在 种下触动心灵的文化种子

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粤剧生长在城市肌理,是佛山一张生动鲜活的文化面孔。

近年来,娱乐形式多元化给传统戏曲艺术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不少粤剧爱好者表示,为了留住文化根脉,培养新生代观众和传承人同样重要。

“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是一种流行的教育趋势。”南海区文化馆副馆长郭俊琪认为,粤剧是地方戏曲文化的代表,在进行戏曲文化融合时,必须要强化文化的传播和创新,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传统文化,不仅让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更是在孩子的心灵根植民族精神,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情智双修、品学兼优的新时代好少年。

实际上,在文化部门、教育部门以及各大民间粤剧团体组织的倡导下,“粤剧进校园”已经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形式,并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推广效果。以佛山粤剧院为例,自2018年起,已成功举办5届佛山市少儿粤剧艺术节,为学生搭建对外展示平台,粤港澳大湾区累计有超80所学校参加,成为当下全省粤剧推广的品牌活动。

有业内人士建议,对学校来说,更应注重“环境作用”,可以开设传统文化的公开课、选修课等,并经常组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竞赛、表演比赛、创作大赛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对粤剧艺术工作者来说,则需要创编富有时代气息、贴近生活、适合学生的学习和表演的粤剧,还应与学生一起,多开展普及传统文化知识的活动,从传授粤剧知识,讲解粤剧服装、化妆色彩的运用技巧,教学粤剧唱段等方面,向学生提供欣赏粤剧、接近粤剧、喜欢粤剧的机会。

文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卢丽华 通讯员刘建东、郭俊琪

编辑 | 梁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