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1日,三水首家个人调解品牌工作室——三水区白坭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李英全调解工作室(以下简称“李英全调解工作室”)在白坭镇揭牌成立。工作室自成立至今,已经为员工或其家属与用人单位达成了人民调解协议6宗,快速介入调处集体纠纷3起。
今年以来,三水区司法局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立足本地实际,挖掘调解资源,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积极推进以个人命名的人民调解工作室建设,打造人民调解优质品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
耐心调解收获衷心感谢
三水区首个个人调解工作室如何树立品牌?全区2000多名专、兼职调解员该选哪一位?经过充分摸底调研,三水区司法局将目光锁定在2019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英全身上。
李英全自2013年担任白坭镇人社局仲裁员以来,审理案件1066件,成功调解931件。2016年更凭借个人专长,创建了佛山市首个以调解为专长、特色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帮助61家企业完善用工制度2万多条,辖区劳动争议案件连续2年平均下降8%。6年来,李英全将秉公执法、公正裁决放在首位,受助工人、企业、群众自发送锦旗、感谢信数不胜数。
去年12月,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李英全调解工作室揭牌,成为三水首家个人调解品牌工作室。
“我们与李英全多次沟通,决定建立‘李英全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李英全的个人品牌和示范标杆作用,提高调解成功率。”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12月,李英全调解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成立后不久,便有调解案件找上门来。
2020年1月中旬,佛山某建材有限公司的几十名员工认为用人单位要关闭,集体到司法所、人社局等政府部门求助,要求帮其争取经济补偿金。李英全知道该事后,立即联系企业负责人了解情况,得知该企业因改造升级而计划于2020年5月中旬开始搬迁,该公司共有员工406人,升级改造后只需要90至100人左右,这意味着有300多人将被裁员。
为防止出现群体性事件,李英全一边组织企业经营者和员工代表研究制定补偿方案;一边单独找部分职工了解情况,安抚职工情绪,承诺工会将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疫情期间,为了防止员工聚集造成疫情防控风险,李英全一心希望尽快化解该矛盾纠纷,让群众安居乐业、企业平稳转型升级。于是,李英全多次找到企业负责人和员工代表协商,以法引人、以理服人,分别向双方进行耐心解释和劝导。李英全及其工作室全体成员连续50多天积极调解,已有290名员工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协议,并都获得了合理补偿,其余不足30人因补缴社保问题在协商调解中,企业因此能顺利开展改造升级工作。
人民调解工作繁琐,李英全及其工作室全体成员用他们的耐心与专业,收获了无数衷心的“谢谢”。“一声声的道谢使我们倍感幸福,这已成为我们化解纠纷的动力。”一位工作室成员说。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矛盾纠纷,调解要热心,调查要细心,劝说要耐心。”李英全经常勉励同事。
李英全调解工作室自成立至今,已经为员工或其家属与用人单位达成了人民调解协议6宗,快速介入调处集体纠纷3起,经过细心解释和耐心协调,最终这些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的纠纷都得到圆满解决。
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称,接下来,三水区司法局将以“李英全调解工作室”为试点,及时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以点带面,在全区建立更多优秀的个人调解品牌工作室,为人民调解工作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调解前置化解矛盾纠纷
目前,三水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已实现全覆盖,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171个;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53个,调解组织涉及妇女儿童权益、劳资关系、医患关系、道路交通事故等特定行业和专业领域,选聘专、兼职调解员2834名,并自2015年起建立完善一村(居)一专职调解员工作机制,实现全区各村(居)专职调解员全覆盖。
“一方面是打造个人调解品牌工作室,另一方面是采取集中授课、专题讲座、旁听庭审、专题轮训等多种形式,重点开展专业技能和调解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称,2017年至今,开展区、镇两级人民调解各类培训累计87场次,培训人民调解员2394人次。
2018年,三水区司法局与区法院、区公安分局及市保险行业协会联合设立“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同年9月,设立“佛山市三水区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一步强化人民调解组织作用。
上述负责人介绍,2019年开始,区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委会的运作已日趋成熟,区诉前和解中心成立后,该调委会常驻三水的调解员作为区诉前和解中心的调解员之一,助力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解决在诉前。
据统计,自2019年至今,区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委会共调解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284宗,调解员范子慧共获群众赠送锦旗4次,调解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李英全(左一)正在开展劳资纠纷调解工作。
与此同时,各调解组织在日常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注重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联动,畅通调解信息沟通渠道,做好预测预警预防。促进律师参与矛盾化解,提升依法化解水平。
乐平镇印发的《乐平镇深化律师进村(居)参与矛盾调解工作试行办法》,为律师参与矛盾化解指明了方向。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立律师参与重大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鼓励律师包案及参与重大矛盾纠纷化解,利用律师法律专业性和立场中立性,有利于搭建信访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平台,制定有效可行的矛盾纠纷化解方案,进行包案处理,跟踪服务。
2014年至今,乐平镇律师顾问团化解重大矛盾纠纷8件,化解历史疑难积案8件,涉及人次180多人,涉案金额600多万元。
在解决矛盾纠纷分类调解的过程中,区司法局在坚持排查常态化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专项活动,增加排查频率,加大重点人群、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时段的排查,提高排查针对性,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苗头隐患进行分类梳理,通过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同时坚持应调尽调,就地化解。2017年至今,三水区各级调解组织调解各类纠纷4575宗,调解成功4570宗,调解成功率达99.89%,矛盾排查13264次,预防纠纷发生614宗。
以案释法
2019年12月,“李英全调解工作室”挂牌成立,陆续接到调解申请。
王某是佛山市三水区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员工,2019年12月,王某在工作时不慎被模具压伤前臂及腕部,后被送至南海区第八人民医院,诊断为左前臂及腕部压砸伤。王某与公司终止劳动关系,多次就工伤赔偿事宜进行协商均无果,王某听说白坭有“李英全个人调解工作室”,即与公司负责人来到个人调解工作室,希望李英全能协助双方对此事进行调解。
李英全与双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沟通,了解事情经过,并对整个案情进行详细分析。在沟通过程中,双方情绪开始不稳定,李英全意识到如果不能马上稳定双方当事人的情绪,本次调解可能会暂时中止,这意味着矛盾可能会进一步激化。
于是,李英全指着悬挂在墙上的人民调解制度,向当事人明确陈述了调解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声明会根据双方情况,公平公正调解,双方当事人情绪渐渐稳定。随后,李英全针对双方当事人的分歧,找到问题的关键,根据工伤赔偿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双方进行了详细讲解,首先依理依法让伤者方明白事理,然后做公司方工作,让其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劝双方各让一步,站在对方的立场换位思考。
▲处理结果
经过反复多次疏导沟通、耐心细致做思想工作,并引导双方尊重事实、尊重法律、相互谅解,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共识,均表示同意调解意见,达成一致协议。伤者在拿到补偿款后,握着李英全的手连声道谢。
▲案例评析
在调解过程中,李英全运用自身的法律素养,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调解。针对争执焦点从法理情理入手,既注重依法调解,同时也注重依情调解、依理调解、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切实地化解了双方矛盾,使当事人能够握手言和。本案得到公平公正成功调解,避免了双方陷入长时间的劳动仲裁或者工伤赔偿诉讼,既维护了工人的合法权益,又维护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以上由三水区司法局提供,佛山日报记者吴昱萱整理)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吴昱萱 通讯员谢国庆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何欣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