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乡村振兴“省考”,高明何以获优秀?​

本周,高明乡村振兴在“省考”中获评优秀的消息火遍了高明市民的朋友圈。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近日通报了2019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情况,在珠三角片区15个接受考核的县(市、区、镇街)中,高明区排名第五,等次为“优秀”。 

成绩来之不易。与高明同为珠三角片区“优秀”等次的,不乏广州的增城、白云,珠海的金湾、斗门等乡村振兴先发地区。另一方面,高明排名珠三角片区第五名的成绩,也领先了一些经济实力不俗、以往出经验的地方。两年前,高明启动乡村振兴战略之时,这些地方一直是高明学习、追赶的对象。本次省检的结果表明,经历两年努力,高明的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和进步。 

缺乏过硬的经济基础、没有特殊政策加持,高明在2019年通过全区动员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谋划布局农业产业发展等措施,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最终获得了省委考核组的认可。高明为何能获得这一沉甸甸的荣誉?值得思考关注。

高明之变 

全域整治推动乡村面貌大变革

盛夏时节,高明区杨和镇大布村一队村民小组长谢四珠不时会来到观景荷塘边的凉亭里纳凉。眼下的大布村,村道开阔,绿树红花,风景宜人。“观景荷塘以前是池塘边的杂草堆,池塘里没有荷花,而且不时漂浮着垃圾和杂物。”谢四珠坦言,村里的变化一度让他感到陌生。曾几何时,污水横流、垃圾乱放、畜禽栏舍密布,是大布村挥之不去的景象。

大布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与高明区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密不可分。2019年,高明提出全区所有村(居)民小组均要完成农村人居环境考核,并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的任务目标。从那时起,大布村的村民,村干部,区、镇派驻干部,均按照部署奋战在每一个环境黑点,清垃圾、除杂草、搬杂物,成为他们每日的固定“节目”。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逐步推进,大布村村民报名参加义务劳动的人越来越多。不仅如此,外出的乡贤等群体也纷纷参与其中。看到杂草、垃圾、危房逐渐从村里消失,大汗淋漓的他们喜笑颜开。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大布村人居环境的迅速好转,让它顺利完成了高明区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的建设任务,村中建起了崭新的党群服务站,修起了宽敞平整的新村道,还引来了坚果产业,一下子将村集体收入提升至百万级别。

2019年底,高明区经过全面深入推进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673个村(居)民小组全部完成农村人居环境考核,基本达到干净整洁村的标准。许多乡村像大布村一样,清理了杂物垃圾,种上了花草,规划了土地,乡村面貌得以提升。

 杨和镇大布村内,数百亩夏威夷果树苗茁壮成长。/图片均为佛山日报记者吕润致摄

高明努力探索着环境改善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长期以来,高明只是农业大区,一直未能成为农业强区。农村发展不起来的直接后果,是农村日渐颓败,环境日渐变差,村民纷纷外流。2019年,高明举全区之力确保所有村(居)民小组均达到干净整洁水平,既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也起到了打好发展基础,鼓舞干群信心的作用。

“村民从一开始的漠不关心,逐渐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参与、关心村务。”不少村干部反映,在此过程中,村民从反对者转变为支持者,乡贤从观望者转变为参与者,他们与干部一起成为维护整治成果的急先锋,成为关心村中事务的积极分子。

不懈努力首先换来了“省考”的认可。无论是对照实际工作完成情况打分的评议评分,还是第三方评估的实地调查打分,2019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评分中,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洁都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例如对珠三角片区,考核评分表就明确指出,辖区内行政村100%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环境基础整治任务的,可得到该打分项的满分。可以说,高明能获评优秀,农村人居环境之变功不可没。

高明之策 

以“四个优先”抓乡村振兴

“省考”获评优秀,是对高明乡村振兴工作最好的肯定。本次全省考核分为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4个区域,各区域每个地级市都必须推荐一个必检县(市、区、镇)接受考核打分,然后再由电脑随机抽取当地另一个县(市、区、镇)同样进行考核。高明正是被随机抽中的。从确定名单到开始迎检时间短,加上第三方评估考核是不打招呼直接到现场,基本不存在“临时抱佛脚”的情况。高明获评优秀,来之不易。

对比珠三角片区其他同获优秀等次的地区,高明区在经济基础,尤其是乡村发展基础上并不占优,也没有特殊政策加持。能够获得此成绩,与高明党委政府将其视为中心工作强力推进密不可分。

根据党中央关于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部署,高明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区长为常务副组长的区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下设9个专项工作组。乡村振兴每个重要节点,每项重要工作,高明党政主要领导都要到现场调研。乡村振兴,成了各级各部门最为关心的工作之一。

此外,高明坚决落实优先配优配强干部、优先保障“三农”发展要素、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的“四个优先”做法,体现了全区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极大重视,激发了乡村振兴新动能。数据显示,2019年,高明年内安排180.59亩指标用于农业产业化项目,占全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0.49%;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科目支出21156.16万元,较上年提高42.23万元;全区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自然村实现100%集中供水,“四好”农村路建设稳步推进。

不少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被调派至村、镇重要岗位上,其中19名优秀干部担任乡村振兴工作指导组组长、村居“第一书记”,25名区直单位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村居一线挂职历练。

 水镇村居民楼前,鲜艳的三角梅盛开。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带来的“引力”不可小觑。在区级部门的发动和协助下,高明各镇、村(居)掀起了一波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工作的热潮。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例,绝大部分村居都依靠村民、乡贤的自发义务劳动开展整治。通过广泛发动,广大村居顺利克服初期的观望畏难情绪,党员干部带头拆、乡贤带头募捐成为过去一年高明农村最常见的现象。例如更合镇巨塘村就充分发挥村民、乡贤和外嫁女的作用,短短3个月便完成了人居环境整治。村里组织的每场义务劳动,参与人数都不下数百人。

正如高明区区长梁耀斌曾指出,高明乡村振兴取得的重大突破,与众多乡贤和社会团体、包干到村的镇街干部、各考核组以及区级领导班子的奋斗密不可分。

高明之机 

从“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

厚植生态优势,推动生态振兴的题目还在继续,高明又迎来了下一道“大题”。如何推动乡村的“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是高明乡村振兴面临的又一道难关。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两年时间过去,高明一直努力探索“高明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路径。

本月10日,高明明城崇步农业园区迎来了一批特殊“住客”。在园区的稻虾养殖基地中,首批小龙虾被投放到稻田之中。经过养殖,该项目年内即可实现小龙虾上市和生态水稻的丰收。

稻虾共养项目是高明“万亩稻田”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年,高明提出要通过“万亩稻田”“万亩花卉”“万亩坚果”三个“万亩工程”,逐步推进高明农业产业现代化。为了让“三个万亩”等大型农业产业项目顺利落地投产,切实做到产业振兴,高明自启动乡村振兴工作之日起就持续加快农业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速度。

为此,高明印发了《佛山市高明区推动农业产业化“万亩工程”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明确“万亩花卉”“万亩稻田”“万亩坚果”的产业规划,提出农业产业要形成串点成线、连片成带、集群成圈的发展格局。

“去年花大力气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的是给高明农村的发展打好基础。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高明区乡村振兴办有关负责人指出,高明农业产业现代化、规模化,是高明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农业转型升级要求的必然之举,目的是引入文旅、康养等多种农村新业态,从而优化全区产业结构,实现广袤农村地区乃至全区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动员全区力量开启的“美丽高明”大行动就是为农业产业现代化进一步扫清环境障碍的重要一步。高明计划用“六个美丽”具体措施,让高明实现从“环境美”到“价值美”、“一处美”到“处处美”、“一时美”到“时时美”、“要我美”到“我要美”的转变。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明区委书记徐东涛曾指出,全面提升高明区域形象,才能使高明以崭新的面貌和自信的姿态,抢抓“双区建设”和广深“双城联动”、广佛全域同城化等重大机遇,承接多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落地落实,争取更多优质资源集聚高明,推动高明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质的飞跃。

下阶段,高明将按照部署加快落实“美丽高明”大行动,今年全面完成革命老区特别帮扶三年行动计划,以农业产业化“万亩工程”为龙头紧抓农业产业化发展质量,以深入推进农村股份制改革为契机,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升农民收入,并推动农村基层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专家观点

高明三方面做法或可提供借鉴经验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高明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广大村民乡亲,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情都很高涨。”提及在高明调研乡村振兴时的感受,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彩田农业科技信息中心农业咨询工程师王国庆说。

此次乡村振兴“省考”,高明在珠三角片区排名第五,综合评价等次为优秀,成绩来之不易。王国庆表示,相较于珠三角其他地区,高明能够在原先条件并不算好的情况下取得明显进步,有三方面的经验或可给其他地方提供借鉴。

一是在农业产业方面,引进大型企业,挖掘产业特色。大型企业的带动能力较强,如高明区荷城街道石洲村引进的花卉产业、杨和镇大布村引进的坚果产业,目前两个村的村民通过入园打工、土地流转等方式,增收效果明显。同时充分挖掘和培育本地的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壮大现代农业发展主题,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

二是在农村形态方面,鼓励村民充分参与新农村建设。以荷城街道坑边村为例,该村通过发动村民参与生态环境、农村管护、荒地复耕建设,目前建设成效明显。其中村民通过自筹资金进行道路硬底化建设、栽种紫花风铃木,使得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提升。在农村管护上,除了村民进行日常管理外,当地镇村领导也会定期下乡带头参加劳动。该村还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通水通电等)和耕地补贴等方式,鼓励村民不丢荒或将丢荒地复耕,全村目前已经没有丢荒的土地。

三是在农村制度方面,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包括理顺历史涉农、涉林租赁合同,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将零碎分散于农民手中的土地进行整合,由村集体统筹经营、连片开发等。(文/佛山日报记者刘嶒)

扫码查看更多内容。

原标题:乡村振兴“省考”,高明何以获优秀?

来源|佛山日报

策划|记者陈伟鹏、蔡闻佳

采写|记者何志勇

编辑|何欣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