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与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息息相关。其中重要一环就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群,只有战略性支柱产业群形成了,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才有前提和条件。
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贸易端的时候,把工作的总目标确定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继续强调“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和支持出口转内销”。广东作为外贸大省,要实现稳外贸目标,就需要继续确保广东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完整性、稳定性不受新冠肺炎疫情太大影响。
疫情发生以来,广东的外贸出口依然能够维持比较平稳的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制造业的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整,对于外资的吸引力依然较强。然而,由于欧美等地的疫情目前还在蔓延之中,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有所削弱,同时我国正面临欧美国家在高端产业以及东盟国家和地区在低端产业的双头挤压,产业链和供应链不排除出现断裂的危险。广东作为外贸大省,要完成“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任务,就需要确保产业链和供应链链条相互贯通,体现出相关链条之间的内在关联。
当然,困难之处在于这种关联并不是凭肉眼就能够辨识出来,需要经过深入的挖掘和思辨才能够理顺相关链条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我们知道,产业链的基础框架需要最先得以确立,再围绕产业链中的重点链条,特别是链条中的薄弱环节(例如半导体产业链条中的芯片环节),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渠道实现突破。而上述两个创新则离不开人才和人才链的打造。当人才集聚到一个地区或城市之后,就会带来一批创新企业和项目的集聚,而这些项目要做大做强,就离不开资金以及资金链条的引进,还有金融体制的创新。当资金到位了,产业链也完备了,依然不见得一定能够实现产业集群目标,这时就需要政策的强有力扶持和引领。这里的政策不是指单一政策,而是政策体系,因此就需要政策链的出场。当然,上述供应链和产业链链条出现的先后顺序也会因时制宜或因地制宜:一个城市也有可能先引进和打造人才链,通过人才的力量辨识城市产业链的最佳配置,再通过出台政府的政策,形成政策链来引领外来资金的投资,加快资金链的形成。
佛山最有可能遵循这样的发展路径,其中一个重要对策就是发挥佛山区位优越、民间资金丰富、制造业发达的优势,依托广州、深圳这两个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尽快培育高质量的支柱产业集群和新兴产业集群。正常情况下,一个城市的产业集群比较倚重现代服务业和相关产业的先行集聚。广州和深圳是核心城市,现代服务业体系完整,先进制造业基础也比非中心城市要牢固得多,因此广深两地也被寄予较高期待。佛山无缝对接这两个核心城市,目的是把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吸引过来,再通过佛山出台政策加以融会贯通,从而使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更加容易在佛山得以实现。
一个地方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与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息息相关。其中重要一环就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群,只有战略性支柱产业群形成了,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才有前提和条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着重于一个“新”字,包括发展动力是新的,产业是新的,企业也是新的。新兴产业集群代表着科技创新引领新的增长模式,也为地方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既要确保存量产业得以优化配置,还要确保增量产业能以集聚方式实现质的突破与提升。事实上,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是保产业链、稳供应链的必由之路。例如,以5G为代表的现代通信产业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围绕5G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产业需要构建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精细化工、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产业,并构成现代产业体系,这个现代产业体系就是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基石。在现代产业体系的框架得以确定后,就应该选择产业的突破口,也就是哪一个或者两个产业需要优先发展,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成长,例如是否选择5G通信产业和大数据产业作为龙头和抓手,使其得到优先发展,然后再让相关龙头产业的外溢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各级政府要“支持出口转内销”。如果外贸企业订单受外围因素影响而难以大幅增加,通过引导外贸企业转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实就是实现出口转内销的快捷通道,当产品内销红红火火,转战国际市场自然得心应手。
还有,保产业链和稳供应链需要在开放条件下进行,这就需要与国际相关产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最大限度地吸收国际科技和应用成果,从而确保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始终是与全球价值链的最高端紧密联系的。同时,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以及与全球高端价值链的对接,离不开价值链和供应链的重塑,这个重塑的过程本身就是保产业链和稳供应链进程的重要一环。在当前全球经济有可能出现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原先的价值链和供应链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包括佛山在内的广东完全有能力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下、在重构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过程中作出有益尝试,贡献广东经验和智慧。
来源|佛山日报
文|林江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
编辑|何欣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