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更合镇小洞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敬培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正忙着整理文件,他上衣上的“八一”图案十分抢眼。2016年,曾经投身军旅的陈敬培放下经营的生意,选择回到生他养他的小洞村,将人生的舞台转移到更合镇的山区。
回到农村,陈敬培面临着小洞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农村面貌脏乱差、农村产业不发达的局面。这些困难并没有“劝退”陈敬培,部队生活让他培养出不怕苦不怕累的干劲。“别人能做到的,小洞一样能做到。”带着信心和振兴家乡的梦想,陈敬培带领村党委班子成员全身心推动小洞村发展,成功让小洞村焕然一新,成为高明区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之一。
放下生意回村服务家乡
如今的小洞村,已成为高明乡村一颗耀眼的明星。开阔笔直的村道通往的,是修缮完的革命烈士纪念堂,是崭新的文化长廊与农耕馆。村内整洁干净,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其实,在四五年前,小洞村尚是一派残破的模样。正是那个时候,陈敬培决定回到小洞村。
小洞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敬培在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
2002年,陈敬培应征入伍服兵役。退伍后,陈敬培经营生意一直到2015年。2016年年初,当时的小洞村党委书记找到陈敬培,希望他回村成为一名基层干部,带领家乡振兴。当时,小洞村村委会组织松散,下辖自然村管理相对混乱,2015年该村党组织更是被认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
“我退伍之后做生意,在外见到过很多发展得很好的农村。我就觉得小洞村也能发展起来。”陈敬培带着振兴家乡的梦想,接受了当时村党委书记的邀请,选择放下生意,回村成为一名基层村干部。有生意不做回村里干吗?面对他人的不解,陈敬培表示,只要做得好,小洞村的舞台未必比外面的小。
当选村党委书记后,面对当时小洞村存在的乱象,陈敬培决定从村干部队伍入手。陈敬培多次约谈小洞村下辖各村民小组长、村民,听取他们的看法,同时向他们通报小洞村计划落实开展的各项工作。陈敬培还大胆地在各党支部开展年轻化改造,支持鼓励一批中青年党员成为新的村干部。
小洞村与水为邻,以林为景。
“当时下辖各村党支部书记的平均年龄达到65岁,小洞村急需一批年轻血液补充进来,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陈敬培一方面给年长的村干部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带领年轻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开展工作,最终促成了小洞村“两委”干部的年轻化。
自2018年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后,新一届小洞村“两委”干部发挥了极强的战斗力。他们以身作则,奋斗在整治一线,宣传发动村民参与整治。小洞村人居环境的改善,陈敬培和年轻的村干部们功不可没。在“领头雁”的带领下,小洞村不仅摘掉了软弱涣散支部的“帽子”,还在2019年成为高明区首批4条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之一。
依托红色资源布局产业
临近国庆,连日来,陈敬培正配合供电部门加紧对小洞村革命烈士纪念堂的电线进行改造。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小洞村示范创建村项目已经基本完工,村中多个红色文物点焕发新颜,也坚定了陈敬培走红色文旅产业的决心。
做过生意的陈敬培对产业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他知道只有产业真正发展起来,小洞村才能不断得到改善提升。而拥有深厚革命历史的小洞如今还保留着数个珍贵的红色文物点,这些是小洞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于是,在制定示范创建村方案的时候,如何利用好红色文物点就成为重点。遇到文物周边有乱搭乱建,陈敬培不停地进行政策宣传,劝导村民配合清拆。项目遇到困难,陈敬培通宵达旦和工作人员商量对策。示范创建村项目施工接近一年时间,在施工现场附近总能看到陈敬培忙碌的身影。
小洞村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纪念堂。
为推介小洞村,陈敬培更是主动出击,联系区内学校、企业和政府部门,将小洞村的红色文化资源推广出去,希望吸引来更多游客。在他的努力下,研学游项目已经在小洞启动。还有不少旅行社找上门来,希望与小洞村进行深入合作。
乡村要发展,产业要兴旺。这句话一直刻在陈敬培的心里。在努力盘活村内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陈敬培没有放弃小洞原有的山水田园风光。目前,小洞村正规划把进村两侧农田进行高标准提升,将其打造成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农业观光配合红色文旅,小洞村未来的发展蓝图已经徐徐展开。
如今,修缮完毕的小洞村革命烈士纪念堂,晚上不时有各种文艺演出,村民的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优美的环境、丰富的活动,吸引着小洞村村民不断回流,不仅节假日的人气越来越旺,村中常住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陈敬培表示,自己会继续发挥所能,为小洞村的发展贡献一分力量。他希望未来有更多小洞村的年轻人才回到家乡,一起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何志勇
图|记者曹忠信
编辑|何欣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