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有治理,环境升了级,生活更富足,观念在进步。”谈起村里的变化,禅城区南庄镇南庄村村民罗福英如数家珍,站在罗园水乡的大榕树下,年过八旬的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
罗福英居住的罗园村是南庄村的一条自然村,200年前,高中探花的罗文俊正是从这条小小乡村走进了当时翰林院,成为南庄村历代最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人,“探花故里”也因此得名。
新时代下的南庄村,通过深化自身文化资源,打造“探花故里·崇文南庄”的乡村品牌,走出了一条发挥自身资源禀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发展之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加坚定了南庄村阔步前行的信心。
“接下来,我们会谋划好‘建、管、聚’三篇大文章,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质、提速,闯出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南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永祖说。
打造“四园一中心”擦亮“探花故里”名片
过去两年,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南庄村尤其注重环境升级改造与人文景观的建设。村集体规划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铺设总长41.8公里的污水管网,升级改造了全村31.6公里的自来水管,让村民饮上干净水,清理了3.1公里的环村涌,打造出水清岸美的“美丽河道”。
为消除村民担心高投入影响集体分红的疑虑,村干部向村民们许诺每年的集体分红照旧发放,并租用了几十辆大巴车组织全村18岁以上的村民,到周边先进村参观学习,实地感受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效。最终,该村以高票通过了《南庄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南庄村围绕“探花故里·崇文南庄”的文化品牌打造荷香园、耕读园、崇文园、探花园和探花文化中心。/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与环境升级改造同步,还有一批人文景观。引人入胜的荷香园,书香四溢的耕读园,厚德载物的崇文园,文脉绵长的探花园以及精雕细琢的探花文化中心,南庄村倾力打造的“四园一中心”,勾勒出独特的岭南水乡美景格局。
开埠建村数百年的南庄村,一直都有耕读传家、崇文尚学的文化传统。探花罗文俊身后的“探花文化”,则是南庄村最为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财富。“我们从中提炼了‘崇文’这一核心文化价值元素,作为全体南庄人的行为标尺。”罗永祖自豪地说。
为了擦亮“探花故里”的品牌,南庄村大力开展“探花”文化的挖掘研究与传承弘扬的工作,包括修缮罗文俊故居及村内传统建筑,增建罗文俊生平事迹名人馆、村史馆等;并聘请历史文学研究专家编写《罗文俊诗文集》《南庄村村志》,“探花”文化也在这一系列实举中得到活化。
做好建管聚 闯出发展新路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当下的南庄村正牢牢抓住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奋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质、提速。
罗永祖介绍,作为“中国乡村振兴十大先锋榜样”,今年初,南庄村就谋划了“建、管、聚”三篇大文章,实施了包括提升改造村级工业园、实施“厕所革命”等在内的共10个具体计划,现阶段,项目正按部就班地在推进中,争取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不掉队。
前不久,南庄村就大手笔投入了45.5万元,对罗元文明楼以北公厕进行升级重建,面积从35平方米增加至67.5平方米,采用了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的设计,是名副其实的环保公厕,升级后的公厕外立面的砖色古朴,颇具岭南建筑风格,成为当地居民的“打卡点”。
同时,南庄村还对标广东特色名村的要求,在农房风貌提升上坚持做到统一规划设计,力求“规划先行”且“规划长行”,成功入选“广东农房风貌提升名村”实地考察名单。漫步在罗园水乡,一条滨水生态廊道不仅令人流连忘返,新增1公里长的自行车绿道,已经串联起美丽的田园风光和探花故里的人文气息。
环境提升了,村庄变美了,进一步凝聚村民的共识。对此,罗永祖深有体会。“刚开始在村里提出要搞建设提升环境,有村民质疑是‘玩虚’的,现在罗园的试点做出成效后,其他村纷纷争着要加快建设。”罗永祖明显感受到,现在推动乡村建设、管理的工作比以前更顺利了。
展望未来,南庄村还将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用好用活基层党建、产业选择、村民培训、技术服务等农村发展“八要素”,在新一轮乡村振兴中,努力让乡村更美丽、乡亲更富足。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刘玉超
编辑|何欣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