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古韵会馆遗风情 深巷酒香飘四方

沿着古朴的青砖墙走进楼阁,只见“满洲窗”与阳光相遇,折射出摇曳多彩的光影;倏忽间,米酒的醇香像丝带一样飘荡在半空,试图把人“缠裹”起来;置身其中的游人,忽然有种穿越的错觉,“闪回”200年前那个酒香浸巷的市井岭南……

这个充满文艺气息的地方,在东华里清代建筑群中显得格外醒目。大门口挂着写有“石湾玉冰烧”的灯笼,牌匾下古朴的石刻“会馆”二字,都在诉说着那段“醉人”的往事。这就是佛山如今所剩无几的会馆遗址之一——酒行会馆。

酒行会馆入口。

始建于清朝的酒行会馆

酒行会馆位于禅城区祖庙大街22号。始建于清嘉庆年间,道光十一年(1831年)重建,是传统的商业建筑。据相关史书记载,佛山明清时期,由于手工业和商业鼎盛,甚至一度胜于当时的京城和省会,因此会馆林立。而酒行会馆就是酿酒业和卖酒行业聚会以及商议重要事项的重要场所。

酒行会馆的历史遗迹将佛山乃至中国的重要行业历史记录下来,传统的商业建筑也保留着清代岭南建筑风格。该馆为硬山顶人字山墙砖木建筑结构,二进三开间。头门为佛山传统的“回”字门面,二进为四柱大厅,总建筑面积约200㎡。精美的墙头砖雕、花岗岩石脚、门框,墙楣有花卉灰批,流露出浓浓的岭南风情。头进明间一侧墙体镌有嘉庆年间《酒行会馆碑记》碑刻一通,次间为客房,两廊为卷棚顶,二进四柱大厅,混合式梁架结构。2006年10月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唯一一间建于清朝并保留下来的酒行会馆。

除了具备现代酒类行业协会的功能以外,酒行会馆还是制定酒类行业相关产品价格的行业机构。会馆的成员都是佛山酿酒、制酒业的龙头单位,各成员通过商议制定酒类行业产品的相关价格,保持酒业市场的公平竞争。同时,会馆是当时征收酒业税额的场所,尤其当时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后,为了凑集巨额赔款,开始向各行各业加征税收,兴旺的酒业自然首当其冲。清政府派大臣刚毅到广东佛山征收400万两重税,连卖酒的小贩都要上缴。酒行会馆作为酒类行业商议重要事项的单位,被赋予征收大大小小酒庄、酒肆税收的职能。另外,酒行会馆还组织拜祭酒业的行业神。当时,中国粮食酿酒鼻祖杜康被酒行会馆供奉了起来。

陈太吉玉冰烧酒埕。

商业运营焕发新机

如今,酒行会馆并非单纯保留,只让游客参观拍照,而是通过一系列活化方式,为其填充内容,再次融入商业运营中。

酒行会馆现由广东石湾酒厂有限公司管理,主要用于岭南酒文化展示及传播,当中有众多关于岭南酒文化的文物、图片及文字资料,同时陈列及销售“石湾”品牌系列白酒及与白酒相关的产品。

据介绍,广东石湾酒厂有限公司始于清道光十年的陈太吉酒庄,厂址位于石湾朱紫街(现太平街106号),是一所原址生产180多年的中华老字号。据《佛山忠义乡志·道光》载:“说者谓水质佳良,米料充足,酒缸陈旧,三者兼备斯其味独醇。本乡产素称佳品,其以陈总聚(陈太吉)酒庄最有名。”

陈太吉酒庄早在民国时期在佛山、广州、香港、澳门均有分栈。据石湾酒厂厂志记载:陈太吉酒庄多年来因产品畅销,一直处于行业龙头地位,也是酒行会馆的核心领导成员单位,曾在此参与有关佛山酒业重大决策的会议。2011年10月,酒行会馆正式对外营业。开业之前,石湾酒厂搜集了大量资料,重新设计装饰酒行会馆,希望能将酒行会馆打造成一个体验式酒历史文化展馆。

尽管时代变迁,酒行会馆不再是议事场所,但是,陈列实物、相片等资料却能充分表达岭南酒文化繁华历史内涵,为参观者呈现出岭南酒业的变迁和陈太吉酒庄的历史,如百年不间断使用的清朝酒埕、陈太吉酒庄的传统招纸等。

酒行会馆吸引年轻人参观。

古色古香的酒行会馆吸引游客拍照。

酒行会馆墙体镌有清嘉庆年间《酒行会馆碑记》碑刻。

相关链接

石湾玉冰烧小故事

会馆里面陈列着关于酒文化的文物。  

陈太吉酒庄第三代传人陈如岳登甲第二,光绪皇帝钦点翰林,赐进士出身,官至贵州省正主考官。1889年,陈如岳因不满清朝官场腐败和想回家乡照顾年迈母亲,毅然辞官返故里。

家族以经营酒庄为主,而此时主持酒庄经营的是年迈的父亲,陈如岳回乡后,其父亲随即把酒庄交给陈如岳经营。为求酒庄在经营上从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陈如岳发挥自己饱读群书优势,在继承家传的米酒酿制技艺基础上,不断研究新的酿酒手法。

1895年,陈如岳受当地人喜欢使用药材、蛇等浸泡米酒以及自家用酒糟饲养猪的启发,尝试在米酒中添加肥肉的陈酿工艺,结果发现浸泡肥肉的米酒和缸埕陈酿的米酒酒质特别不同,一是酒味绵甜柔和、酒香豉香浓郁、酒体丰满;二是酒液清澈,不再混浊。陈如岳经过反复试验和比较,确认了添加肥肉对提高米酒的酒香、酒味、酒液澄清度有很大作用,并以此创造了陈太吉酒庄独有的米酒酿制技艺。

米酒添加了肥肉,就像一块泡在酒中晶莹剔透的冰块,而蒸馏的米酒民间俗称烧酒,陈如岳创造性地把这种米酒取名为肉冰烧。又因肉字不雅,粤语上“肉”与“玉”同音,而且浸酒的猪肉呈白玉色,于是就把肉字改为粤语同音的玉。经过浸泡肥肉的米酒比不浸泡的米酒清澈透明,显得冰清玉洁,所以确定以玉、冰、烧三字为酒名,这就是“玉冰烧”名称的由来。

从此民众都喜爱陈如岳这种陈酿手法,陈太吉酒庄的米酒大受当地民众欢迎,陈太吉酒庄也因玉冰烧酒闻名遐迩,其独特的酿制米酒技艺一直传承至今。

文/佛山日报记者黄瑶  通讯员梁雪欣

图/佛山日报记者黄瑶

编辑 | 林晓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