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从助力防灾减灾到修复城市水生态 三水水文站的百年变迁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今年主题是“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可以说,人们对水资源,对水文、气象、气候科学等的敬畏与探秘,从未停步。

三水,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荣的城市,千百年来,三水人在与水相依中写就了一部饱含智慧与斗争经验的传奇。

近日,记者来到了位于三水西南街道河口社区的三水水文站。肇始于1899年的一次水位观测,奠定了三水水文站作为广东水文站“鼻祖”的历史地位。在这里,有着一百多年来三水人亲水、敬水以及用水、御水的最直观见证。

位于三水区西南街道的三水水文站。

完成广东有据可考的首次水位观测

1897年,通过《中英续议缅甸条约》,英国政府在当时的三水县城河口设立三水海关税务司公署(俗称“三水关”),同时带来先进的水文技术,监测水位的木质水尺就悬挂在海关大楼外。

三水人拥抱水文科学的第一记钟声由此敲响。两年后的1899年,广东省有据可考的第一次水位观测,就是在这里完成并载入史册的。

三水区水文中心主任钟红伟介绍,当时,在三水河口海关大楼的英国人用木质水尺观测水位和收集水文资料。当时水文观测比较简单,每天只观测一次水位。不过,最初并没有水文站这一称呼。

钟红伟的话,可以从1998年5月由广东省水文局编撰的《广东水文记事录》得到佐证。《广东水文记事录》明确指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三水海关已经开始观测雨量,并在税务司前设尺观测水位,这是目前发现的广东最早的水位观测记录。

三水水文站内,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一台已经退役的流速仪。

“不过,由于时代久远,目前所存最早的水文数据是记录于1900年1月。” 钟红伟补充道。

据悉,水文科学是一门自然学科,是指通过利用地球上水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的研究分析成果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它涉及大气水、海洋水、地表水、地下水等多方面,战略基础作用十分突出,在人类认识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广阔前景。

早在19世纪工业革命中,英国人已经掌握观测水位技术,设海关、建码头、修铁路时都要以水文资料为设计基础。三水海关大楼,便是英国向海外扩张、科学技术跟进的一个缩影。

这是一台已经退役的日记水位计

技术更新不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1899年的那一次水位观测,奠定了三水水文站作为广东水文站“鼻祖”的历史地位。这次偶然,无意间却成就了贯穿百年的坚守:

从1899年到2022年,水文监测技术几经迭代,这座百年老站也几经搬迁,但一直以准确可靠的水文监测数据、及时高效发布的洪水及城市内涝等预报预警,不断提高三水乃至珠三角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

如今的三水水文站办公大楼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院内一株木棉开得正艳,满树怒放的花朵不时随风飘落。靠近木棉树的墙壁上,有一段依次取名为“百年广东水文印记”和“北江历史大洪水概述”的时光长廊。前者以老照片的形式,展示百年来所用过的水文监测设备、水文报讯设备和水文测船变化等。后者则回顾了发生于1915年以来的历次大洪水,其中以发生于1915年的大洪水为甚,据估计,1915年大洪水最高水位估计达到11.4米的高度。据《北江大堤志》记载,当时受灾人口378万人,死伤10万余人,30多个城镇及大部分村庄被淹浸,广州被淹7天……史称“乙卯水灾”。

也正是那一年,三水掀开了治水御水的新篇章。

“乙卯水灾”过后,号称“华南第一闸”的芦苞水闸开始筹建,白坭乡贤梁知鉴带领乡民修筑樵桑联围,三水水文站改由广东治河事宜处(后改为广东治河委员会)管理……1949年以后,由国家对三水水文站进行重新组建。资料记载,20世纪60年代中期,三水水文站拥有全省第一艘机动测量船;70年代,三水水文站与省水文局成功研制动船测流法,编写《动船测流规范》,通过水利部的审定,并作为部颁标准;80年代,三水水文站开展水质监测;90年代,三水水文站在全省首次引进美国多普勒公司的海流剖面流速仪,能准确、安全、快捷地完成测流工作。

时至今日,三水水文站已建设成为国家重点水文站、国家一类精度站,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监测,拥有固定式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雷达自动测流声呐系统等先进技术装备和多波束水下地形测量系统、侧扫声呐水下地貌监测系统、三维激光扫描仪、无人机航测航拍系统、水陆空一体化监测系统等先进测绘装备,综合服务实力走在全省测站前列。

在三水水文站水位自记台内,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现在使用的水位监测设备。

走出三水水文站大院,穿过修筑于百年前的半江桥,可以抵达江边的水速自记台。那里,全自动化的设备可以全天候测量水位、雨量,并将数据及时传输到后方平台。昔日的木质水尺,也早已换上更为坚固耐用的搪瓷水尺。

“三水水文站扼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要冲,是北江进入珠江三角洲的一个重要控制站,对珠三角地区防汛减灾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负责西、北江供水安全检测等重任。”钟红伟介绍,三水段下游的北江再无水文站,只有水位站。水位站功能单一,主要测量水位,而水文站则是综合性的,如今的三水水文站主要测验项目包括(潮)水位、(潮)流量、泥沙(悬移质含沙量、颗粒分析)、比降、水质、降水等。

位于北江江畔的三水水文站水位自记台。

时代还赋予三水水文站新的使命。近年来,三水水文站积极服务河湖长制,配合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助力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为三水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写好城市三水水文章提供有力支撑。在多场历史性大洪水中,特别是在应对“天鸽”“艾云尼”“山竹”等超强台风中,三水水文站充分发挥防灾减灾的“耳目”和“参谋”作用,以准确的监测数据及预报成果助力抗洪救灾。

三水水文站还多次获得国家级荣誉,1977年和1983年,先后两次获得“全国先进测站”称号;2001年3月,被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和水利部水文局授予“全国先进报汛站”称号。

从1899年到2022年,时间跨越了一个多世纪。一次次冬去春来,一次次潮起潮落,这座百年老站,一次次擦拭初心,它见证江水滔滔东流,也见证一代代广东水文人在这里默默坚守。

来源丨佛山日报

文丨佛山日报记者杨立韵

图丨佛山日报记者王澍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