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的过去,夏季第一个节气立夏的即将到来。随着气温逐渐上升,降雨增多,空气湿气变大,如何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使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变化相适应,进行适当的养生保健就非常重要。
调节身心,防“湿邪”伤身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中药咨询门诊部赵延红医生介绍,潮湿多雨是近期的气候特点,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损阳气,易伤脾胃。如人们的起居饮食稍有不慎,则容易感受湿邪,出现食欲不佳、便溏腹泻、身体困重、关节肌肉酸痛不适等脾虚湿困症状。故健脾除湿、助脾运化是这个时期养生调理的重点。
与此同时,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谷雨时节达到最旺。若情志不畅影响肝的疏泄和阳气的生发,会导致脏腑机能紊乱。因此,柔肝疏肝,调畅情志也是这一时期的养护重点。
此外,春天阳气升发,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人体较难保持新陈代谢平衡,易使生理机能失调而致上火。故这个时期有些人要注意泻肝胆胃肠之热。
夏季养生试试这些方法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中药咨询门诊部朱婉婷医生建议,市民了解到上述养生保健要点后,可尝试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相应的养生调理。以下有几种养生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体质的养生方法可能需要进行调整的,市民可咨询专业中医师,了解自身提质并根据指引开展。
灸法:
作用:祛湿健脾,疏肝养肝。
取穴:大椎、关元、足三里、阴陵泉、公孙、太冲等。
艾灸方法:每天1次,每次每个穴位10-15分钟。
针刺:
作用:健脾祛湿,补益正气,清热泻火。
取穴:膻中、足三里、丰隆、内庭、关元等腧穴。
方法:每天1次,10次一疗程。
推拿:
作用:疏肝健脾泻火。
取穴:太冲、阴陵泉、内庭、行间等。
方法:每天早晚各揉按1次,每穴揉按揉3-5分钟。
食疗:
莲子小米粥
材料:小米100克,莲子50克。
做法:小米淘洗干净,莲子去芯洗净捣烂后与小米一同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煲至粥成,加糖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除湿止泻。适合脾虚湿重、大便稀溏之人食用。
芡实薏米排骨汤
材料:芡实50克,薏米50克,陈皮10克,生姜3片,猪排骨500克。
做法:薏米用锅炒至微黄,芡实、陈皮、猪排骨洗净,然后将全部材料放进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利湿醒胃。对脾虚湿困,身重困倦,胃纳欠佳者尤宜。
文/佛山日报记者 梁炜健 通讯员 黄晓晴
编辑丨朱韵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