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个论|传承岭南广府文脉,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城市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基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佛山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从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务必成为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的重要目标,到印发《佛山市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提出实施岭南广府文化“双创”等八大行动,佛山市一以贯之推进以文塑城,不断细化部署建设文化强市的具体任务。踏上新时代新征程,传承岭南广府文脉,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可以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传承发展,让广府文脉在城市建设中“亮”起来。城市是文脉的重要载体,文脉是城市的独特标识。作为岭南广府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兴盛地,佛山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陶瓷文化、功夫文化、美食文化等独特的人文历史文化,以西樵名山、桑基鱼塘为代表的岭南水乡风貌,凝聚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山水人文空间格局,造就了佛山独一无二的岭南广府文脉。延续广府文脉,推动城市建设,首先是一个认识问题,需要以强烈的文化自觉把握广府文脉,提炼佛山文化个性。深入挖掘岭南广府文脉,系统盘点本土历史文化家底,做好历史文化资源分级保护是传承文脉的基础工作。唯有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方能建立更深层的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守护城市文化底蕴。其次,这是一个实践问题,以广府文化引领城市建设,需要顶层设计和系统考虑。要以大文化发展格局来统筹规划城市建设,从“文化遗产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文化空间”的点、线、面顺序逐层改造和建设,做到文物遗产保护与文化精神传承相结合、守护历史文脉与改善城市环境相协调、实践探索创新与制度法规建设相统一,助力广府文脉在城市建设中得到充分彰显。

二是活化利用,让广府文脉在城市更新中“活”起来。传承岭南广府文脉,不仅在于原汁原味的保护,更要让文脉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相匹配,与人民精神文化需要相一致。佛山拥有等级高、数量多、类型全的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这些文化资源,需要将历史记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将文脉赓续与城市更新相嵌合,让文物遗产通过交流传播实现生动展现,让历史街区依托生产生活实现活化融合,让非遗资源依托人才实现活态传承,创造更多出新出彩的广府文化新形态。尤其在当下数字化时代,佛山更要积极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探索数字化文化创新传承之路,通过5G、AI、VR等数字技术,以数字艺术的力量全景呈现岭南广府文脉魅力,以科学技术的手段系统建构文化大数据体系,推动岭南广府文化入“网”上“云”,线上线下联动讲好佛山故事,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佛山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在城市更新进程中“活”起来。

三是创新升级,让广府文脉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兴”起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文兴业、以产兴业。佛山以制造业立市,产业基础雄厚,要将文化资源优势和制造业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一方面,佛山要打响“湾区牌”,联动人文湾区建设,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在大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岭南文化是人文湾区的最大公约数。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模式,佛山要围绕广府文脉进行文旅资源的要素整合,将粤剧、醒狮等这些极具岭南特色的文化遗产和符号,串珠成链提炼成具有显识度的城市文化IP,成为人们读懂广府文化、共塑岭南文化价值链的新途径。另一方面,佛山要打好“特色牌”,促进影视产业提质升级。影视产业是佛山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要以佛山粤港澳大湾区影视产业合作试验区创建为契机,做好影视生产与文化传播的对接、文化消费与城市引流的相联、举办电影周与文化交流互鉴的相通,以高质量的影视产业推动文商旅联动,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提高广府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作者程丹阳,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所)

编辑/陈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