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高端访谈|张萱:可持续发展实体书店 推动城市文化空间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化全民阅读活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在全民阅读时代,实体书店承担着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是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重要市场主体,实体书店的可持续发展关乎全民阅读战略实施的质量和水平。近日,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张萱在接受佛山日报《理论周刊》专访时表示,实体书店作为城市新型文化景观,其空间性、社交性在塑造城市文化表征形象、推动全民阅读的过程中,具有巨大的生产力和创新空间。佛山可持续发展实体书店,紧紧抓住“书籍本位”和“空间赋权”两个关键,从而推动城市文化空间建设。

专家简介

张萱,文学博士、博士后,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曾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香港城市大学及台湾铭传大学从事访问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文化传播与实体书店。编著的《湖北地区实体书店调查研究》一书,是国内第一部地方实体书店调研报告。

抓住“书籍本位”和“空间赋权”发展实体书店

在“网红书店”扎堆的当下,实体书店更应深挖其优质文化的生产力,重拾系统有效的书籍遴选机制。

《理论周刊》:当下实体书店现状如何?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实体书店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有哪些?

张萱:如今实体书店常常登上热搜成为热点话题之一。2022年,全国实体书店的行业关键词是“活着”,这个词透露出过去三年实体书店的不易。但当下实体书店的现状总体是波动前行的。

当前,实体书店在“活着就好”“左手商业、右手情怀”“网红打卡地还是阅读场所?”这些话题中波动不定,但实体书店与读者的黏合度才是当下最大的挑战。不可否认,在智能传播与数字媒介环境下,所有的传播主体都在抢夺公众注意力,实体书店作为一种偏重文字阅读和理性思维的文化空间,要与一切更轻松、便捷、丰富、有趣的可视化、娱乐化信息竞争用户,所以我们看见实体书店的很多困境都与之相关。

实体书店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抓住两个关键词——“书籍本位”和“空间赋权”。其一,在“书籍本位”和“空间赋权”基础上,深挖优质文化产品的内容生产。实体书店在本质上是提供纸质图书阅读的场所,其空间属性是安静、理性的氛围,这与时下线上阅读的庞杂、海量乃至无从选择的信息氛围形成巨大反差。随着人们信息获得习惯的电子化,实体书店的空间价值确实很难成为人们的首选,但这一点恰恰是实体书店的核心优势。为什么国家连续十年倡导“全民阅读”,因为国家的发展依然需要优秀文化的引领,青少年依然需要培养专注力、有目标有计划的学习能力,年轻人需要具备理性的判断力。所以,在“网红书店”扎堆的当下,实体书店更应深挖其优质文化的生产力,重拾系统有效的书籍遴选机制。此外,近几年大量主题类书店的涌现,更是证明了实体书店做好垂直细分领域、深耕内容生产的优势。如北京“人文考古书店”、上海“古籍书店”、武汉“邗江古籍书店”……成为这些城市中从“卖学问”到“做学问”的宝藏空间。

其二,在“书籍本位”和“空间赋权”基础上,探索多维空间之间的信息流动、跨媒介合作,在这个多屏时代下成为优质文化产品的传播主体。如被称为“最接近云的地方”的朵云书院位于上海中心52层摩天大楼内,其地理位置和内部设计吸引了大量读者,同时读者也扮演着社交媒体中的“多级传播者”,书店内的每个角度几乎都成为了社交媒体中的热点图片和话题。除做好“书籍本位”,在文创上,书店的跨界合作也相当瞩目,上海博物馆、外滩美术馆、上海音乐厅等城市文化地标周边文创在朵云书院内汇集,空间审美+城市人文+社交互动让朵云书院成为构建多维空间的典型样本。

热爱看书的市民正在实体书店内阅读。/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摄

让“阅读社交”激活人与城的互动

现代实体书店是一种具有“阅读社交”属性的“第三空间”。我们通过“阅读社交”的空间属性,激活书店与人、人与城市的互动,让书店在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空间类型中具有了可创新的价值。

《理论周刊》:佛山非常重视城市文化空间建设,您如何看待实体书店可持续发展与城市文化空间建设的关系?您认为佛山应如何将实体书店打造为城市文化艺术、城市轻生活、文脉传承与精神栖息地的全方位平台,为城市带来多元消费?

张萱:实体书店可持续发展与城市文化空间的建设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但目前人们对书店的特殊价值并没有充分认识。从广义上看,城市文化空间的建设是多空间共同组成的,实体书店、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公共广场都是城市文化空间的组成部分,而我们对书店参与城市文化空间建设价值的认识是笼统且模糊的。在我看来,认识到实体书店的独特价值更为重要。现代实体书店是一种具有“阅读社交”属性的“第三空间”。列斐伏尔的第三空间理论,是基于第一空间“真实的地方”,第二空间“想象的地方”,第三空间就是在真实和想象之间,融合构成了真实和想象的一种灵活呈现空间的策略。可以说,我们通过“阅读社交”的空间属性,激活书店与人、人与城市的互动,让书店在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空间类型中具有了可创新的价值。

佛山市的实体书店,在数量和增速上都走在全国同类型城市的前列。佛山大大小小的各种书店已成为城市中历史文脉、精神生活和文化消费的全方位平台。接下来,如何立足实体书店“阅读社交”属性的第三空间角色,针对当下的社会需求和本地现实,发掘其空间生产价值,可从两方面尝试。

其一,佛山作为经济发达的城市,消费人群活跃,做好垂直细分市场,针对消费人群的特点打造实体书店,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基础上,更要创造需求。如通过为本地年轻人提供创新阅读属性的社交,开创以书店为聚合年轻人的文化中心,就像“先行书店”在广东已开了20多年,它既传承了佛山的人文历史,同时也已成为佛山的人文地标。而商业综合体内的书店更应瞄准体验式阅读、亲子阅读、儿童阅读;社区实体书店的服务对象是居民,除了提供阅读空间,还应承担社区公共服务,成为居民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生产空间。

其二,佛山是充满活力的旅游休闲城市,本地文化传承做得很好,那么如何发挥空间的文化“生产”价值,改变现代城市疏离感强的通病,以书店为媒介促进更多人与人的亲密交往?我注意到,就在今年,南海区党群服务中心邀请“先行书店”入驻共建,以党建为核心,借力先行书店本土文化的品牌效应,利用书店轻松、愉悦的体验式空间组织市民进行文化交流活动,改变了过去市民难以聚合的状态,实现了党建引领下人们之间新的连接方式。近几年,佛山还新增了很多景区内、公园内的实体书店,书店内既提供了一些健康类书籍,还在旁边摆上筋膜枪、滑板等器材,营造了更有体验感的消费场景,这种做法就很有启发。建议在此基础上,针对公园里的健身爱好者、老年团体进行一些调查,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将书店的“连接”价值更大化。

再如,佛山历史深厚,许多老旧废弃建筑本身就是历史文化的“诉说者”,实体书店对建筑的再利用可以实现文化增值。如“对川书院”就是佛山本地的经典案例,书店将对川老茶厂进行翻新改造,吸引了不少广州市游客前来走访和体验,通过文旅融合、文创赋值的方式创造了更多的游客流动,同时也带来了多元消费。

24小时书店为夜间经济增色

佛山要做好24小时书店,需要利用好公共政策的支持,对书店所在区域人流量、运营成本、潜在消费者的功能需求进行综合评估。

《理论周刊》:目前一些一线城市有24小时书店,经营喜忧参半,您认为佛山可以做哪些探索?

张萱:24小时书店意味着白天与夜晚同样重要,因此夜间的人流量和功能满足是这类书店的重要指标。佛山发展夜间经济,有24小时书店加持会增加佛山夜间消费的文化底色。

佛山要做好24小时书店,需要利用好公共政策的支持,对书店所在区域人流量、运营成本、潜在消费者的功能需求进行综合评估。具体方案可从以下两点探索。其一,积极引入国有资本背景的24小时书店。比如,新华书店、中国书店、三联韬奋书店等国有书店拥有许多政策和市场资源,在推动全民阅读的过程中,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动力。如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店)拥有文化和旅游部年100万元的补贴,更重要的是,政府参与很大程度缓解了租金压力,像“中国书店”的场地就是由西城区政府免费提供。当然,客流量也是24小时书店的重要生存条件,就像位于北京南锣鼓巷附近的“中国书店”,夜间游客量是其主要来源,此外附近北京大学的学生也是书店的主要客流。

其二,民营资本背景的24小时书店应充分重视市场调研,探索多方合作模式。对于市场导向的24小时书店必须做好充分的调研,确保书店能够利用区位优势吸引足够的夜间活动和消费人群。就像广州“1200 Bookshop”书店的目标读者,是广州市大量的背包客。通过调研周边读者群体的现实需求,争取政府补贴或探索政府、国有资本、民间组织的合作,降低成本也是民营资本背景书店的重要竞争力。如广州花都区唯一一家24小时书店,主要社会功能是为周边的孩子提供放学之后较长时间的“托管服务”。据了解,佛山本地也开设有24小时书店,“三鸣台读书驿站”“白鹿共享书吧”等在探索文旅融合、多方合作上作出了有益尝试。另外,24小时书店最好能够实现空间功能“场景切换”,多数位于城市商业中心区的24小时书店,“白天书吧+夜间酒吧”的场景切换模式是较为常见的。佛山的“澹如书屋”位于仙湖氢谷核心区,其“白天科创,晚上文创”也是不错的场景切换尝试。

热爱看书的市民正在实体书店内阅读。/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摄

打造“佛山阅读地图”让实体书店成为城市新型文化景观

实体书店作为城市新型文化景观,其空间性、社交性在塑造城市文化表征形象,推动全民阅读的过程中,具有巨大的生产力和创新空间。

《理论周刊》:在长沙等城市,实体书店登上城市路标,同时发布“长沙阅读地图”等。在推动全民阅读上,您认为佛山政府层面可以做些什么?

张萱:从符号学角度来看,将书店名字写进城市路标意味着,书店从“地点”概念转化为“地图”概念,过去书店可能只是读者的一个目的地,但被呈现在地图中的书店,则直观地成为城市文化地理范畴中的一部分。通过符号移植的方式,长沙的实体书店与城市文化的互动价值得到了显著增值。从“长沙阅读地图”的成功,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低成本、高产出,实现文化附加值的成功案例,也是探索实体书店与城市文化共赢路径的新视角。符号本身是一种经济低成本,但文化高效力的载体,往往能够产生覆盖面广、持久的影响力。

佛山市政府在探索全民阅读的过程中,确实可以通过实体书店来创新更多路径。其一,挖掘本地综合文化资源,以城市或街区活动为契机,引导实体书店参与。如举办骑行活动、红色街区文化活动等,将书店作为主角或参与者写进路线图中,在整个活动线路中设置多个“地点”与主题呼应。同时,依托移动手机、地图导航等“位置媒介”的软件和技术支持,将实体书店与全民阅读活动有机结合。当我们将符号与文化的关系思路搭建起来后,就会发现创意是无限的。如2022年文旅部确认推荐“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国2024年文化遗产申报项目,随后,北京市就发起了“开展北京中轴线书店评审认定申报工作”,由政府出面引导实体书店配合申遗、传播中轴线文化,深挖创新北京城市文脉,迅速带动了沿线实体书店的积极参与。

其二,将实体书店作为城市与乡村对话的“媒介”,通过政府主导,调动商业组织和民间力量,打造城乡文旅融合一体化。城区内佛山书店的布局相对成熟,接下来要积极向乡村拓展,乡村是地方文脉的源头所在,也是全民阅读活动下沉的重点。因此,政府在乡村文化振兴的政策制定中,可将实体书店作为一个有效连接城乡文化的“媒介”。目前,广东“粤书吧”就是政府主导下的一个成功样本。2020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起“粤书吧”项目以来,佛山已成功推出了多家“粤书吧”,其中不少就开在了乡村,在满足乡村阅读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文旅服务的品质提升。如“真趣书吧”位于生态园区,植物、气象、节气等各种自然主题的科普活动也成为本地市民休闲路线的热门选择。

总之,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是现代社会消费文化的重要标志。实体书店作为城市新型文化景观,其空间性、社交性在塑造城市文化表征形象,推动全民阅读的过程中,具有巨大的生产力和创新空间。

文丨佛山日报记者刘蓉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