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一度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与美好生活”,强调博物馆是促进社区福祉、人类美好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如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对主题的解读那样,我们的博物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同时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博物馆是记录历史、留存记忆、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博物馆数量、办展场次还是接待观众人次,一项项递增数据的背后反映了人民群众越来越愿意亲近文化,感受中华。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愿意到博物馆里“挖呀挖呀挖”?首先是人们参观博物馆变得日趋方便。2035年,我们要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博物馆数量呈井喷之势。就拿佛山来说,各类博物馆分布在五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一睹文物风采,了解城市变迁,轻松享受到博物馆的资源和服务。其次是群众的文化自信日趋提升。博物馆是一部立体的百科全书,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最佳场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愈发自信的当下,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断升级,尤其是年轻群体,文化体验已成为他们旅游消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此外便是文创文展活动日趋丰富。前有《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国宝档案》,后有《唐宫夜宴》《洛神水赋》,这些作品的走红,拉近了群众与文物之间的距离,加上博物馆自身不断地数字赋能,数字博物馆、文博纪录片、文创产品等让文物从书本走入百姓生活,掀起“文博热”。走进博物馆,遇见一座城,已经成为都市人热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佛山的各类博物馆要如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一是要优化服务并创新展示。在提升博物馆服务水准的同时,通过深度的、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将自己从传统的景点升级为通过体验吸引各类人群的文化传播窗口;二是要加强数字化建设。跟随数字化建设的脚步,积极培育“博物馆+”融合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有条件的博物馆利用VR、5G、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云端博物馆,上线云服务平台,让博物馆开启“数字”大门,24小时不间断讲述文物的故事;三是要让更多文物“活”起来。近些年,很多博物馆文创产品让人眼前一亮。比如故宫的朝珠耳机,苏博的苏绣桌布,精巧又实用,俘获了年轻消费者的心。河南博物院则另辟蹊径,上线考古盲盒、文物修复等体验式产品,一度在朋友圈掀起“挖土旋风”。期待佛山的各类博物馆也能推出更有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创产品;此外,佛山正在积极发展“夜经济”,不妨根据各类博物馆的条件,适当延长开放时间、举行晚间夜场活动,让博物馆成为市民夜生活的新地标,为人们开启美好的“博物馆奇妙夜”。
文化有所归,城市有所依。博物馆就像城市里巨大的宝藏花园,线上线下热衷传统文化的人们正在其中“挖呀挖呀挖”,种下文化的种子,开美好生活的花。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评论员刘蓉
视频/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梁家玮
编辑丨朱韵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