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锣鼓急催声震天 飞桨凌波勇争先

狭窄的河涌,毫不减速,船身倾斜,贴向水面,在S弯、C弯、L弯中,龙头从岸边石头擦过,观众尖叫连连……今年端午节,佛山 “岭南叠北飙龙船”的激烈场面将上演。

疫情后,久负盛名的叠滘“龙船漂移”等龙舟赛事纷纷重启。打好节庆文化牌,盘活龙舟等非遗资源,不仅可以更好推动非遗保护与传承,还能促进文旅消费,塑造城市IP新顶流。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河网密布,孕育了深厚的龙舟民俗文化。据考证,佛山龙舟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越人的渔猎生活,最迟至东汉时期岭南就已有龙舟竞渡。

“岁五六月间斗龙船。”清初岭南著名诗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舟语》中对顺德龙江赛龙夺锦的激烈场面进行了详细描述。明清时期,龙舟竞渡已在佛山各地风行,盛况如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龙舟职业化的推进,佛山龙舟专业队伍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九江龙舟队、乐从龙舟队累获国内和国际大赛冠军,成为“世界龙舟看中国,中国龙舟看佛山”的最好代言。与此同时,佛山各镇街村落热衷举办龙舟活动,每年都会吸引数十万民众参与,成为端午、国庆等节日期间的文化盛事。

也由此,佛山成为国内首个获授“中国龙舟龙狮运动名城”称号的城市,南海区和顺德区分别荣膺“中国龙舟运动之乡”和“全国龙舟之乡”,各类龙舟赛事在佛山蓬勃开展。

无龙舟,不端午。今年端午期间,佛山各镇街各村扒龙舟激情上演,再现“飞棹凌波擂鼓催,龙舟迟疾去还来”盛况。

在南海叠滘,龙舟水上漂移甩尾过弯,即使面对坚硬的大麻石,也决不停鼓,“宁可煲(撞)烂,不可扒慢”“输给谁也不能输给隔壁村”;在西樵山端午锦龙盛会中,半山扒龙船,惊险刺激;在顺德容桂,欢乐龙舟文化节系列活动历时月余,20多项龙舟文化活动接连上演……

龙舟竞渡,夺锦生猛,扣人心弦;彩龙竞艳,旖旎多姿,同样吸睛。

全国最长寿龙舟、591岁的“盐步老龙”重出江湖,巡游盐步三河古道,与广州泮塘的“契仔”互相探访。这个流传了几百年的盐步老龙礼俗,展示了广佛一带龙舟竞渡的兴盛和悠长情谊。

顺德勒流龙眼村,延续了600多年的“龙眼点睛”民俗,每年吸引珠三角各地近百条龙舟前来点睛;南海黄岐、顺德杏坛等地举行的龙母诞活动,则汇聚了龙舟竞渡、醒狮表演、搭台唱戏、慈善筹款等活动……

在千年传承发展中,佛山形成了完整的龙舟文化体系,包括起龙、采青、迎龙、龙舟盛会、吃龙舟饭和藏龙等非遗文化和传统民俗。佛山造船巧匠们则根据代代相传的知识与技艺,结合自己的经验,制作出一条条迅疾如飞的龙舟。禅城张槎、南海叠滘、顺德乐从乃至全市和粤港澳大湾区举行的龙舟赛事更是成为央视等央媒关注的焦点,成为佛山龙舟走向全国乃至全球的文化名片。

又是一年端午,锣鼓咚咚急催,龙舟穿梭疾飞,万人空巷争睹,宁静的水乡沸腾了……

对佛山人来说,龙舟是激烈竞赛的奋力拼搏,是激昂呐喊的畅快淋漓,是与亲朋相聚的欢愉时刻,也是联系港澳和海外乡亲的纽带。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已深深烙印在人们的血脉里,铸就成了团结拼搏、奋勇争先、力争上游的龙舟精神。

龙舟制造 内有玄机

佛山龙舟无论是选材,还是具体的制作工艺和装饰都大有讲究。

龙舟木材主要采用坤甸木和杉木。坤甸木龙舟的优点是经久耐用,缺点是比较笨重、划不快,且坤甸木价格不菲。现在佛山造龙舟大都选用杉木,材料易得,造价便宜,杉木龙舟去水快,划起来也轻快。

龙舟大小没有定规,身阔二尺许至四尺左右,身窄者则短,身阔者则长。

佛山龙舟的主体结构基本相同。船身主要结构由下而上为龙底、龙骨、大旁、龙筋、前后旗盘、坐盘等。平时龙头和龙尾一起放在祠堂或社庙中,龙舟活动时才会装上龙舟。

佛山龙舟上都有装饰。在龙舟活动中,龙舟不仅要斗速,还要斗靓,不仅有赛龙斗标,还有彩龙竞艳。赛龙的装饰比较简单,一般只有龙牌、龙船鼓,有的甚至无任何装饰,彩龙的装饰比赛龙复杂。彩龙巡游时,龙舟上的装饰物主要有龙牌、龙船鼓、罗伞、铜锣、船头旗、帅旗、船尾旗等。

龙骨

由三块厚实的木板拼接起来,它就像龙舟的脊骨,支撑起整条龙舟。

龙筋

整条船的核心,它是贯通整条龙舟的三根前后相接的方木。不管龙舟长度多少,龙筋都会分为三节,有助于增加龙舟的柔韧度和灵活度。

鼓架

龙船鼓置于龙舟中部鼓架中,它指挥龙船的前进速度、提示路过不同情况的水域以及施行各种龙舟礼仪。

坐盘

扒丁扒龙舟时的座位。

旗盘

为插龙船旗的地方。

大旁

龙舟两旁的木板。

船尾旗

船尾旗有白色、黑色、彩色之分,不同的龙舟会插不同的船尾旗。

龙尾

龙尾是用樟木雕刻而成。龙尾稍微向上卷,上面大都绘有金色的龙鳞,显得凶狠好斗。

罗伞

罗伞就像龙舟的“门面”,图案设计和颜色搭配都很讲究。罗伞结构主要包括上衽、中衽、下衽、飘带等。罗伞的图案以前多用关公,现在常用云龙、凤鸟、狮子、八仙、牡丹、梅花等吉祥图案。掌伞者会转动罗伞,寓意时来运转。

船头旗

船头旗一般插在龙牌两侧,旗上通常都书写对联。

帅旗

帅旗即本村落的标志旗,形状不一,有三角旗,也有长方形旗,色彩缤纷,有红色、黄色、黑色、彩色等。

龙牌

龙牌由樟木雕刻而成,漆成红色或黑色,上书龙舟名字。

龙头

龙头材料一般用整块樟木雕刻,樟木软硬适中,容易雕刻,同时樟木有独特香味,不易生虫,又不易爆裂。龙头一般漆成金色或红色,金色为主,红色为辅。传统龙舟胡须以黑色最为常见,白须为年长的象征,只有老龙才用。龙头和龙尾平时一起放在祠堂或社庙中,龙舟活动时才会装上龙舟。

桡就是船桨,需要用轻便的材料,以前多用椽木,每只桡的重量不超过一千克。现在多用碳纤维,更加轻便好用。

龙舟习俗 别样魅力

佛山扒龙舟习俗已有上千年历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程序和礼仪,构成了佛山龙舟文化的核心。佛山龙舟习俗不仅展示了赛龙的激烈与惊险,更表现了浓浓乡情,展现出佛山水乡别样的魅力。

1、起龙

吉时一到 重出江湖

起龙大多在农历4月中下旬进行。起龙前,大家先举行祭龙仪式,由德高望重者宣读祝文,祝愿风调雨顺。吉时一到,在锣鼓声中,人们就跳进水中或拉或抬,合力将龙舟起出河面。然后舀出船中水,用藤丝擦拭船身淤泥,这称为“洗龙”。龙舟清理干净后,就会被抬上涌边树荫下搭好的木架上或村中会所。晾干水分后开始紧龙筋、刷油和装饰。龙舟起上来后,人们会用各种方式庆祝一番,互相泼水扔泥巴最为常见,构成一幅活泼喧闹的水乡风情画。

2、采青

吃进龙嘴 精神焕发

据说龙舟沉睡了一年,头昏脑胀没有精神,食了青才会有精神,赛龙才会生猛。因此龙舟采青是传统龙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寓意一年龙舟节的正式开始。佛山各地采青的时间和形式各有特点。采青地点要选择能聚福禄寿财的地方,一艘龙舟会多年固定去同一地点采青,并由德高望重者进行采青。所采之青可以是柚子枝、龙眼枝、石榴枝、松柏枝、禾苗、稻穗、青草等,采来的青塞在龙嘴中,寓意该村当年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3、龙舟盛会

赛龙竞渡 彩龙竞艳

佛山龙舟盛会有两种形式,即赛龙斗标和彩龙竞艳。赛龙主要在于比速度的快慢,俗称斗标或竞渡;竞艳主要看龙舟的外观装饰和扒龙舟技巧,又称为“趁景”。龙舟盛会是一年一度的龙舟活动中最热闹、最令人期待的环节,水花飞溅、百舸争流的激烈夺标场景,千姿百态、盛装出行的彩龙,都是人们难以忘怀的盛景。佛山赛龙,规模不一,跨区跨县的龙舟可以参加大规模公开赛,同一村落内的兄弟龙舟也可斗一斗。而竞艳比赛在于竞美,装饰华丽,让人大饱眼福。

4、吃龙舟饭

齐享美食 共话亲情

“龙舟饭”也称“龙舟宴”。吃过龙舟饭,寓意一年顺利平安、五谷丰登。龙舟活动期间,佛山各村落都会组织一场场热闹的龙舟宴,亲朋兄弟契友、同村同宗村民欢聚一堂,在美酒美食的氤氲气息中共话亲情友情。据老人们讲,吃过龙舟饭,人会龙精虎猛、身体健康,而小孩子吃了龙舟饭会矫健壮实、聪明伶俐。所以每逢龙舟盛会,在外工作、旅居外地的村民都会回到村中吃龙舟饭,还有一些外村人和游客也会去吃龙舟饭,讨个“好意头”。

村落龙舟 各有精彩

佛山五区的龙舟制造与装饰,龙舟活动礼仪和程序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村落因为文化、习俗、自然环境等差异,龙舟文化各有特色,精彩纷呈。

禅城  张槎大江 游龙戏水

张槎街道大江村因为独特的自然环境,形成了游龙戏水的风俗习惯。其彩龙巡游的程序礼仪完整而别具一格,包括龙舟落水、整修、采青、吃龙舟饭、起龙、点睛、装饰、巡游、探亲、藏龙等。每当端午时节,盛装打扮的彩龙在大江村的河涌中蜿蜒前进,十里八乡的人们聚集在河涌两岸一睹彩龙神韵。大江彩龙巡游表演时,会有4艘小龙舟跟随,一艘小龙舟在前面指挥,两艘小龙舟分别在彩龙左右两侧护航,还有一艘小龙舟沿途放鞭炮。

2015年,大江冯氏彩龙习俗获评为佛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南海  叠滘漂移 速度激情

“叠滘人不飙车,只飙船”。桂城叠滘,可以说是龙舟界的“秋名山”。与普通龙舟赛事的直道竞速不同,在叠滘龙船漂移赛事中,25米龙船需要在满载着三四十人,在S形、C形、L形、直线的狭窄河道上漂移过弯,宛如赛车漂移:娴熟者留下漂亮的弧度,赢得满堂彩;不慎者则可能翻船、撞船。叠滘龙舟赛一般分设4个赛区,端午当天起连续4天,东胜杯S弯、潭头杯C弯、圣堂杯L弯、茶基杯直道竞速依次举办,在水面上上演速度与激情。每次比赛都吸引上万人现场观看。

2017年,叠滘弯道赛龙船入选佛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顺德  勒流龙眼 点睛圣地

民间认为,没有点睛的龙舟是“盲龙”,点了睛的龙舟,方可精神焕发、入水平安。明永乐年间,勒流龙眼村马石洲相公庙外开始有了龙舟点睛。明朝天顺年间,龙舟点睛从马石洲相公庙迁移到了太尉庙。随着时间的推移,龙眼村逐渐成为顺德乃至珠三角龙舟点睛的重要目的地。经过580多年的发展,龙眼村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礼仪,包括祭拜、迎龙、抚龙、接龙、参拜、赠物、点睛、回龙、游龙、龙宴等仪式。

2015年,龙眼村的“龙舟点睛”获评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高明  墨编龙舟 蛟龙出海

荷城街道墨编村东临西江,南有沧江河流淌而过。端午节当日上午,按照惯例,墨编龙舟顺着白梅涌—新涌—门口涌—大禾朗涌巡游一周,所经埠头之处,鸣锣击鼓,扒丁挥舞船桨向村民致意,人称“旺埠头”。下午,也是墨编龙舟“出海”(过去村民称沧江为“海”)之时,村民吹响海螺,据称能祛除妖怪,保佑村民平安。采青是墨编龙舟“出海”仪式中重要的一环,扒丁们将河边青绿植物放在龙舟口处取个“好彩头”。这意味着龙舟苏醒,在水中一显身手。

三水  白坭赛龙 离弦之箭

龙舟赛事明清时期就深受白坭人青睐,其中五人龙舟竞赛最受欢迎。民间认为五人龙舟是由以前运输粮食的禾艇演变而来。五人龙舟以杉木打造,尖头、细腰、窄尾,没有任何装饰,非常轻巧。赛龙时,一艘艘颜色鲜艳的五人龙舟在水面上如离弦之箭。白坭龙舟活动程序和礼仪主要有旺龙、赛龙、散标、藏龙等。赛龙采取马拉松式的“一长九短”十圈赛制,赛程视规模大小从10多公里到40多公里不等。主要有放龙、破浪、转洞、劈龙门、休标五关。

2018年12月,三水白坭镇获评“广东省五人龙舟特色镇”。

策划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范银燕

撰文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勤辉、范银燕、莫丽仪

绘图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国鸿、黄珂展

史料来源 | 佛山历史文化丛书《佛山龙舟文化》

编辑 | 梁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