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注意防范“冰箱病”“游泳病”

暑假期间天气炎热,到海边游玩、在泳池中畅泳、吃上一口冰爽的食物等,都是常见的夏日活动。然而,在享受清凉的同时,如果不注意正确吃、正确玩,很容易因此致病。

盛夏警惕“冰箱病”

炎炎夏日,除了空调,人们对冰箱的使用需求高涨。很多人可能了解“空调病”,却忽视了“冰箱病”的威胁。

佛山市中医院检验医学中心副主任技师吴英介绍,“冰箱病”是指以不适当的方式食用了存放在冰箱中的食物后出现的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食源致病主要微生物包括沙门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

把食物存放于冰箱内虽然有助延长保质、保鲜期,但冰箱也常是一些致病微生物的“温床”。其中,肉及肉制品、家禽、牛奶和蛋制品是最容易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而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腐败现象不明显,不易察觉。冰淇淋,即食水果、蔬菜沙拉,各类冷熟食、生蛋制品、未经巴氏消毒的乳制品等食物,则属于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高风险食品,该病菌在2℃~42℃的环境均可生长。可引起腹泻、肠炎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更可在-18℃环境保持其致病性长达数月之久。

吴英提醒,要预防“冰箱病”,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个人卫生清洁。除勤洗手,食物要煮熟煮透、保存得当,生熟食物还要分开处理储存。

对于储存在冰箱内的食物,则要注意分区保存、分装保存。冷藏柜门内不宜存放易受温度变化影响的食材,冷藏室后壁不宜存放蔬果等容易冻坏的食材。也不宜把冰箱塞得太满,以免冰箱内的空气流通不畅,造成局部温度过高,导致食物变质。

此外,虽然天气炎热,但也不应过量食用、饮用冷饮及冷食。市民要随时关注食品的保质期,定期整理、清洗冰箱。

畅泳需防“游泳病”

除了冷饮、冷食,通过游泳降温也是不少市民夏日喜爱的活动。因此,做好预防“游泳病”的措施也非常重要。

佛山市中医院检验医学中心钟婉莹检验技师介绍,“游泳病”是指由游泳池引发的疾病的统称。常见的疾病包括腺病毒感染、皮肤病、结膜炎、中耳炎等。

其中,腺病毒通常经呼吸道、水源、污染物和器械等媒介进行人际传播,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鼻塞、咽痛、结膜炎、腹痛、腹泻等,泌尿系统感染者可出现血尿、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情况;又以儿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主要表现为反复高烧感冒症状。

容易因游泳感染的皮肤病包括足癣、甲癣等皮肤癣菌病,毛囊炎,过敏性皮炎等。受到泳池池水刺激、泳池未消毒或不彻底等因素,则可能使眼睛感染细菌或病毒性结膜炎,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中耳炎多因呛水逆行感染、耳朵进水后用棉签挖耳朵不当引起。当池水消毒不彻底或池中人数过多时,水中致病菌数目增多,吞入池水还有可能引起胃肠道疾病,从而导致腹泻。

如何预防“游泳病”?钟婉莹建议,前往泳池游泳时,应首先查看泳池是否有卫健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水质公示等材料。游泳前要检查身体,避免在有伤口的情况下游泳。如出现发热、咽痛、咳嗽、腹泻等症状时,切记不要进入公共泳池游泳。游泳前后还应注意使用肥皂清洗身体,并且认真清洗会阴部。游泳时需穿戴泳镜、泳帽,避免眼部接触池水,还可佩带游泳专用耳塞、鼻夹来防水;并尽量不要吞咽池水,泳后可用淡盐水漱口。

藏在海洋里的“致命杀手”

暑假期间,还有不少人喜欢前往海边游玩,并吃上一顿海鲜大餐。在此过程中,不可忽视创伤弧菌这一致命的危险病菌。

佛山市中医院检验医学中心检验技师李瑶介绍,创伤弧菌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致毒因子的革兰阴性嗜盐弧菌,既能感染水生动物,也能感染人类。与霍乱弧菌、肠炎弧菌同属致病性弧菌。

不仅海水可能带有这种细菌,人们常吃的贝类、螃蟹等海鲜,都是创伤弧菌的携带体。夏季和秋季都是创伤弧菌感染的高发季节。

一般而言,创伤弧菌的感染途径包括从伤口进入和从消化道进入。当身体上的伤口接触到海鲜表面或者海水里的创伤弧菌,细菌就可能会从伤口处“趁虚而入”,进入血液循环而引发感染。生吃海鲜也可能会造成创伤弧菌的感染。此外,喝了带有创伤弧菌的海水,也有感染的可能。

创伤弧菌虽然凶险,但在海边游玩、吃海鲜时也不必过于恐慌。李瑶提醒,一般而言,少量的创伤弧菌并不能对免疫力正常的人产生威胁。但免疫力较弱的人就需要加倍防范。其中,慢性肝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地中海型贫血、慢性肾衰竭、淋巴瘤等慢性疾病患者,遗传性血色(铁)沉着病患者,酗酒者等人群,都属于易受创伤弧菌感染高危人群。但包括免疫功能正常的健康人群在内,所有人群还是应警惕经伤口感染该病菌。

因此,李瑶建议,为预防创伤弧菌感染,应尽量不生吃海鲜,下海玩耍要小心不要被石头等尖锐物割伤;如果身上皮肤表面有伤口,尽量不要去海边玩耍。处理海鲜时应戴好保护手套;创伤弧菌能污染水果,放在冰箱里的新鲜水果,也要避免与海鲜放在一起。

此外,被海鲜扎到伤口后应第一时间尽可能多地挤出被污染的血液,用流动的洁净清水充分冲洗。随后用医用酒精或者碘酒对伤口进行消毒。不要用醋、食用酒、盐等民间方法处理,避免加重感染。如最近有过创伤弧菌感染的高危行为,伤口旁出现皮肤红肿、水泡、皮疹等症状,一定要马上就医。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梁炜健 通讯员吴舒颖

编辑/王琦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