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上午,佛山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了一场高规格的专题询问会。出题方为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答题方由市长率队,13个部门和各区政府负责同志到会应询,展现了佛山对这一民生工程的高度重视。
这是一场高质量的专题询问会,询问人直截了当,应询人坦诚作答,检验了应询部门履职尽责情况,展现了人大监督的能力水平。“如何确保我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方便可及?”“我们将逐步构建完善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实现老年人就近养老、便捷养老。”一问一答之间,尽显责任担当。
佛山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召开,围绕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是依法行使法定监督权,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专题询问要取得实效,关键要把主题聚焦在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
养老服务,事关千家万户幸福安康。截至去年底,佛山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86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7.4%。照这样的趋势,佛山不久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养老需求会越来越大。
近年来,佛山出台了一系列养老服务政策措施,不断完善设施布局和服务质量,持续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但也存在部门联动不足、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区域发展不均衡等短板,亟须进一步完善。
长者们正在进行瑜伽球传球活动。
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当前佛山养老服务工作的难点堵点开展专题询问,既充分体现了地方人大在服务中心大局、增进民生福祉中的担当作为,也有力印证了“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
专题询问,确保质量是前提。前段时间,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养老、医养结合机构等16个单位,实地开展5次专题调研。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了解鲜活实情,夯实民意基础,能够更好地抓住重点,提出社会普遍关注、亟须解决的问题。
专题询问,如果流于形式、走过场,问了白问;如果是为部门评功摆好、顺梯子,不如不问。在询问环节,常委会组成人员踊跃提问、积极发言,并就有关部门的答复进行追问,提出的都是老年人最直接、最迫切的现实问题。询问者拿出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真问、敢问、会问,问出了问题症结,体现了民情民意,叩响了新时代“人大之问”的监督强音。
让政府既感到压力,又激发动力,最终推动问题解决,这是专题询问的生命力所在。询问过程中,市政府及应询部门负责同志正视问题,不回避、不推诿,回答有一说一、真诚坦率,答出了改进措施,体现了落实决心。通过现场问答,市人大常委会搭建了寻找办法、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平台,增进了人大、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充分发挥了专题询问的建设性和促进性作用。
专题询问,既要问出真情况,更要推动真落实,不能一问了之。专题询问会后,市人大常委会还留了“作业”,把专题询问会提出的问题列出交办清单,明确办理时限。从听取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到开展专题询问会,再到交办问题清单、跟踪问题整改,全链条监督闭环的形成,让专题询问走深走实。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一点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这也是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这次专题询问的用意所在——寓支持和服务于监督之中,找到高质量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应对之策,用改进工作的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汇聚起各方的合力,才能更好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评论员刘江
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锦健、何淳伟、何冠洪
编辑/黄昭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