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盲盒经济火 但也别盲目

“根本还没发货,更谈不上拆封,但商家就是不予退款。”近期,市民陈小姐通过泡泡玛特小程序,下单购买了一整套盲盒。付款当天,她感觉自己有些冲动消费,见盲盒还未发货,便联系商家退款。谁知,商家以盲盒产品性质特殊为由拒绝退款,还很快将快递发出……

商店货架上摆满各样盲盒商品。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记者结合市民遭遇的盲盒消费纠纷,盘点常见的盲盒消费陷阱,律师建议消费者理性消费,警惕经营者不法营销套路,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退换货难普遍存在 利用盲盒诱导消费

盲盒消费火热,但退换货难的问题一直广受诟病。除了陈小姐,大学生小艺也有过类似遭遇。她曾花59元购买一个盲盒,回家拆开发现公仔有瑕疵,本想退换货,但商家先以商品拆封为由拒绝退货,后又以暂无存货为由推迟换货。因退换货太麻烦,小艺最终只能自认倒霉。

“买盲盒有点像抽奖,很容易上瘾。”小艺在盲盒消费上先后花了上千元。在她看来,盲盒的不确定性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虚假宣传等情况时有发生,很容易产生消费纠纷。

更令人担忧的是,盲盒消费的“成瘾性”还容易危及未成年人群体。去年8月,南海区消委会大沥分会接到一名家长投诉,辖区内一家文具店涉嫌存在向未成年人销售盲盒,致使其10岁的孩子在这家文具店累计购买了40多个文具盲盒,累计金额达500元,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业和生活。

针对此案例,佛山消委会律师专家顾问团叶仲律师分析指出,10岁的孩子在同一家文具店内累计购买了40多个文具盲盒,显然属于非理性消费,而文具店未征得其监护人同意,也未以显著方式提示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购买盲盒需取得相关监护人同意,明显违反了相关规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盲盒相关投诉多达48000条。其中,有关“酷潮盲盒”的投诉多达数十条,消费者反映商家以开盲盒抽中手机的方式,诱导消费者充值。

据记者梳理,这些盲盒消费投诉暴露的问题,主要包括利用盲盒销售临期商品或假冒伪劣产品;利用盲盒销售患病活体动物;一些商家拒不承担盲盒商品的售后责任;利用盲盒诱导消费,以珍藏、稀有、限量等名义诱导未成年人冲动消费;盲盒概率不透明,存在私拆后再售卖等弄虚作假情形。

切忌冲动消费 加强未成年人监护

“盲盒最吸引人的一个点在于它的不确定,这迎合了部分消费者的对赌心理、猎奇心理或社交心理。”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特约新闻评议员、广东宝慧律师事务所主任蔺存宝律师指出,盲盒的经营模式对于没有建立理性消费观的消费者来说,可能会造成损害,特别是对于未成年人,不仅是侵害消费权益,还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针对盲盒消费,佛山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消费提示,建议消费者理性消费、选择信誉资质良好的平台和商家购买盲盒;购买时不贪图小便宜,不轻信商家的营销话术、不冲动消费,购买前仔细查看商家的资质信息、商品评论、售后服务评论;遇到问题积极与商家或平台协商并且保存证据,如支付凭证、与客服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盲盒开箱视频、商品购买页面的截图等;慎用各类盲盒APP及小程序(微信),警惕各类开发者不明、评分低、用户下载使用活跃度较低的产品;同时,建议监护人做好家庭宣传教育,加强对未成年人自主消费行为的管控,如有异常及时干预,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龙凤 通讯员陈蕴彤

编辑/蔡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