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佛山:创新驱动发展 高水平支撑制造业当家

佛山科技创新发展的历程,就是佛山求“新”奋进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经历了起步与追赶、改革与探索、创新与跨越等阶段。以制造业立市的佛山,沿着国家导向、立足本土实情,一步一个脚印,在科技创新上不断赶超。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佛山锚定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战略科技力量蒸蒸日上,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为佛山坚持制造业当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先进制造业蓬勃发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地处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的广东原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点智能”)新厂区内,一片繁忙的赶订单景象。今年7月搬到新工厂后,生产就紧锣密鼓地开展了。

广东原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让数控机床用上更聪明的国产“大脑”。图为该企业生产车间。

靠技术起家、在“肥沃”的创新高地茁壮成长,以原点智能为代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观察佛山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口。

佛山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断突破。

1991年是佛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元年”,佛山首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佛山市陶瓷研究所获认定,1992年又新增5家高新技术企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佛山全面启动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活动持续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2年底的544家大幅增长至2023年底的突破一万家。

佛山企业的科技创新实力和能力不断跃升。

从1984年中国第一支陶瓷辊棒诞生于佛山市陶瓷研究所,到2022年世界陶瓷机械行业领军企业科达制造成为“沪伦通”扩容后首批进入瑞士资本市场的中国企业,佛山企业依靠科技创新立于世界科技之林,拼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

佛山逐步构建起“草灌乔林”的企业梯次培育生态。

从1968年始于一台风扇、如今成为全球领先科技集团的美的集团,到1978年在顺德细滘村一片荒滩上创业、如今已是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的格兰仕,再到在细分领域做到“隐形冠军”的欧谱曼迪等数不胜数的新兴企业……立足创新创业,佛山形成了“乔灌草”式的多层次、多元化企业生态体系。

美的集团总部。/企业供图

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1家、省重点实验室26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02家……如今的佛山企业群,已经是极具创新气质的市场主体,为佛山坚持制造业当家提供了高水平支撑。

得益于此,佛山先进制造业蓬勃发展。2023年,佛山先进制造业累计实现增加值3278.27亿元,增长7.6%;今年上半年,佛山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50%。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说,佛山矢志不渝坚持制造立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面向产业发展需求,科技创新平台力量实现大跨越

9月26日,全球首条高温工业零碳燃烧陶瓷量产线在佛山企业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量产出首批面向市场的零碳瓷砖,为全国乃至全球的高温工业绿色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

这项诞生于佛山仙湖实验室的绿色技术,是佛山立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提升创新能级的最好见证,也是制造业大市佛山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庞大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佛山科技创新发展步入新阶段,以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蓝橙实验室等为代表的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增强,带动着佛山科技创新向高水平迈进。

2017年12月,广东省以培育创建国家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为目标,启动了首批4家省级实验室的建设。其中,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由佛山承建,命名为季华实验室。

季华实验室。/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符诗贺摄

从研发出部分技术指标国际领先的“佛山一号”卫星,到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全球第三台G4.5高分辨率OLED喷墨打印成套装备,再到以先进技术解决美的集团、九江酒厂等佛山企业面临的难题……经过6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季华实验室已成为“顶天立地”的创新驱动发展引擎。

截至2024年9月27日,季华实验室已累计向国家、省等争取科研项目424项,总经费达30.01亿元,累计申请发明专利2042件,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20家。

2020年,佛山迎来第二家省实验室仙湖实验室,已成功获国家能源局批准建设“国家能源氢能及氨氢融合新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其瞄准佛山产业需求在佛山企业内打造了全球首条零碳氨燃烧陶瓷量产线,开发的国内首台氨氢融合直喷零碳内燃机也点火成功。

佛山持续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创平台在佛山产业大地上燃起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融合聚变的燎原之火。

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华南新材料研究院等数十家科技创新平台,在为制造企业提供做强、做精的解决方案的同时,也依靠其自身优异的科研实力锻造了一批新企业,为新材料、生物医药、半导体、智能制造等佛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生力军。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很大一部分科创平台都位于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这样的集聚,进一步增强了佛山区域创新发展能力。

从1992年底获批建设国家高新区,到如今形成装备制造、智能家居和光电等3个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以及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3个产值超百亿产业集群……佛山高新区的发展见证并助推了佛山科技创新的突飞猛进,也成为外界了解佛山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的“窗口”。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人才的磁聚力越来越强

佛山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在全方位提升科技创新实力的同时,不断培植适合创新创业的沃土,逐步构建起“中试+研发+孵化+基金+应用场景”的创新发展生态系统。

今年6月,佛山召开中试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打造概念验证之都、小试中试天堂。

目前,佛山已建有概念验证中心5家、中试平台20家,具有中试、概念验证功能主体的储备库超100家,成为佛山科技向产业输送“新鲜血液”的重要通道。

佛山仙湖实验室高温工业零碳燃烧中试平台的博士生正在进行实验。/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倪玉洁摄

成立不到一年的医工融合概念验证中心,已经实现了十多个项目的概念验证,芯片板级扇出封装中试平台已为国内外龙头企业开展高端个性化板级扇出封装定制服务。

中试产业为科学技术走出实验室提升了成功率,遍布全市的科技创新孵化器则为层出不穷的佛山无数创业者提供了打造有竞争力企业的“摇篮”。

目前,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共121家,其中国家级23家;众创空间94家,其中国家级23家。全市孵化器孵化总面积达221.8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907家。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伴随着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佛山对于人才的磁聚力越来越强,培育引进省、市科技创新团队超240个,拥有博士超7000人、领军人才超400人,人才资源总量达245万人。

科技与金融是产业腾飞的一双翅膀。佛山下大力气推动金科产深度融合。截至2024年7月底,双创基金市场化子基金总规模为100.06 亿元,放大倍数为 11.42 倍,各市场化子基金或子基金管理机构投资项目共173个,投资总额83.44亿元。

……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代属于奋进者。

75年乘风破浪,75年阔步前行。强企业、建平台、造氛围,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融合聚变,为佛山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也让这座国家创新型城市成为全国以科技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样本。

文字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倪玉洁

编辑 | 朱韵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