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9日起开始预报名,初试时间定于12月21日~22日。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按要求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逾期不再补办。
报还是不报?考还是不考?尽管行动上一直在紧张准备中,但面对越来越近的日子,许多学子读研的这颗心却很是纠结……
“学历倒挂”让考生纠结
“有课的时候每天会复习5~6小时,没课时是8小时。”今年大四的木木(化名)刚结束当天的专业课,匆忙收拾后就赶到学校周边的图书馆,给自己和“考研搭子”占了座位,准备转战下半场。因复习内容多、时间紧,整个国庆假期她和朋友都在留校复习。
作为众多备考者中的一员,木木每天虽投入大量时间复习,但对于读研的决心并不坚定。木木认为,学历倒挂、学历优势减退以及就业市场内卷等因素让她犹豫不决,“我和师兄师姐们聊,觉得研究生学历在择业上可能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本科反而容易找到心仪工作。”
近年来,就业率与学历层次“倒挂”的现象已不是稀罕事。智联招聘今年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4年,硕博学历毕业生offer获得率为44.4%,低于本科生的45.4%。在非“双一流”高校中,两者差距更大,其硕博毕业生offer获得率为33.2%,较去年2023年下降17个百分点,也低于普本院校本科毕业生的43.9%。
“本科生时手拿某头部互联网大厂offer,研究生时却找不到工作。”今年从华南农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朱华(化名)自去年秋招起开始投简历,但结果不尽如人意。3年前从本科毕业后,朱华就边找工作边复习考研,并顺利拿到offer。但“家人希望考研”“自己希望提升学历”等想法,让他最终放弃offer,选择读研。“没想到研究生毕业后,就业市场发生了这么大变化。”
新就业趋势影响 研究生数量上涨
采访中,不少受访的在读本科生认为,必须读一个硕士才敢就业。在普本院校读大四的锦青(化名)也有同样看法。高中时她的第一志愿是自动化或电气方向的专业,奈何分数原因调剂到旅游专业。锦青本来想在大一时转专业去法学,方便本科毕业后考公,但由于同系转专业的人数多、竞争大,最终没能成功。今年,锦青仍希望通过读研,再次选择理科相关的专业,以增加未来的就业机会。
在新就业趋势下,我国研究生数量近几年大幅增长。教育部数据显示,2019年~2023年,4年时间中国累计培养研究生数量从近800万人涨至1100多万人,且目前仍在以超100万人/年的速度上涨。兰州大学日前发文宣布,2024年,在校研究生总量首次超过本科生总量,一度成为热点话题。
读研是必选项么?看专家怎么说
读研好“热”,但对于当下和未来的大学生来说,读研真的是必选项吗?
“硕士学历在不同行业中分量不同。”佛山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朱晓萍表示,以动物科学专业为例,学生毕业后一般会往兽医、动物饲料研发、动物饲养与繁殖等方向选择就业。纵观招聘市场,对于某些技术门槛高的职位,硕士及以上学历是基本要求。
读研的价值在于实现学校层次的跃升。朱晓萍认为,“能够从二本、三本,跃升到一个优秀的一本,比单纯拿第一学历求职更有帮助。”此外,读研的价值还体现在转换专业、获得海外进修的机会和延后进入就业市场等方面。
然而,朱晓萍也强调,读研不能单纯为了刷学历。她建议大学生留出时间探索自我、认清需求,理性选择是否读研。
文字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高萍恒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