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山市“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与环两江(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以下简称“环两江先行区”)的建设部署中,高明区凭借皂幕山、西江等核心资源成为“四山两江”的重要支点,而荷城街道作为环两江先行区联动区,更承担着串联东西、激活区域文旅潜力的重任。
3月22日,佛山城发全程总冠名——“美丽佛山 一路向前”2025佛山50公里徒步将快乐开走。高明线以“活色生香 自在高明”为主题,将高明区“活色生香”四大文旅经济带从规划蓝图转化为可感知的文旅实践,助力“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建设,激发起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2024年50公里徒步高明线起点。
生态与文旅“双向赋能”
一场徒步,丈量的是线路,激活的是整座城。自2015年首届50公里徒步活动举办以来,佛山50公里徒步路线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高明区也立足资源禀赋,以徒步为支点,撬动农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
今年佛山50公里徒步高明线巧妙串联起“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的亮点,将佛山生态密码浓缩于山水林田湖草间,让徒步市民充分感受到佛山生态之美。
仔细观察发现,高明线以过一山、跨两江、经三桥、连四区的格局,整合五区文旅资源,既展现了西江生态文旅画卷,还铺陈出各区产城融合图景,形成环两江先行区的立体展廊。市民在徒步中不仅能够看到佛山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新变化、新成果,还能感受佛山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澎湃活力。
高明线展现西江生态文旅画卷。
去年,佛山旅游发展大会吹响了全市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号角,尤其提出突出全域全季,树立“全景发展、全域旅游”的理念,加强统筹规划,全面整合各区特色文旅资源,打造佛山旅游整体品牌。
“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就是佛山一次化零为整的抱团出击。作为“四山两江”中西江流域与皂幕山生态核心的高明区,生态中枢的优越性和特殊性,让它成为破解传统文旅“单点发力、有点无面”困局的重要支点。
打开高明城市版图,“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大地园林化景观奠定了其生态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17.5公里西江黄金河道,59.46%的市域森林覆盖率,以及处于全市最高水平的林地保有量、市域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让高明成为珠三角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形成了“半城山水满城绿”的生态格局。
高明生态资源禀赋,形成“半城山水满城绿”的生态格局。
皂幕山作为佛山第一峰,拥有大湾区稀缺的原始森林与垂直气候带,保留了更完整的原生态景观,契合“轻冒险、深体验”的消费趋势,具备后发优势。
此外,高明区还拥有蜿蜒西江的黄金岸线,西江高明段坐落着灵龟塔、滨江湿地公园等人文历史和生态景观,为佛山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旅游目的地提供重要支撑。
错位竞争实现差异化突围
从点到面,从区到市,“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的构建,是佛山全域整合破解“有点无面”困局的新路径。
以此为锚点,高明也在探索从“生态高地”到“文旅支点”的价值转化逻辑。
一直以来,高明在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有几个较为突出的短板:皂幕山等龙头景区交通不便,夜间旅游产品供给较少,产品结构受限制。其中,高明旅游产品大多分散于乡镇,周边缺乏夜间消费业态,游客停留时间不长。
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痛点”靶向发力。为进一步打通梗阻点,实现从“资源富矿”到“产业变现”,高明以生态为基地,从全域谋划旅游产业布局,构建起活力西江、红色明城、生态皂幕、康养香山的“活色生香”文旅发展大格局,即荷城活力西江文旅经济带、明城红色旅游经济带、杨和环皂幕山生态旅游观光带、更合大香山农文旅融合经济带。
璀璨的烟火照亮高明夜景。
通过构建“四带”联动新格局,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休闲度假生活目的地。这既是高明对构建“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的在地化实践,也是破解“二次消费”难题的关键路径——因“带”制宜开发建设各个片区,形成优势互补、区域协同、良性发展的格局,带动提升消费体验,最终形成消费汇聚发展的合力。
在提升全域旅游能级的同时,深化IP打造同样重要。“活色生香,自在高明”就是高明立足资源禀赋塑造的城市文旅形象。高明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通过构建“主流媒体+新媒体+文旅企业+市民游客+创意营销”的全民宣介模式和全域IP传播矩阵,加强传播宣传,进一步强化这一城市文旅形象。
区域IP要打响,消费场景要创新多元。近年户外运动产业的“风口”正盛,高明以户外运动为特色,将山水资源转化为水上运动、户外运动、自驾露营等复合型消费场景,打造差异化特色产品,与西樵山“岭南文化体验”、顺峰山“城市休闲”等周边区域形成有效互补。
高明山湖谷户外主题公园。
同时,高明还将深挖在地文化基因,深耕造节引流,谋划“悦四季,乐高明”旅游嘉年华活动,因“带”制宜打造特色体验活动。“我们希望持续营造‘日游夜演’文旅消费场景,推动‘活色生香’四大文旅带更聚人气、更旺财气。”高明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说。
文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冯慧雯
编辑 | 谭凯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