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佛山举行“优化营商环境”主题新闻发布会

5月29日,佛山市“优化营商环境”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市新闻发布厅举行,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聚焦《构建佛山“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 (2025年度版) 》(以下简称《方案》)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切入 持续增强企业“有感度”

今年《方案》已于近日以政府1号文形式印发实施,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切入,推出25项改革措施及5项保障措施,着重在“一降两增”上发力,赋能企业全方位发展,力助兴商、宜商、安商。

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蔡伟介绍,《方案》梳理123项“小切口”事项,推动政务服务从“有什么给什么”到企业“要什么给什么”转变,构建佛山诚信包容、政企良性互动的特色宜商生态,持续增强企业“有感度”。“《方案》标志着我市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已从‘拼政策’转向‘拼生态’,从‘比审批速度’转向‘比全方位增值赋能’”。

聚焦融资难、融资贵这一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蔡伟介绍了佛山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的采取措施。

目前,佛山已开展了“千企万户大走访”,举办多场现场对接会,形成“专班统筹+政银协同+精准服务”模式,积极引导银行机构推出特色创新金融产品。截至5月26日,全市累计走访小微企业主体55万户,授信金额2268多亿元,放贷金额近1731亿元。佛山新动能产业基金体系发布后,已顺利对接项目17个,覆盖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半导体芯片、新能源等领域项目,近期将推动一批项目投资落地。

加紧实施“雄狮计划”  引进培育发展本地外贸服务平台

当前国际经贸形势复杂,外贸企业面临较大压力和挑战。市商务部门聚焦企业需求精准服务,全力拓市场、保订单、稳主体。

市商务局副局长李凯表示,商务部门会同海关、税务、工信等20余个职能部门,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在通关便利、市场开拓、融资支持等方面提供全链条精准服务。今年以来,不仅协调市行政服务中心增设12345“外贸企业服务”专线,还全面摸排企业受美国关税影响情况,开展专人挂点式跟踪服务。

为优化外贸生态圈,佛山正在加紧实施《“雄狮计划”——佛山市外贸服务平台培育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坚持“本土培育+对外招引”相结合,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引进培育发展本地外贸服务平台。

在政府支持下,越来越多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多元国际市场。今年第137届广交会我市共有760家企业参与,数量创历史新高,创下21.2亿美元意向订单成交额,较上届增长6%,位列全省第二;充分利用广交会溢出效应,其中广交会头部跨国企业走进佛山活动成交金额达7200万美元,创历史新高。

李凯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支持我市企业参加省、市重点境外展,积极联动重点展会开展供需对接和推广推介活动,强化与跨境电商平台对接,助力企业开拓东盟、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

集成推出“税暖佛山”系列措施 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为更好地服务佛山130万纳税人和616万缴费人,市税务局集成推出“税暖佛山”系列惠企利民措施,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市税务局二级高级主办陈建洪表示,税务部门推出“三新”服务:新电局,上线全国统一的电子税务局,实现97%的税费事项,99%的纳税申报事项可在线上全流程办理;新生态,推动线下服务“应进必进”政务服务中心,延伸服务触角,构建“15分钟税费服务生态圈”;新互动,上线征纳互动服务,实现税费业务跨区域通办,满足纳税人缴费人异地办税需求。

当前佛山正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税务部门拿出了精细服务更贴心。比如服务产业全链条,围绕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外资外贸等产业推出“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专属服务,分类整理产业政策汇编,助力佛山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聚焦企业出海需求,税务部门推出跨境业务“一户式”、税保联动“一张单”、湾区服务“一站式”等“三个一”服务。陈建洪表示,市税务局打造湾区税易通服务工作站,采取政策推送、专题宣讲、税企对话等形式,为港澳资企业、个人以及“走出去”企业定制税费政策服务,助力企业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创新推行融合监管改革 最大程度推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目前,我市企业数量接近65万户,在有力维护市场秩序的同时,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干扰,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课题之一。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叶奕茂表示,该局创新推行佛山市场监管领域融合监管改革,通过优化数字监管中台、整合监管流程、颗粒化梳理市场监管领域监管事项、整合“场景”检查清单等一系列措施,在靠前服务上做“加法”,在涉企检查上做“减法”,最大程度推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例如,以“信用、风险”为基础靶向,全面构建佛山本地化的“通用+专业+公共信用”三维信用风险模型,对全市近65万企业的信用风险分级覆盖率达100%,通过合理确定、调整抽检比例和频次,避免多头、重复监管,达到精准监管的目的。

又如创新推行“三融机制”,即事项融合、对象融合、场景融合,强化统筹协同、合力推进的能力,逐步形成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融合监管体系。据统计,试点区域的相关业务领域涉企检查频次平均精简近40%。

叶奕茂介绍,融合监管改革不仅对事中环节进行融合,还从事后处置建立工作闭环,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融合治理,为企业减负、为市场增效。如对经营主体轻微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包容审慎监管,2024年惠及企业1224家,减轻罚款1796万元,让柔性执法更有温度。

文/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莫璇

编辑/古嘉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