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市文艺创作工作座谈会召开,全面总结过去五年文艺创作成果,动员部署“十五五”文艺创作重点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极大鼓舞了全市文艺工作者。大家表示,要肩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弘扬“敢饮头啖汤”精神,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创作更多引领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在“再造一个新佛山”中彰显文艺界的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
在继承中创新,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6月底,佛山文艺领域迎来又一个里程碑时刻——佛山粤剧院新址正式投入使用,现代粤剧《铁军》在此连演15场,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
《铁军》以佛山革命烈士陈铁军的英雄事迹为蓝本,通过粤剧这一极具岭南特色的艺术形式,展现革命先辈为理想信念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佛山红色基因与创新精神的时代交响。作品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大型舞台剧与作品创作资助项目。
佛山通过粤剧展演、成果展览等形式,打造“红棉永绽 薪火相传”路线。
以该剧为代表,五年来,佛山文艺精品力作迭出,如粤剧《红头巾》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交流推广项目、功夫主题音乐剧《咏春》彰显“世界功夫之城”魅力等。这些作品无不是从佛山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寻找素材、寻找灵感,组织创作的好作品。
座谈会提出,文艺工作者既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也要在创新上下功夫,积极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让文艺作品的体裁、表现形式、传播方式更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更好地满足当代的审美需求。
在继承中创新,让佛山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现代演绎,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佛山粤剧院院长李淑勤表示,粤剧院将贯彻落实好座谈会精神,坚守精益求精的匠心,扎根生活,潜心创作,结合佛山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粤剧艺术的发展需求,谋划一批有引领性、支撑性、影响力的现代粤剧项目,以群众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广和普及粤剧文化。
在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大家正在忙碌地进行话剧创排。座谈会的召开,更增添了他们在创作中有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动力。
创作院院长夏金旺表示,创作院将以“深挖岭南根脉、打造精品矩阵”为核心,通过多领域创作工程为“再造一个新佛山”注入文艺力量。如聚焦20世纪70年代顺德围垦大军建设横琴的壮举的大型历史题材电影《横琴之恋》完成七稿剧本;报告文学《佛山武师说》解构功夫文化的传承密码,首部预计2026年定稿;儿童文学《桑园围》践行“童话现实主义”讲述水利遗产故事;百位历史名人雕塑创作计划启动第二期等。
“创作院正加紧着手制订‘十五五’创作规划,以重大时间节点为契机,深挖本土题材和文化底蕴,以国际视野和当代表达,推动创作一大批兼具思想深度和时代温度的文艺作品。”夏金旺说。
让作品叫好又叫座,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文艺精品佳作的涌现,有力推动了佛山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座谈会指出,优秀的文艺作品,必定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且经得起市场检验,“既叫好又叫座”。
6月,由佛山市演艺中心出品的粤港澳大湾区首部以“制造业”为主题的大型原创音乐剧《让世界看见》在佛山及深圳完成5场首演,获各方关注与赞誉。
原创音乐剧《让世界看见》。
“剧场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艺术会客厅,也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绝佳载体。”市演艺中心副主任王晶说,中心将贯彻落实座谈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主题独特、内容独好、作品独秀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院,助力打造“文化佛山”新名片。
由市演艺中心打造的“佛山音乐季”以及与佛山大剧院联合打造的 “佛山城市艺术季”,已成为一年一度的大湾区文化艺术盛会。王晶表示,下阶段将继续升级这两大品牌项目,全方位提升在演艺行业的创造力、服务力、竞争力,为文化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文艺创作不仅是精神产品的生产,更能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成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主席柳小龙说。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该协会启动“红色佛山”系列创作工程,聚焦本土革命先烈事迹。其中,《显纲星火》《梦觉》《破晓》《邓培》等微电影与广播剧已进入筹备阶段,创新采用“实景剧+融媒体”形式活化红色文化,计划今明两年陆续与观众见面。接下来,协会还计划与各文艺家协会携手,用微电影或者纪录片的方式,多方位呈现佛山陶艺、粤剧等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用光影艺术推动佛山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座谈会提出,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要抓人才培育,建设一支老中青结构合理、梯队递进的文化人才队伍。同时要提升扶持、评优、推优工作,给中青年艺术家更多机会和平台。
柳小龙表示,协会将以座谈会为契机,启动实施“新锐计划”,通过定向邀约吸纳编剧、导演等创作型人才,重点培养兼具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影视技术的复合型队伍,让人才储备成为影视产业发展的“强引擎”。
弘扬“敢饮头啖汤”精神,为“再造一个新佛山”凝聚奋进力量
佛山文艺创作正以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姿态,弘扬“敢饮头啖汤”精神,为“再造一个新佛山”凝聚奋进力量。
座谈会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就迅速行动,加速推进系列创作、座谈、讲座活动,发挥文艺评论的价值引领作用,为“再造一个新佛山”鼓与呼,提振全社会发展信心。
“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朱郁文表示,市评协将深入贯彻落实座谈会精神,通过开展“文艺如何赋能城市传播”主题征文、推进“名家揽胜写名篇”创作项目、举办系列讲座和讨论会等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文艺生态,让评论成为弘扬时代精神、传播城市形象的有效载体,为“再造一个新佛山”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当前,“水墨丹青绘佛山·四山两江展风华”佛山五区写生优秀作品巡展正在举行。
画展现场。
在文旅产业繁荣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佛山提出打造“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为助力“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建设,市文化馆携手市文广旅体局主办此次巡展,引导美术界以“四山两江”为脉络,用画笔集中呈现“四山两江”的城市肌理、文化根脉,引导市民观众对“四山两江”的认识与理解。
市文化馆副馆长苏隽表示,多年来市文化馆以“群众艺术花会”“群众文艺创作评选”等平台为抓手,鼓励群众文化创作,达到了发现群文创作人才、锻炼群众文艺团队、提升群众创作质量的效果,不断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为“再造一个新佛山”提供精神动力。市文化馆将以座谈会为契机,在今年加快建立佛山市群众文艺创排人才基地,常态化公开征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四个门类的创作人才、排演基地,并以此为基础组织开展群文创作。
该计划已于6月5日发布公开征集信息,社会反应踊跃。下半年,市文化馆将推荐入库人才、基地代表参加采风、创作、辅导、排练、演出等各类文艺活动;建立创排人才与创排基地之间的对接交流机制,推动原创文艺作品上舞台等,进一步激发群众文艺创作活力,以优秀作品凝聚起全社会“再造一个新佛山” 的强大合力。
广大文艺工作者正以座谈会为新起点,立足佛山大地,聚焦时代主题,用优秀文艺作品诠释佛山精神、助推产业发展、凝聚奋进力量,为 “再造一个新佛山” 谱写更加壮丽的文艺篇章。
文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莫璇、黄鹤婷、黎红玲
编辑 | 朱韵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