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佛山市直各单位一体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当前,佛山正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市直各单位抓实开门教育,引领广大党员干部以“敢饮头啖汤”的精神持续改善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和事项,为“再造一个新佛山”注入坚实作风保障。

敞开大门听民声

群众的声音,是改进工作、转变作风的宝贵线索。“敞开大门”倾听民声,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真方法。

针对群众反映车管所现场号少,周末及节假日期间办事难的问题,市公安局打破常规,全面取消相关事项网上预约,推出“全年无休、365天随到即办”服务模式,通过延时服务、警力优化等措施,让群众办事不再“看时间”。

轻资产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普遍问题,佛山高新区管委会通过走访调研,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拓展科技金融服务范围,丰富融担贷专项资金、创新积分贷等融资产品,融担贷“政银担”“政银”累计放款9.3亿元,让93家中小微企业感受到了政策的温度。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佛山市直各单位既“走出去”听意见,又“请进来”纳良策。市疾控中心在服务主动性、执法态度、专业能力等方面转变作风,服务对象反馈满意率达到98%。市商务局走访商圈,在王府井紫薇港、顺联公园里等场所,以及重点商超设立“外贸优品 悦购佛山”出口转内销专区,让1600余家企业的出口商品走进市民生活。佛山海事局广泛收集航经广州、清远、肇庆等辖区的佛山籍船舶对佛山局执法人员履职、作风等意见,针对执法为民方面离群众期待还有差距的问题,发布行政处罚“说理式”执法工作指引。

转换角色解难题

查摆问题,需要“转换角色”,让自己去体验、去感受,继而找准病灶,然后对症下药。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医疗费用问题,市医保局启动放射检查领域新一轮价格调降,其中PET/CT项目降幅超80%,预计每年可为群众减少医疗支出6.32亿元,进一步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这种换位思考的办事理念,在各单位工作中处处可见。市卫健局把自己摆在患者的位置思考问题,面对医院停车难问题,建立局领导联系指导制度,通过增加医院车位供给、提升管理服务质效、提高智能化应用水平等方式,让医院停车难问题逐步缓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了解到西樵镇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组织党员干部和建筑专家到施工现场“带案教学”,“手把手”指导党员和一线执法人员。市人社局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11项专题调研,亲身感受群众办事堵点,修订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一门式”大厅服务管理制度,让办事群众享受到统一规范的服务。市科技局常态化走访企业、科研平台等430家,协调解决科技型企业在研发、人才、资金、场地及市场等各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83个。

办好群众“关键小事”,就要多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市行政服务中心注册佛山12345抖音号,开放评论区征集群众“金点子”,邀请政策制定部门录制短视频,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服务效能。市二医院组建移动的“党员急救志愿者服务队”,填补院前急救盲区,为群众遇到的突发疾病、交通事故等提供“黄金5分钟”应急救助。

办好实事暖民心

针对群众关心的水产养殖药物残留问题,市农业农村局建立全市“水产养殖重点品种监管数据库”,要求进入批发市场的重点水产品需具备合格证或检测报告,今年对市内生产的重点水产品开具的合格证(含检测报告)同比增长234%,让市民吃得更放心。

市总工会聚焦职工权益保障,组织348名特约律师到450家基层工会开展工会法律顾问服务,发布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督促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保障职工休息休假权益,让职工感受到温暖。

在乡村振兴一线,市文广旅体局实施的“旅图”乡村研学项目,让乡村焕发新活力。市工信局组织超40场“供需银”对接活动,助力企业设备更新,精准滴灌工业发展。在财政服务领域,市财政局为避免涉企调研“走过场”,创新通过“线上沟通+集中座谈”模式,摸清基层财政运行状况,减轻企业负担。

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温暖一片人心。市信访局在化解积案工作中担当作为,通过领导包案、“双交双办”等多项举措,使一批多年未解的信访积案得到化解,目前化解率达到33.03%。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管委会通过走访企业、区镇、村居,共征求意见97次,推动解决企业家大厦确权问题、佛山新城道路水浸问题整治、佛罗伦萨小镇段交通拥堵疏导、奇龙大桥隔音屏等企业、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一个个作风转变的细节,正在汇聚成“再造一个新佛山”的强大动力,市直各单位用实际行动证明,只有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才能在作风建设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文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陆佩兰

通讯员 | 刘涛

编辑 | 朱韵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