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从钢铁世界屋顶上,光伏发电板延绵不断,放眼望去颇为壮观。今年4月,这个广东最大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年发电量将超1.2亿度。
近年来,佛山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在省内持续领跑。突出成绩的背后,有这样一位在节能战线上默默耕耘的奋斗者——市发改局新能源和节能科科长苏耀聪,他和同事们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产业转型升级,促使我市节能降碳从“单点突破”迈向能源供需“系统集成”的全面升级。
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苏耀聪名列其中。
苏耀聪(左)实地调研中广核南海狮山6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
精准施策 绘就产业绿色转型画卷
佛山是制造业大市,节能减碳的关键在于加快重点行业节能改造,推动产业不仅向快而变,更在向绿而行。
多年深耕节能降碳领域,让苏耀聪深切体会到,对于佛山而言,节能降碳不仅是破解资源约束的关键之举,更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先手棋,承载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使命。
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苏耀聪所在的市发改局新能源和节能科牵头制定佛山节能降碳实施方案,聚焦五大领域出台23项举措,以更高标准和更高质量推进节能降碳工作,为达成“双碳”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面对数量庞大的制造企业,对企业能效水平和设备情况了解不清晰,成了苏耀聪和同事们精准推动节能更新改造的一大阻碍。但他们没有退缩,一步一脚印,两年间分批对全市用能量达到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全面开展能源审计和能效诊断,建立230多家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和能效水平清单,为精准发力摸清“家底”。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金纺、海信、恒益、海天等一大批大型企业集中实施多个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改造项目,节能量超过3.8万吨标准煤。去年9月,蒙娜丽莎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投产,开创陶瓷制造零碳燃烧技术量产应用的先河。今年7月,蒙娜丽莎获颁“广东碳标签证书”,同时获得“香港产品碳足迹标签”认证,成为陶瓷行业首家粤港碳标签互认获证企业。
2024年9月,蒙娜丽莎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投产。/组图由受访者提供
“十四五”以来,佛山全市实施节能改造项目约1400个,合计节能量超过60万吨标准煤,推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7.2%。同时积极对接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十四五”以来共13个项目获省节能降耗资金支持0.51亿元,有力推动节能改造项目落地实施。
向新发力 构筑能源结构变革矩阵
绿美广东,是一幅宏伟的生态画卷,更是一项长远的战略工程。
聚焦新能源产业,佛山发起了一场更为深远的能源结构调整,提前布局氢能产业,在这个万亿级市场抢占先机,至今形成从制氢、储氢、加氢到零部件、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氢能产业发展集群地之一。
2021年,苏耀聪和同事们积极准备材料,助力佛山积极申报成为广东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重要牵头城市之一。佛山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发展氢能产业力度。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引育超170家氢能企业及机构,计划投资总额超过650亿元。与此同时,随着国氢科技碳纸中试产线投产、质子交换膜中试线下线,美锦能源氢能科技园开园,1853辆燃料电池汽车运营、37座加氢站建成,越来越多项目在佛山落地开花,佛山的氢能产业在国内外声名鹊起。
在能源转型的征程中,佛山还前瞻布局,聚焦光伏领域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
一方面,苏耀聪和同事们全面调研摸底产业链,梳理产业图谱,助力全市开展招商。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建、在建和拟建的新型储能项目超200个,总投资超1500亿元;投运储能项目107个,装机规模为57.7万千瓦/107.3万千瓦时,位居全省第一。特别是南海宝塘储能站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次性建成的最大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彰显着佛山在新型储能领域的强大实力。
另一方面,牵头制定《佛山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实施“光伏+”五大行动,推动分布式光伏集中开发利用,引导国资企业规模化开发。今年1-5月,佛山分布式光伏呈现迅猛发展势头,全市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规模超170万千瓦,同比增长300%。
获得荣誉不是终点,而是全新的起点。接下来,苏耀聪将与他的同事们着力做好推动“十四五”节能工作顺利收官、继续推进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分布式光伏开发利用三方面工作,推动节能工作不断深入。
文字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莫璇
编辑丨梁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