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高擎精神火炬 奋力“再造一个新佛山”

卢沟桥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5098张黑白照片,拼成一道恢弘的影像墙,象征着从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9月2日,14年烽火连天的岁月、5098个浴血奋战的日夜。

随着光影变化,火炬图案在墙上点亮。一如80年前,那簇于民族危亡关头点燃的精神之火,灼穿漫漫长夜,照亮胜利曙光。

1945-2025,八十年沧桑巨变。但那个交织着血泪与欢腾的胜利时刻,依旧在历史深处铮铮回响。

时针回拨到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同月底,佛山地区除高明外,南海、顺德全境及三水大部沦陷。

日军铁蹄踏过,奸淫掳掠,屠杀四起。富庶的鱼米之乡,顿成人间地狱。人口锐减,工厂倒闭,农田荒芜,民生凋敝——这是佛山至暗的“六年零十一个月”。

但也正是在至暗之中,一束束微光开始倔强地闪烁——

吴勤在佛山鸿胜体育会开办杀敌大刀训练班;林锵云等在顺德蓬莱小学成立抗日游击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竖起华南敌后抗战的一把“尖刀”……他们如萤火微光,却意志如钢,以血肉之躯,挺起佛山儿女的铁血脊梁。

八十年后的今天,面临改革深水区与发展新挑战的佛山,该如何擎起那支由血火淬炼、由信念铸就的火炬,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要读懂佛山这束“光”,须将其置于中华民族千万束光芒交汇的宏大图景中。

“还我河山百二城,阴霾扫尽睹光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治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和民族内部软弱涣散。

抗日战争爆发,烽烟四起,谁主沉浮?

历史给出清晰答案:正因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从“一盘散沙”转变为聚沙成塔、万众一心,激发出无穷的创造力和战斗力。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从“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南京保卫战,到“不惜用生命填进火海”的台儿庄血战;从“打完子弹就上刺刀冲锋”的平型关大捷,到“以血肉之躯消灭精良装备”的百团大战……在中国共产党高举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筑起血肉长城。

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长期牵制并消耗日军主力,歼灭日军150余万人,占其二战伤亡总数的70%。中国人民付出3500万人伤亡的巨大代价,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过,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地区来作战……

历史的宏大叙事,正是由一个个如佛山这样的地方记忆共同谱写。佛山的抗战历程,既是民族史诗中不可或缺的一页,也是伟大抗战精神在岭南大地上的生动映照。

这束光,在烽火硝烟中灼灼闪耀。

作为珠三角敌后抗战的重要战场之一,佛山军民同仇敌忾,有力配合了华南地区抗战大局。

发轫于佛山的珠江纵队,在党的领导下,灵活运用夜袭、伏击、麻雀战、海上游击等战术打击敌人,在河网密布的岭南水乡出奇制胜。“西海大捷”更是以不足300人的劣势兵力,歼敌200余人、俘敌110余人,创下珠江敌后抗战以来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

这束光,在血性凛然中熊熊燃烧。

从灶岗血战、马口之役,到坳头桥战斗、大塘反击战,佛山儿女以“血战到底”的气概,一次次划破黑暗。

这束光,在万众一心间绵绵不绝。

在党的统战政策感召下,中医师李广海在日伪统治的佛山镇,秘密救治广游二支队伤病员;澳门四界救灾会回国服务团、旅澳中国青年乡村服务团跨越险阻,回佛山等地投身抗战……

正如致敬英烈主题曲《写你》所唱:“看 星火遍地/一个又一个的你/从山河中站起/托起新的晨曦……”不同阶层、海外侨胞的支援,如万千溪流汇成江河,书写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壮义凯歌。

这束由佛山军民共同燃起的火炬、共同汇聚的光,坚韧、智慧、无畏,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

八十年时光流逝,当我们再次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依然能清晰触摸到那深植于民族血脉中的精神谱系。它跨越时空,愈发闪耀,照亮前路,引领未来。

——那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从家境优渥的廖锦涛组织澳门青年回乡抗战,到今日佛山企业家深耕实业、造福桑梓,时代任务已从“救亡图存”转变为“民族复兴”,但家国担当,从未改变。

——那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从东北人民抗日武装重要创建人、佛山籍英烈罗登贤,被捕后遭遇酷刑、肌肉腐烂,却没有一句口供;到顺德抗日游击队队员陈麟阁被日军俘虏,双手尺骨尽断,仍不吐露党的机密,他们以生命定义中华民族的脊梁。

——那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从三水早期工农运动领导人梁应坤在执行任务途中被叛徒认出,毅然抱着叛徒跳海牺牲;到五勇士孤守旧寨塔,以手榴弹和石头击退日伪军百余人的进攻,英雄们以鲜血浇灌胜利之路。不管是昔日战场上的血战到底,还是今天科技攻关中的夜以继日,英雄气概从未褪色,只是战场悄然改变。

——那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1938年,针对“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思潮,《论持久战》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信念,支撑中华民族走向胜利,也支撑今日佛山在转型升级中坚定高质量发展之路。

硝烟散尽,功勋永存;时空更迭,精神不灭。它照亮过救亡图存的峥嵘征途,也正在照亮改革发展的新征程。

纪念,是为了不忘本来;缅怀,更要接续奋斗。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五年,也是佛山奋力“再造一个新佛山”的重要阶段。

从制造业升级到城乡区域协调,从文化繁荣到绿美佛山建设,每一个领域都呼唤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呼唤以新的斗争姿态打开事业新局面。

我们当高擎这支精神火炬,追随这束信念之光:

——以当年创建抗日游击区的那股“闯劲”,照亮改革“深水区”。传承“敢饮头啖汤”的创新勇气,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以昔日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坚定创新驱动发展。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全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万众一心的团结传统,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坚持全市“一盘棋”,调动各方积极性,再现当年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生动局面。

——以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应对风险挑战。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从八十年前胜利的泪光,到今天建设者眼中的星光,这束精神之火完成了跨时空的接力,正照亮我们脚下的道路与远方的梦想。

佛山的故事,是这束光从历史照向未来的一条清晰轨迹:在列强侵略时顽强抗争,在山河破碎时浴血奋战,在百业待兴时发愤图强,在时代发展时奋勇争先。

它从历史的地平线升起,由无数有名和无名的英雄之手传递。它曾在碉楼巷陌间穿梭,如今在产业园与实验室闪烁;它曾照亮冲锋的道路,现在照亮创新的赛道。

这束光,是中国精神的血脉赓续,更是佛山风骨的生动写照。

握紧它,传承它,放大它——让伟大的抗战精神之光,照亮我们走向下一个辉煌!

文字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评论员田继贤、刘江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中共佛山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出品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