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圆桌论坛丨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

主持人:刘蓉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近年来,佛山发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优势,基层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初步形成。但由于经济发展迅猛,传统社区与新型城市社区并存,基层社会治理难点、热点问题仍比较集中,成为制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佛山的主要瓶颈。近日,我市召开2021年平安佛山建设专题研讨班,基层干部和党校专家一同探讨佛山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

徐铭超:以“创熟”为抓手创党建引领基层善治新机制

徐铭超 南海区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股股长

以邻里情为基础,志愿服务为支撑,激发居民主动参与小区治理,成立自治小组,推动楼长制的发展,充分发挥居民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这既是中国传统的睦邻爱邻之道,也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深厚的历史根基和文化源泉。因此,针对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难点问题,要创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新型“熟人”社区关系,让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

创建“熟人”社区,增强党在小区的动员力和凝聚力。创新社会治理不是简单维护社会秩序,而是要将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有机融合。把党的领导植根于基层、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织密基层组织之网,夯实党的执政根基。让党员骨干成为小区居民的意见领袖,在社会需要之时,依靠党组织、党员和骨干的力量去解决问题。社区党组织要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动员小区党支部参与治理,打造“党建+发展+治理”全程服务链。

创建“熟人”社区,搭建基层群众议事决事的平台。为适应日趋多元的利益诉求,特别针对新型楼盘的城市社区,基层社区要建立居民公共参与平台,实现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公司的有效协商,构建社区党组织牵头探索多方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翠颐社区党委向物业公司争取了公共用房,建成集党建、居民议事、社团自治的多功能阵地,成为解决小区治理最后一米问题的“同心阁”,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社区党委、物业公司、街坊会、楼长、社团骨干多方联席会议,共商小区事务,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创建“熟人”社区,让居民担当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角。以邻里情为基础,志愿服务为支撑,激发居民主动参与小区治理,成立自治小组,推动楼长制的发展,充分发挥居民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拓展居民参与治理的途径和能力,让居民由受益人成为参与者,形成党建引领下的共同体自治模式。针对无物业小区的管理问题,可以通过成立自治小组的形式,让小区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齐齐参与“创熟”,共同将社会风险防控及矛盾化解工作深入至楼道、村巷、街区,践行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突破佛山基层社会治理的难题,关键在于始终以党建为引领,以“创熟”为抓手,创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邻里有情”的新机制。

邓恩颖:五个方面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邓恩颖 中共佛山市高明区委政法委员会综治督导和基层社会治理股副股长

围绕解决村委领导干部年龄偏大、综合能力与新时代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建议突出制度创新,健全体制机制,畅通选任渠道,让更多优秀人才走上乡村治理舞台,同时通过实施“头雁工程”等方式,选优配强基层“两委”干部。

作为国家治理基石,乡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如何夯实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有以下五点建议:

一是坚持政治引领,把稳乡村治理之舵。坚持政治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基层党建贯穿于乡村治理全过程;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围绕解决村委领导干部年龄偏大、综合能力与新时代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建议突出制度创新,健全体制机制,畅通选任渠道,让更多优秀人才走上乡村治理舞台,同时通过实施“头雁工程”等方式,选优配强基层“两委”干部。

二是坚持自治强基,补齐乡村治理短板。之前群众自治参与度并不高,此次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疫情防控的积极性。因此,建议在如何提高村民自治的措施上,多从居民自身需求出发,激发居民活力,引导居民参与自治。

三是强化法治保障,护航乡村治理发展。首先,加强乡村法治宣传,相关法律宣传让老百姓“看得到”外,还要注重宣传的方式方法,对上级精神及相关法律文件,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让老百姓能简单明了地了解;其次,乡规民约要法定化。乡规民约是用来填补法律空白的,而不是替代法律的,更不能与现行法律相悖。因此,要在法治框架下构建乡规民约,通过健全和完善乡规民约,加强村民的法治观念,提高村民的道德素质;再次,村居委会的职责任务要清单化,做到“厘权清单化,用权规范化”。

四是加强德治,厚植乡村治理底蕴。一方面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展示活动,推动优良家风、家教、家训进乡村、进家庭,培育家庭文明新风。另一方面要避免错误价值观在乡村蔓延。部分人打着“乡贤”的名义,表面在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实则干着损害家乡发展的事情,对于这部分人要坚决取缔。

五是强化智治支撑,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一方面是通过深化“佛山市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建设,依托地理信息技术,构建一张数字乡村图,探索乡村治理的可视化。另一方面要以乡村工作及服务需求为导向,梳理乡村治理业务及工作流程,归集各类数据及资源,打通各级数据壁垒,不断完善群众诉求的处理跟踪反馈机制等,进一步加强便民服务,为村居各项工作及服务赋能。

吴亚慧:成体系强机制优服务“一站式”解决群众诉求

吴亚慧 中共佛山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讲师

群众诉求服务工作改革的目标是“一站式”解决群众烦心事,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因此,群众诉求服务工作的流程要优化再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这就要求我们要着力优化群众诉求服务,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综合机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基层基础。目前,佛山创新“1+3+X”群众诉求服务运作体系,构建“市级指挥部、区级终点站,镇街主战场、村居首阵地”的矛盾纠纷化解矩阵。接下来,佛山要如何发挥本土特色和优势,更广范围、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推进群众诉求服务改革值得深入探讨。

成体系,全域推进应有更大步伐。群众诉求服务改革的初衷是想要让基层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就地”化解,群众有了问题能够最大限度的方便找到服务中心。建议将群众诉求服务中心建设深度嵌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整合现有资源,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系统性构建包含市、区、镇(街道)、村(居)以及基层矛盾多发领域在内的五级群众诉求服务体系,结合现有的诉求服务处置信息平台延伸到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做到“网上有平台,门口有站点”。

强机制,效用发挥应有更大突破。群众诉求服务工作改革的目标是“一站式”解决群众烦心事,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因此,群众诉求服务工作的流程要优化再造。一是推动诉源治理,鼓励政法委、信访局、司法局等部门单位和社会力量进驻服务中心,采用常驻、随驻、轮驻等形式推进职能的融合增效,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相互配合、紧密衔接的工作机制。二是创新“社区有权、部门有为”的矛盾处置机制,旨在解决以往“平台派单、分流处置”导致的扯皮拖延等问题,赋权社区党委统筹协调属地矛盾纠纷工作,同时发挥智慧治理支撑优势,在线记录监督部门执行矛盾化解情况,切实将群众诉求解决在“家门口”。三是完善矛盾纠纷依法终结机制,调解成功的进行快速司法确认,调解不成功的由速裁团队优先高效审理,真正做到为群众提供“一条龙”服务。

优服务,惠民供给应有更大成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要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凭借群众诉求服务中心的资源优势,应构建“以人为本”的亲民化、精细化、多元化的服务“生态圈”,广泛提供纠纷调解、法律服务、心理服务、投诉建议、帮扶救助、行为异常等多项服务内容,做到源头疏导、精准服务、综合治理。要因地制宜,联动妇联、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以及律师协会等社会团体,深耕民生服务发展,识别潜在需求,为群众提供更多元的综合性服务,增强市域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最后一公里”的“解压阀”效能。

来源丨佛山日报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