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解读:勤洗手常洗澡 毛巾牙刷不共用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应做到勤洗手、常洗澡、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

(1)勤洗手

用正确的方法洗手,能有效地防止感染及传播疾病。

饭前饭后、服药前,接触清洁物品、搂抱婴幼儿前,便前便后;做完扫除工作之后,运动、劳动、购物、接触钱币后,外出归来;去医院看病或者接触患者后,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或唾液之后,尤其是接触过传染物品后,都要洗手。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①用流动的干净水湿润双手到手腕部;②涂抹肥皂或洗手液,然后搓洗20秒以上,搓洗时要特别注意搓洗手腕部、手掌、手背、手指、指尖、指甲缝和指间缝隙;③用流动水将手冲洗干净,并用卫生纸或洁净毛巾将手擦干净;④在关水龙头之前用水冲洗一下水龙头,然后再用洗净的手去拧紧。

(2)常洗澡

洗澡能洗掉积汗和污垢,促进排汗,进而保证皮肤有效地调节体温,并有利于皮肤的“呼吸”功能。洗澡可以加快皮肤和肌肉的血液循环,使皮肤获得更多的营养,清除乳酸等使人感到疲倦的物质和其他废物,消除人体疲劳,减轻或消除肌肉痛。略比体温高一些,温度适宜的浴水对皮肤、神经有安抚、镇静的作用,有助于止痒、止痛和缓解其他不适感。

夏季人体分泌旺盛,出汗较多,每天至少应冲洗1次。而冬、春、秋季天气不热,洗澡的次数可因人而异。身体较胖和皮脂腺分泌旺盛者,可适当增加洗澡次数。老年人皮脂腺分泌减少,可适当减少洗澡次数。洗澡水温应与人体温接近,38℃最适宜,最好不要超过40℃。若水温过高,会使全身表皮血管扩张,心脑血流量减少,发生缺氧;若水温过低,皮肤毛孔突然紧闭,血管骤缩,体内的热量散发不出来。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最合适。以下情况不宜洗澡:饱餐后或饥饿时;酒后;劳累后,不论体力还是脑力劳动,均应休息一会儿后洗澡;血压过低时;发烧时。洗澡的顺序:先洗面,再洗身子,后洗头。洗澡时不要用毛巾等搓澡,临睡前别洗头,如果洗头一定要吹干头发后再睡觉。

(3)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预防龋病的主要方法就是每日刷牙。最好每天早晚各刷牙1次,每次刷牙3分钟。晚上睡前的一次刷牙更为重要。牙刷要选用标准牙刷,不使用一次性的、不合标准要求的牙刷。使用牙刷后,注意冲净,并保持干燥。牙刷每3个月换一次。

正确的刷牙方法是水平颤动法。首先将牙刷放到位(每一次能够刷2~3颗牙齿),牙刷的刷毛指向根尖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与牙面呈45度角,轻轻加压后在原地水平颤动牙刷8~10次(每次水平移动不超过1颗牙),然后再顺着牙面(上颌牙向下,下颌牙向上)刷几次,一组牙齿刷完后,将牙刷移到下一组的2~3颗牙齿。刷咀嚼面时,前后来回刷,里里外外都要刷。刷牙不能采用“拉锯式”横刷的方式,这种方法难以刷到牙齿邻面的软垢和菌斑,还会损伤牙龈,容易造成牙颈部的楔状缺损。

饭后漱口,温水含漱,可以将刚刚吃饭时附着在牙齿表面尚未被细菌发酵的食物残渣冲掉,减少了牙病发生的机会,同时漱口还能防口臭,使口腔清洁舒适。漱口可以用白水,也可以用淡茶水、苏打水或盐水。

(4)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

不应与别人共用牙刷、毛巾、剃须刀,以免造成疾病的传播。如果一个人患有皮肤病、性传播疾病或其他传染性疾病,病原体可能沾染到洗浴使用的盆、毛巾上,如果与他人共用盆、毛巾,有可能导致共用者感染这些疾病。此外,不共用毛巾、盆,还能预防沙眼、“红眼病”等接触性传染病。

要“一人一巾一盆一刷一杯”,以防止疾病的传染。

(文/佛山市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