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佛山中小学优秀校长教师市域交流机制来了!

报告摘要

实施“大城名师”工程,建立中小学优秀校长教师市域交流机制,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等。

教师是兴教之源、立教之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实施“大城名师”工程,建立中小学优秀校长教师市域交流机制,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如何深化跨区域名师名校联动,让每所学校都能有好的校长、好的教师,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一话题引起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的热烈讨论。

建立区域结对协调机制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校长教师交流机制并非新名词。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2014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

市政协委员、禅城区中小学体育教研员钟宏伟非常赞同在佛山建立中小学优秀校长教师市域交流机制,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在他看来,一个名师就是一棵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让优秀的校长教师轮起来、沉下去,让薄弱学校得到优质的师资补充,有助于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异,推动佛山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他建议,逐步健全完善优秀校长教师轮岗制度,由点到面推进,同时保证优质教师队伍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市人大代表、高明沧江中学校长谢善维留意到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建立南海结对三水、顺德结对高明紧密协作机制。因此,他希望教育领域也能运用这一协作机制,加强跨区域间的名师名校联动,填补不同区域间的教育发展短板。“希望市级加强统筹,引导佛山一中、华英学校等名校到高明、三水开办分校。同时,借助南海结对三水、顺德结对高明紧密协作机制,发挥发达地区的名师名校引领作用,让全市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具体落实方面,市政协委员、佛山一中副校长何轩建议,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积淀,因此优秀校长教师交流机制需要形成长效机制,覆盖普通教师、学科骨干教师、管理层各个层面,并且要保证有较长的交流时间。“这样才能从师资、管理、教学、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全面帮扶薄弱学校,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

他还建议,相关部门在具体落实中也要多考虑教师的实际困难,对一些离家太远、家庭有困难、孩子较小或处于生育养育阶段的教师可以适当考虑延后、就近交流,让教师安心从教、安居乐业。“可以设置激励机制,对能克服困难前往偏远薄弱学校交流的教师,在评职称、评奖评优、提拔任用方面给予一定倾斜。”何轩说。

加大市级统筹力度 打造佛山“五好”教育新形态

在佛山,禅城区是较早开始探索优秀校长教师交流制度的区域。2015年,禅城区率先入选教育部首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近年来,通过“双优工程”、基础教育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区管校聘”等平台,禅城区以合理的教师交流机制为教师提供了锻炼、成长的机会,为区内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六年时间里,禅城区交流教师1300多名,其中校长100多名,覆盖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目前全区每所学校都有区级名教师或名班主任。

“实施优秀校长教师市域交流机制,可将两校的办学优势结合在一起,通过合作教研、合作教学,打造好老师、学生、学校交流的平台。”市人大代表、禅城区澜石中学校长郑继雄介绍,本学期,华英学校与澜石中学开展了合作教育教学项目,两校互派骨干教师,共同授课,在学校管理、学生发展管理、教学教研管理、课程建设、质量管理水平整体提升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华英学校、澜石中学两校带岗、跟岗教师交流座谈会。/学校供图

市政协委员、市实验中学校长关剑飞表示,实施优秀校长教师市域交流机制,旨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建立科学、灵活的用人机制,达到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均衡发展的目的,建议各级教育部门做好充分调研,明晰各校的办学特点、师资架构、实际需求,在制度保障、稳妥推进、合理流动等原则的指引下,统筹安排,推动教师由师资富余学校向师资不足学校合理流动、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合理流动。

记者了解到,佛山将进一步加大市级层面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统筹力度,努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发展差距。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通过南海结对三水、顺德结对高明紧密协作机制,优秀校长教师市域交流机制,积极探索新增普通高中市级统筹体制机制,加强教育督导等方式,加大市级层面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统筹力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延伸。

据介绍,围绕“十项民心工程”中的基础教育提升工程,市教育部门将以“增供给、减负担、规民办、优生态、重统筹、强党建”六大工作抓手,着力打造佛山“五好”教育新形态,即努力实现每个家门口都有好学校、每所学校都有好校长、每个学生都有好老师、每个孩子都有好未来、全市教育有好生态,努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发展差距,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文/佛山日报记者邹婷婷、郑奕纯

相关链接:

【专题】聚焦2022年佛山两会

编辑 | 朱韵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