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志愿楼长作用、党员带头在村居值守、巧用宣传大喇叭……连日来,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高明区依托党建统领基层治理体系,发挥村居基层党组织以及网格化管理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织牢织密群防群治的疫情防控网。
荷城街道
志愿楼长主动担当 做居民健康守护者
“你好,进入小区需要测量一下体温。”昨日,在荷城街道岭南社区莱恩小区,小区工作人员对进入人员严格测量体温,并张贴了疫情防控宣传单。
杜建强是莱恩小区的志愿楼长。他说,小区有11座楼梯,全部推行梯长制,共选出了11名梯长。疫情防控期间,梯长成为最直接联系居民的纽带,快速对接收集了出入外地的住户信息,并将问题意见直接反馈给志愿楼长,再由楼长与社区对接,形成层层精细化治理制度。
同样,健力社区结合党员干部、志愿楼长等各方力量,对7户25名居民隔离人员做到一对一跟踪,及时有工作人员送消毒水、酒精以及口罩上门,并可根据需求提供肉菜等。
据悉,从2017年起,荷城街道推行志愿楼长制,从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入手,吸引和动员更多居民加入志愿楼长队伍。具体运作中,荷城推动社区—业委会—志愿楼长—志愿者队伍实现层级行动,各个层级之间各负其责、环环相扣,楼长起到上传下达的功能,成为社区与居民之间联系的桥梁。
高明区委常委、荷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麦兆雄表示,此次荷城通过志愿楼长制,尤其是党员的主动担当,发挥起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防控疫情提供了重要力量支撑。
杨和镇
设置村居检查点 守好第一道防线
杨和镇岑水村四队村地处高明大道中,周围厂企林立,外来流动人口众多,把好村居第一道防线,是外防内控的关键。岑水村四队村设置了临时检疫检查点,由村内党员干部24小时轮流值守,但由于村道较宽,登记检疫工作繁重。
2月1日下午,有着二十年建筑工作经验的梁兴长,与工作同伴在村口制作了一扇临时村门。梁兴长告诉记者,有了这扇临时村门,管理人员出入更简便,村民安全感更足了。
荷城街道岭南社区莱恩小区工作人员对出入人员测量体温。/佛山日报记者黎翠怡摄
面对节后复工人员即将返回,大楠村向外来人口发放临时出入证,结合大楠经联社外来人口摸查表,详细记录复工人员户籍地、返回时间、有否接触疫情发生地人员以及联系电话。
“外来人员入村,需要出示临时出入证。”大楠村相关党员干部杜志荣介绍,一张临时出入证,完善了村内管理人员、出租屋屋主、企业主信息,形成三方防控闭环管理机制。同时,大楠村内建立了网格化管理,分任务巡视村户、租屋,每日收集村民意见,必要时上门核查排查情况。
记者了解到,杨和镇以镇、村(社区)、自然村作为防控排查的大中小网格,全方位设置村防疫检查点,把好村居安全第一道防线,并形成网格化排查、防控、报告快速机制,织密疫情防控网。
明城镇
党群志愿者共发力 筑起坚固防疫之墙
正在居家隔离的明城镇居民阿燕无法自行到市场超市购买生活必需品,只好向社区求助。明城社区志愿者覃双豪主动请缨,担起了每日为阿燕一家采购货品及送货上门的任务。在明城社区,这样的志愿者有10名,其中既有党员,亦有普通群众。
“此次防疫战役是一场持久消耗战,仅仅依靠社区内的9名工作人员,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将信息登记工作做进每家每户。”明城社区党委书记谭伟明表示,社区较多流动人口来自疫情发生地,志愿者的参与,极大地缓解了社区人手不足的问题。
在坟典村,逢年过节在小卖部周边总有群众聚集娱乐,及时劝离成为难题,坟典村结合此前镇上推进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联系户等工作机制,在村中设立党员义务岗,号召村中党员主动认领村口值守、入户宣传以及沿街派发宣传单张等工作。
30余名党员、村民代表被分为15组,包片入户见缝插针地宣传防疫知识,在村中筑起抵御疫情的铜墙铁壁。
记者了解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明城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组织调动起社会群众参与群防群控工作的热情,同时,发挥社会各方力量筑起群防群控的钢铁围墙。
更合镇
“小喇叭”入村讲防控干部挑担展开排查
“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不串门,不探访……”在更合镇大幕村,一辆摩托车正在村道驶过,车上的喇叭正循环播放着疫情防控的相关信息。记者从更合镇了解到,为了让村民及时获知疫情防控情况,更合镇因地制宜探索农村疫情防控宣传方式,利用护林员驾驶摩托车“小喇叭”深入各村(居)“讲”防控。
“从1月30日起,全镇45个护林员每天准时骑着摩托车带上‘小喇叭’,进村入户、穿街过巷循环不间断播放疫情防控宣传音频。”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小喇叭”使得疫情防控成为更合农村热议话题,其便捷、接地气的宣传方式得到了村民广泛认同。
除了加强基层防疫宣传外,记者获悉,更合镇将医院等医疗资源不遗余力地投放到防疫工作中去。早在大年初一,更合镇中心卫生院就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干部到岗参加工作。
“我主动请缨回来参与工作!”更合镇中心卫生院公卫科医生梁锦伟的身影活跃在更合镇内高速公路监测点。连日来,更合中心卫生院派出医务人员,在镇内高速公路服务区、出口处、国道、省道等交通检疫站开展排查工作。
西江产业新城
红色党建引领 物资迅速到位
基层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自疫情发生以来,西江产业新城以联合党建为抓手,组织党员、团员及志愿者全职到明湖社区居委会、泰兴村委会、罗西村委会、泰和村委会等8个村(居)做好防疫工作。
通过走访调研,新城了解到各村(居)在防疫物资方面存在较大缺口,在一定程序上影响防疫工作的开展。西江产业新城主动从紧缺的物资中调配出一批口罩和18支红外线测温计,用于支持各村(居)防疫工作。
同时,新城多措并举,在辖区广泛开展防疫宣传。前期,新城工作人员走村入户,派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致高明区市民的一封信》,截至1月31日,到各村组派发和张贴防疫宣传海报、单张约4000份。
在对重点人员的摸排上,新城全覆盖式到各村(社)出租屋摸排疫情发生地人员,并与出租方建立密切联系,形成信息联动,并要求出租方每日更新租户信息情况,发现疫情发生地人员及时上报,根据区防控办要求进行居家隔离或定点隔离。
来源|佛山日报
统筹|记者何惠健
采写|记者黎翠怡、何惠健、谢文骏、何志勇、刘嶒
编辑|何欣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