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天,值班500多个小时,接受超300人的心理咨询,持续跟进7名留观人员的心理健康情况……这是三水心理咨询师钱泳欢的战“疫”数据。
二月初,三水区建立线上防疫心理咨询志愿者服务平台时,钱泳欢第一个报名成为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从公开个人微信开展“一对一”心理服务,到组建微信群提供远程心理援助,再到为防疫志愿者做心理健康和沟通技巧指导……一台电脑、一部手机,钱泳欢每天花费近十个小时,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为有需要的人撑起“心灵保护伞”。
公开个人微信
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
“比疫情更让人害怕的,是人心里的恐慌。”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感染者承受着身体上的巨大痛苦,也让一线工作人员、隔离人员甚至普通市民产生了恐慌及焦虑情绪。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工作者和资深志愿者,我迫切地希望为战‘疫’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钱泳欢说,得知三水正在招募防疫心理咨询志愿者的消息,她第一个主动报名,并提出可以公开个人微信,拓宽咨询渠道,为咨询者提供“一对一”持续的精准服务。
2月17日晚,她收到团三水区委的求助信息,称南山镇防疫联合检验点的志愿者发现,一名离家出走的女子独自骑着摩托车,途经南山准备前往西藏。志愿者试图劝返该女子但无果。
钱泳欢在线上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通讯员供图
通过微信沟通,钱泳欢和女子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关系,并拨通了语音电话。她耐心倾听,用温柔的声音和同理心迅速和对方建立起朋友关系,并帮助分析利弊,53分钟后该女子打消了继续前进的想法。放下手机后不久,钱泳欢收到了对方发来的一句暖心话“姐姐,谢谢你”。
这样的案例每天都在上演,有疫情期间亲子关系面临摩擦和挑战的,有留观场所医学隔离人员焦急等待检测结果的,等等。钱泳欢都会针对咨询者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不一样的解决方案,或用同理心和正面情绪法等方法帮助打开心结,或帮助咨询者转移注意力,消除负面情绪。
近两个月来,钱泳欢共接受了超300人的咨询,持续跟进7名留观人员的心理健康,其中1名留观人员解除隔离后,执意要给她送自己种的蔬菜以表谢意。
跨越千里在线答疑
缓解学生压力
今年2月18日,钱泳欢收到一个健力宝公司的原同事何老师的求助。
何老师在湖北省黄冈市某高中担任高一班级的班主任,班里有一部分同学是留守儿童。在这个超长的寒假里,很多学生沉迷电子产品,家长和学生的亲子关系面临挑战,因此特来寻求心理援助。
经过沟通了解,钱泳欢让何老师把班里55名同学的家长都拉进了她组建的微信群“欢欢公益心理陪伴群”。除了每周二、周四固定的亲子关系微课,他们还讨论制定了针对班级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搜集齐全素材后,将学生分成了正常型、矛盾型、放纵型、无力型四大类别,并分别给予不同的干预策略。针对问题显著的对象,钱泳欢每天安排好时间,与咨询者开展“一对一”线上服务,时长约1个小时,其余时间则在微信群进行答疑。
一次,该班级的一名女生因人际关系问题,不想回校读书。钱泳欢帮她深度分析了个人的优势和问题,并传授发泄情绪的小技巧,40分钟的对话让这名女生由开始的胆小不语,转变为找到学习动力。
目前,钱泳欢的“欢欢公益心理陪伴群”成员有近500人。每天,群里的交流会持续到深夜,思维的碰撞、经验的传授、相同际遇的共鸣……在这个心理交流平台,钱泳欢传授给大家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
“这个公益群将会在疫情结束时解散,但是援助该高中班的公益服务不会停止。”钱泳欢说,疫情结束后,她会去到黄冈市为同学们现场上一堂心理教育课。同时,她将免费为班里的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服务,一直到他们顺利毕业。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陈玲玲 通讯员彭莎
编辑|何欣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