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以文明塑造城市之魂 禅城创文“十大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

昨日清晨5:30,禅城环卫工人沈祥树如往常一样,来到禅城区人民公园公厕,对这里的设施进行维护保洁。“我负责禅城公厕维护保洁已经20多年了,近几年禅城公厕越来越干净漂亮,市民的素质也在逐步提升。”

文明,是一座城市进步的标志,是一座城市亮丽的底色,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灵魂。

今年,佛山要奋夺创文“三连冠”,禅城以此为契机,把文明创建工作推向纵深发展。

“要把实事真正做好做到位,让群众看到创文带来的实惠,让创文成为关注民情、倾听民意、改善民生、促进民享的过程,让更多市民热情踊跃地参与到创文当中。”禅城区委书记黄少文多次强调,全区上下要坚定信心,全面提振创文精气神,为佛山奋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作出禅城的贡献,体现禅城的担当。

文明创建持续深入推进,对禅城有着特殊的意义。

“全国文明城市是评价一个城市的综合性荣誉,更重要的是,通过持续扎实的创建工作,能够让城市各个方面提档升级,为禅城区做强做优中心城区功能、建设佛山首善之区,创造出强大的内生动力。”禅城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多年的不懈努力,禅城的文明之花已开遍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

创文为民

高层次绘制文明蓝图创文利民

创文,既需要提纲挈领的顶层设计,也离不开群众力量汇聚形成的社会合力。

禅城作为佛山的中心城区,第三产业发达,是广佛都市圈核心区。经过多年来的创文工作,禅城的中心形态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但另一方面,禅城也是佛山老城所在地,人口多、企业多、城市环境治理等工作纷繁复杂,如何才能在全市创文中发挥禅城所能,体现禅城担当?

禅城区普君南路上,市民骑车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前经过。

为此,禅城全面构建起政府主导、全区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体系,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系统谋划文明创建工作,让创文与市域社会现代化、城市品质提升、民生实事乃至营商环境建设等工程统筹推进。助力佛山奋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

围绕城市提升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禅城专门制订《助力全市奋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工作方案》,部署十大重点工程。十大工程全部由禅城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分别牵头,每项重点工程都确定了一个牵头单位、若干配合责任单位,并制订时间表、线路图。

落实做细各项创文工作,制度保证是根本。今年以来,禅城全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上下一心不等不靠加快推进创文工作,夯实创文基石。与十大重点工程相匹配,禅城区建立落实“领导督办、数据支撑、统一培训、测评巡查、分类排名、意见建议、督查问责、群众动员、媒体监督、工作奖惩”等十大机制,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与具体部门负责人挂钩,用创文工作实绩检验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和能力水平。

不仅如此,禅城区还全面发动机关干部职工,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并组织37个区直机关、市驻禅单位以及一镇三街组织志愿者,在60个主要路口于早晚高峰期开展劝导服务。截至目前,累计组织机关志愿者、社会志愿者18856人次参与,服务时长达3.71万小时。

创文利民

全区创文“一图”掌握

发现问题后,网格员立刻拍照并上传到系统,由系统生成工单,自动分发到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再把整改后的情况或整改计划,以图文方式发送到“大数据+文明创建”系统,打造创文实地考察闭环。

今年4月,禅城探索建成“大数据+文明创建”系统,将57类实地考察项目禅城区1300多个创文实地考察点,纳入“文明创建一张图”管理。所有问题在“禅城文明创建一张图”上,分别以不同颜色的旗帜进行标识,通过大数据进行有效评估,对创文优质点进行示范引领,对薄弱部位和环节督促加强专项整治,既推动全区形成比学赶超氛围,也让全区创文“一图”掌握。

作为禅城区创文十大重点工程之一,该系统是禅城区依托良好的大数据工作基础,对照全市创文九大重点工程所推出的自选动作,以数据赋能,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禅城区城门头下沉广场墙上挂着城市文明宣传标语。

从今年6月起,禅城还启用80名云平台专职网格员开展创文实地信息采集工作,推动系统与区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深度融合,并定期召开网格员工作例会,定期通报系统运行情况,派驻专人进驻云平台。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禅城逐渐告别单打独斗的城市治理旧格局,形成一张屏、多网格,全民参与的好局面,从而达到创文信息化、精准化、便捷化、常态化目标。

创文惠民

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

创文是方向,惠民是目的。禅城始终把创文的落脚点锁定在造福于民上,从群众需求出发,在创文中聚焦城市短板。

“以前带着小朋友外出,小朋友要换尿片、喂奶都要到处找地方。现在,商场、车站,到处都有母婴室,环境干净舒适,禅城越来越有国际大都市范儿。”市民陈莹的孩子三岁,她说,以前去国内外一些大城市,其中母婴室的贴心设计让她印象非常深刻,从禅城建设母婴室这一小的细节,可以看出禅城的城市品质在不断提升。

今年,禅城稳步推进母婴设施提升工程。截至目前,区内已建成母婴室的医院、景区景点、旅游集散中心、交通枢纽、大型商场、大型超市共29个,全部达到国家标准。

在祖庙街道莺岗社区,各种杂乱的天线不见了,道路平整了,街巷外墙也洗刷一新,在街头巷尾还设有让市民休息的座椅,藏在街巷内有过百年历史的市级文物保护建筑——国公古庙也于近期重新开放。

“生活环境彻底改善了,大家发自内心感谢党和政府。”说起老旧社区改造带来的变化,居民厚叔竖起了大拇指。

针对老旧社区、背街小巷等一些黑点难点问题,禅城区加大攻坚力度,补齐短板,加强环境卫生和秩序维护管理,搞好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不断改善环境质量。

 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魁奇路大厅内的温馨母婴室。

“这个公厕设置了无障碍卫生间,还配置了排风系统、自动无接触冲水装置,每天保洁员固定清扫,几乎闻不到任何异味,打破了人们对街头公厕的传统印象。”在有着镬耳屋、灰墙黑瓦、与周边风景相得益彰的人民公园公厕,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相关负责人说,现在,类似这样的公厕已非常普遍,“设施全、卫生好、无异味、上档次”成为禅城公厕的新形象。

“近年来,禅城区把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与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紧密结合,着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创建过程成为城市不断完善自我、弥补不足的过程,成为改善民生、惠民利民的过程,不断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禅城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在禅城制定的创文“十大工程”中,小到农贸市场内一个投诉箱的设置,大到整个交通秩序的提升,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变得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精细化。

通过创文,禅城这座城市每天都在进步,这些点滴变化正汇聚起磅礴力量,让这座城市的人民感受到满满的幸福。

创文靠民

文明新风吹进市民心里

主题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小品、图文并茂的公益广告、温馨活泼的文明提示语……无论是城市街道,还是乡村小路,无论是公共交通,还是临街商铺,这些无声的正能量总能在不经意间与人们打个“照面”,它们带着弘扬文明禅城的使命,激励着全区上下关心创文、支持创文、参与创文。

“现在看到有行人要过马路,司机会主动把车停下来,让行人先行。”在禅城生活了40多年的市民芳姨,对禅城车辆礼让行人的现象赞赏有加。

来禅旅游的四川游客陈一鸣注意到,商业繁华的祖庙路上几乎看不到垃圾。“到处都非常干净整洁,市民也非常热情,交通路口还有志愿者。”陈一鸣说,禅城美得出乎自己的意料。

市民和游客的赞许,是见证禅城创文成效的“口碑”。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思路,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实实在在的进步。城市是人民的,市民的认可给予禅城创文无尽的动力。

“以前个别人会在楼道乱放垃圾,现在基本每家每户都把门前打扫得干干净净,上下电梯还相互谦让。”家住禅城区祖庙街道塔坡社区的全叔说:“我们都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受益者,现在大家的文明素质更高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禅城人主动加入到创文活动中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种下一粒又一粒文明的种子。

还有越来越多的市民成为文明实践志愿者。目前禅城区已经在社区、公共机构、景区景点等建成学雷锋便民利民志愿服务站458个。全区共有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917个,注册志愿者17.75万人,占禅城区常住人口的14.69%。今年1至8月累计开展志愿活动6427场,全区志愿服务时长达68.41万小时。

发挥榜样力量,是创文路上必不可少的工作。在9月10日举行的佛山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主题宣传——“与道德人物共成长”佛山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禅城区道德模范宣讲会现场,勇往直前坚守抗疫一线的“佛山好人”陈凤灵、十年如一日照顾鼓励患渐冻症妻子的“广东好人”仇志晖,和坚守扶贫助学公益事业十多年的“中国好人”伍景勋分别分享了疫情防控、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等方面的动人故事。

事实上,禅城区连续举办“禅城好人”“最美家庭”等评选,已掀起“人人争当模范”的文明风尚。不仅如此,禅城还通过成立好人联盟、好人工作室,以好人巡演巡讲、事迹分享会等形式,让好人文化走进基层、走进学校、走进机关,引领广大群众积极弘扬好人文化,传播好人正能量。

“我们希望通过道德模范宣讲的形式,讲好禅城温暖故事,弘扬抗疫精神,营造处处有好人、人人做好人的浓厚氛围。”禅城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链接

禅城创文“十大工程”

●“大数据+文明创建”系统提质工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建设工程

●集贸市场综合整治工程

●老旧社区、背街小巷补短板工程

●镇街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

●校园文明创建提升工程

●公共环卫设施提升工程

●母婴设施建设提升工程

●公共机构和窗口行业文明服务工程

●交通秩序提升工程

原标题:以文明塑造城市之魂

禅城创文“十大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成为做强做优中心城区内推力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曾雪莹 通讯员曾晓欣

图|记者符诗贺

编辑|何欣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