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9日,“探访湾区青年新高度”——走近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媒体采风行第二站来到深圳,探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全方位探寻深圳如何有效整合政府、高校、研发机构、企业等多方力量,走出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化为目标的博士后工作独特路径。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材料所在站博士后宁德(右)在室验室。
博士后布点跟着产业方向走
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即将在佛山举行。深圳共有34项149人参加,占全省参赛项目和人数的比例为23.6%和20.2%。在站博士后超1000人的深圳大学独立组团参赛,共有32项175人参加决赛。
截至2021年10月,深圳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128家,深圳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55家,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
深圳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陆晔介绍,深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化为目标,重点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中小型科技企业,致力于将博士后平台发展为深圳领军人才的汇聚地、创业人才的孵化器、企业成长的助推器和新产业新技术融汇发展的策源地。
事实上,近5年来深圳博士后人数每年增速均超30%。博士后人才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深圳在顶层设计、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等各方面的全方位布局,让这座城市成为吸引人才的“强磁场”。
“深圳博士后站点分布与产业布局接近,近两年来广泛分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陆晔表示,近年来深圳引入博士后人才较多的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有机化学等,充分反映深圳在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高端人才的需求和布局。
对博士后人才,深圳给予优质服务与支持,包括从博士后站点的设立、博士后人员的招收及管理服务、博士后经费的资助等方面予以规范,实现“设站有资助”“招收有补贴”“进站有补助”“出站有扶持”。
院企博士后班育才面向企业需求
博士后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进院”)的重点引才群体之一。截至目前,先进院获批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培养博士后1188人,其中在站765人,出站363人;累计319人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项目资助,资助人数连续五年蝉联全国科研院所第一。
先进院材料所在站博士后宁德是一名归国博士,此次凭借“基于真空镀膜技术的功能型电子薄膜制备”项目挺进大赛创业组决赛。这一项目针对中小企业难以定制化镀膜服务的“痛点”。7月,宁德创办了派镀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短短数月,已成功进入华为公司和欧莱公司的电子供应链体系。
对于宁德这样有意创业的博士后,先进院给予大力支持,初步构建起一组研究平台、特色产业育成基地、产业发展基金、新型专业科研机构等组成的“微创新体系”。
“我们培养有科学家精神的创业者和培养有创业精神的科学家。”先进院纪委书记冯伟介绍,先进院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特色,与华为、比亚迪、富士康、大族激光、商汤等69家企业建立稳定实质合作关系,2021年组建企业联合实验室4家。院企建立博士后班级机制,有针对性培养企业实用性人才。“通过与企业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从源头上解决‘培养怎样的博士后、为谁培养博士后’的问题,在解决企业产业化需求的同时培养了一批具有学科交叉背景的优秀人才,形成合作与培养双促进的良性循环,使得博士后既引得来又留得住。”
企业联动研究所精准培养博士后
包括博士后在内的青年科技人才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所起的突出作用,在比亚迪的发展历程中显而易见。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掌握专利超过9000件,专利数稳居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榜首。
“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专利11件,获得授权9件。”比亚迪人力资源处总经理助理荀猛介绍,比亚迪目前已有超3.5万名研发人员,其中博士300多人,博士后46人。每年从国内外具有较强实力和专业学科建设领先的著名高校物色博士后人选,根据公司各类产业发展的需求规划精准匹配博士后人才,由公司联合博士后流动站(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比亚迪产品规划及汽车新技术研究院双模技术中心副主任、DM技术总监陆国祥博士后率领团队,以“新一代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开发”进入大赛决赛。“DM-i超级混动,首创‘以电为主’的强电混动力架构,实现了整车超低油耗、静谧平顺、卓越动力三大超级性能。”他介绍,搭载DM-i超级混动的产品深受市场欢迎,今年10月,月销量突破3.8万辆。
与此同时,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也参与揭榜领题赛,通过张榜旨在解决超长寿命动力电池预测评估、电池运行跳水故障,获得4个团队应征。“虽然企业在技术应用上走得靠前,但还需要有效利用高校基础研究优势一同攻克技术难关,带动整个行业发展壮大。”比亚迪技术战略与创新业务部经理朱燕说。
来源丨佛山日报
文、图丨佛山日报记者莫璇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