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个项目现场签约、博士博士后人才达成工作意向上千人次……在12月20日晚举行的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选手代表媒体见面会上,主办方公布了大赛取得的丰硕成果。
本届大赛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博士后创新创业赛事。来自全国的超1400个高水平项目经过三天的角逐,共产生金奖57个、银奖91个、铜奖125个。大赛全方位展示了博士后事业发展成果,成功推出一批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积极探索人才对接交流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子。
12月20日,在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选手代表媒体见面会上,主办方介绍大赛取得的丰硕成果。 /佛山日报记者周春、符诗贺摄
现场签约项目54个
上千人才达成工作意向
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李金生介绍,本次大赛以“博采科技精华 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坚持“四个面向”,汇聚国内外优秀博士后同台竞技、切磋交流,为博士后青年人才提供了一次展示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
大赛成功推出一批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经过参赛选手路演答辩、专家评审等程序,共产生金奖57个、银奖91个、铜奖125个。备受关注的揭榜领题赛项,23个项目需求的金银铜奖也都全部产生。大赛还邀请15个未入围决赛的技术需求项目和53个应征团队现场对接。揭榜领题赛后已有12个项目现场签约。
大赛还探索了一条博士后人才对接交流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子。总决赛期间,同步举办了博士后人才交流与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现场有3500多名博士、博士后参加应聘对接,达成工作意向上千人次。有692个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转化项目一对一洽谈对接,54个项目现场签约,意向合作金额达11.27亿元。此外,大赛官网收集发布的8000多个博士后需求岗位,已吸引3200多名博士、博士后线上应聘。
广东奖牌总数全国第一
7个项目意向落地佛山
本次大赛中,广东共获得47个奖牌,奖牌总数全国第一。其中,金奖10个、银奖12个、铜奖25个。通过相关交流对接活动,已有468人次意向落户广东,现场签约项目中有28个意向落户广东。此外,有7个项目初步确定落地佛山,涉及金额5100万元。
广东省人社厅党组书记陈敏表示,相关项目成果意向落地广东和佛山,必将有力促进广东博士后成果转化、招才引智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掀开广东进一步吸引青年高层次人才新的一页,开启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新篇章。
副市长乔羽表示,佛山接下来将积极对接项目落地。一是由市科技部门牵头负责,充分发挥佛山“众科联”和“智汇+”等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作用,推进技术成果交易。二是按照项目行业分类应用情况,充分发挥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机制灵活的特点,支持双方联合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推进协同科技创新。三是充分发挥佛山制造业实力雄厚优势,持续跟进项目对接情况,安排项目方与佛山龙头企业、标杆高企对碰并达成合作协议,促进更多创新成果落地见效。
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选手代表在媒体见面会上合影。 /佛山日报记者周春、符诗贺摄
奏响创新强音
博士后青年人才信心足
通过本次比赛,一批优秀的博士后带着多年的科研成果走向台前,并得到了认可。在媒体见面会上,5名获奖代表在答记者问时纷纷表示,参加比赛让他们的科研成果被更多人看见,也让自己更加有信心将所学所得应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中。
作为当代青年农业科技工作者,为了努力实现中国大豆良种的自主可控,保障国家大豆安全和食品安全,吉林省代表队选手、创业赛现代农业与食品专业金奖获得者魏健所在的团队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大豆育种和推广科研工作。“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中,我们要把农业的‘芯片’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争当大豆振兴的引领者,乡村振兴的排头兵。”魏健说,大赛给了他难得的学习成长机会,也让自己对做好大豆产业这件事更有信心。
同样在比赛中增强信心的,还有天津市代表队选手、创业赛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金奖获得者曲迪。近年来,得益于天津市制造业、产业链和政策优势,团队的项目已达到国内高端光电子工艺研发代工的领先水平,成功推出了多款微纳芯片和激光芯片。“这次比赛,我们能够脱颖而出,更加坚定了发展的信心。”
复旦大学代表队选手、创业赛新材料专业金奖获得者刘玉普在导师赵东元院士的带领下,一直从事介孔材料的研究,并积极推进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这次大赛,刘玉普来到一个全国层面上交流、学习、竞争的平台并获得了金奖。他对未来充满期待:“希望能设计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功能介孔材料,用5年~10年时间建立一个新型研发机构集群、一条完整的创新链、一套知识产权体系。”
金牌选手风采
创新强国 我们挑大梁
创业赛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金奖获得者、天津市代表队选手曲迪:
努力在科技自立自强中挑大梁
此次大赛,我收获满满。首先,在60个同领域优秀项目中脱颖而出,更加坚定了我们在光电领域创业的信心;二是其他博士后的创业精神、奇思妙想及专家建议,为我们创业优化产品方向、调整市场战略提供了宝贵意见;三是大赛提供了投融资交流和人才洽谈引进的机会,解决了我们扩张市场规模、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社会资本的需求。作为一名博士后,我们要努力在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挑大梁、当主角,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更大的力量!
揭榜领题赛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专业金奖获得者、广东省代表队选手胡振华:
“佛山论剑”鞭策我们努力前行
在这次大赛中遇到了很多同赛道的选手,多年来在同一行业的同类技术难点上各自持续攻坚,通过这次大赛,有机会汇聚在一起“佛山论剑”。同行们的先进技术,鞭策我们更加努力前行,坚持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非常荣幸我们团队的技术获得了大赛专家评委的认可,未来我们将加快推进技术向产业转化的步伐,推动技术落地孵化,我们团队会坚守在高端制剂技术创新这条路上,努力为推进高端制剂的产业化发展作出我们的一份贡献。
创业赛现代农业与食品专业金奖获得者、吉林省代表队选手魏健:
掌握农业的“芯片” 争当大豆振兴的引领者
我们团队有个外国博士,他在比赛前和我说:“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来自一个很了不起的团队。”这次获奖是我们团队多年来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一起从事大豆育繁推和深加工的相关研究,就是为了努力实现中国大豆良种的自主可控,保障国家大豆安全和食品安全,努力引领国内高蛋白大豆生产方向。
非常感谢大赛给了我们这次学习交流与成长的机会,作为当代青年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们要把农业的“芯片”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争当大豆振兴的引领者、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创新赛其他专业铜奖获得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代表队选手李小双:
更加坚定扎根边疆绿化荒漠的决心
参加此次大赛,我的直观感受是参赛选手们年轻有朝气,大家实力都很强,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是一个跨专业、跨领域、跨行业相互交流的高水平大平台。
我很高兴评委们对我们荒漠化治理工作很感兴趣。让我感到兴奋的是,有选手过来跟我握手说:“你们的工作做起来肯定很艰苦,但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很有意义”。这让我感到很幸福,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年轻科研工作者扎根边疆、绿化荒漠的决心。我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和组织能参与到我们荒漠化治理中来,为全球干旱区人民谋更多的福祉。
创业赛新材料专业金奖获得者、复旦大学代表队选手刘玉普:
为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尽一份力
我们跟全国的优秀青年人才在这个舞台上进行项目交流、融合创新。在这里,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全国层面上交流、学习、竞争的平台,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作为博士后,我们应当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在关键领域和“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力争取得突破,为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尽自己的一份力。我们希望设计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功能介孔材料,用5~10年时间实现“三个一”的总体目标,包括一个新型研发机构集群、一条完整的创新链、一套知识产权体系。
创业赛其他专业金奖获得者、广东省代表队选手丁克:
为智能制造解决更多“卡脖子”问题
12月20日正好是我的生日,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生日礼物,我非常激动,感谢大家对我及我们公司的认可,也非常感谢各级政府部门对我们的大力支持。这段时间以来,我们看到了专家对我们的认可,也看到了市场对我们的认可,未来我们会在这条路上付出更多的努力,真正把产品服务做得更好,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争取为国家智能制造解决更多“卡脖子”问题。
来源丨佛山日报
文丨佛山日报记者倪玉洁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