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精彩高效大赛赢得各方点赞

12月20日晚,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佛山潭洲国际会展中心闭幕,这场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博士后创新创业赛事画下圆满句点。一连三日,从全国各地脱颖而出的超过1400个高水平项目开展比拼,200多家企业、40多家创投机构和3500多名博士、博士后人才开展对接,“博士后力量”涌动佛山大地,创新创业火花迸发,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创新成果和人才支撑。

参赛选手线上参加比赛。/佛山日报记者周春摄

关键词 :转化

 一场为创新创业加速的盛会

走出洽谈室、走向签约台,放下PPT讲稿奔向企业……三天来,这样的情形发生在一个个博士后团队身上。大家的共同感受是,这是一场高效的盛会,一次有收获的佛山之行。

跨越千里,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吴小剑在佛山找到合作伙伴,有望建立南疆第一家干细胞治疗中心。他直言不虚此行:“距离不是问题,我们技术需求在哪里,我们就选择哪里。”

开赛两小时,佛山市粤海信通讯有限公司就与中北大学陈晓勇副教授团队签订了《项目合作意向书》。原来,通过技术需求揭榜领题的对接,两家企业迅速“对眼”。“大赛让企业不用再‘大海捞针’,而是可以直接对接到了真正适合的技术和人才。”佛山市粤海信通讯有限公司参会代表李家铎说。

举办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旨在推动全国博士后工作创新发展,充分激发博士后创新创业潜能,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大赛通过搭建平台,进一步实现博士后人才培养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效衔接,有效促进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

大赛特别设立揭榜领题赛,张榜了来自国内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等单位提出的近200个项目需求,以涉及项目资金总投入20亿元、奖励总金额超过5000万元激励“揭榜英雄”。930多份来自博士、博士后团队的技术解决方案从全国纷至沓来,最终23项技术需求、230个团队进入总决赛。

大赛特别设立人才交流与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活动,需求企业、投资机构、技术交易中介机构等创新创业链条上的各类要素集聚,与合适的项目“相亲”,一批企业与人才团队、投资者与项目达成合作。

打通创新创业的“堵点”,解决创新创业的“痛点”,大赛的畅通、高效获得了来自企业、博士后团队双方的点赞。

这将是彼此新事业的开始。佛山中医院“负载中药单体的3D打印支架促进骨修复”研究项目与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后王珍高团队达成合作意向。该医院党委书记、博士后张斌欣慰地说:医院打开了跟全国最优秀的团队对接的窗口,相信医院在科研跟临床的结合、博士博士后的研究成果转化方面会有全新突破。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武汉协和医院现场签约。/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关键词:提升 

一次全面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大赛

一次激烈的创新创业项目比赛已经落幕,一曲创新引领未来的强音久久回响。

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不仅汇聚更多国际化、年轻化、多元化的双创力量,也为全国博士、博士后人才搭建了跨学科、跨地区的交流思想、互学互鉴的交流平台。在大赛中擦出的创新火花,促进自身成长,是众多博士后眼中的重大收获。

闯入总决赛的项目集中在前沿科技领域,聚焦“卡脖子”技术、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赛馆里,武汉大学博士后、助理研究员,浙江德清知路导航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裁郭光毅发现,每个项目采取的方法、思路、盈利模式、商业模式都不太一样。

“这对我的创业项目有些启发。”郭光毅表示,大赛组织非常专业,在项目选择上也代表了我国最近科学技术的较高水准。特别是创新赛达到国际前沿甚至领先水平,创业赛方面,很多项目在投融资、盈利模式等方面都已经有了比较好的状态。他关注碳中和、新能源领域,这几天在各个赛馆学习,希望能进行交叉学科的交流碰撞。

比赛中,选手们直面9名院士专家坐镇的大赛组委会,曹德旺、董明珠等12名科技型企业家、专业投资人、创新创业专家组成的创业导师。而评委们的“犀利提问”也让选手直呼“非常专业”“收获很大”,极大地拓展了选手的研究视野和思路,让团队在科研和产业化少“走弯路”,都成为青年人才创业的一笔财富。

参加完创新组的比赛后,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李寒剑立刻就回到了自己带来的技术实物旁,这是一个能将超过95%的厨房油烟直接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的装置,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咨询。通过参加比赛,评委给了他许多中肯的意见,赛后也有专家专门过来给他提了很多建议,让他感觉非常难得。“这次大赛让我真正从实验室走出来了,走到了市场的前端,看到了我们的未来。”

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宋文伟通过揭榜领题赛,看到了团队的竞争优势,也看到了提升空间。“这次比赛规格高,技术云集。比赛中其他选手还会涉及元宇宙等一些比较新潮的概念,我觉得非常值得学习。”宋文伟表示,通过比赛他也了解到企业的一些痛点,今后企业可能会关注隐私安全,尤其是信息上传到云服务器上处理是否安全等问题。

准备项目大概两个月,反复演练已经有数十遍,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博士生导师、博士后翁剑成团队答辩中取得了“90.18分”的高分。他表示,通过比赛,团队把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梳理清楚,收获最大。而他也发现有些团队创业程度高,在作品展示、未来市场分析等方面做得非常好,是自己团队在未来要学习的。

今年3月,清华大学博士后刘耀春在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创办佛山清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生物降解环保材料的研发,攻克了无机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天然植物成分塑化改性技术、生物降解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以及熔融挤出加工技术四项核心技术,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替代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目前已有多个产品实现批量生产销售。此次他参加了创业赛,团队项目受到不少投资人的关注和青睐。

“这两天已经有好几家投资机构联系我,我们企业初步计划进行天使轮400万元的融资。”刘耀春说。

参赛团队讨论路演方案。/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关键词:佛山 

一次令博士后印象深刻的邂逅

一场大赛,全国博士后精英团队齐聚佛山;一场大赛,使全国博士后团队认识佛山、了解佛山,乃至向往佛山。

在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开幕式上,佛山面向全国博士后及团队发出了诚挚热情的“邀请函”:“关注佛山、选择佛山、创业佛山,共同书写引领佛山创新发展的动人故事。”连日来与佛山“亲密接触”,参赛各方都对佛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与留恋。

斐飒(福建)科技有限公司的博士后刘光曹直言,到佛山参赛,打破了自己对佛山的刻板印象。在他以前的认知中,佛山是一座工业城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借助这次大赛看到了佛山许多走在前沿的科技成果,佛山创新创业氛围很浓厚。而且佛山作为“东道主”,举全市之力保障大赛有序运行,从展览活动、新闻宣传、会务接待、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保障,确保每一位参赛的博士后能安心比赛,服务温暖细致。这些都让他感到佛山是一座经济体量非常大的城市,是一座“高性价比”城市,非常适合企业发展事业。

李寒剑认为,佛山是制造业大市,创新创业活力强,是一个适合技术项目落地的地方,是一个创新创业者实现抱负的好地方。他说,团队也将考虑把广东及佛山作为一个技术应用的“战场”,在这里对接更多的合作企业和投资机构,让技术成果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大赛创业导师、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宇学峰也表示,这次来佛山,他感到这里商业气息很浓厚,市场经济很发达,特别是创新思想很活跃,“希望将来有更多机会到这里考察做些事”。

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开赛之际,佛山向远方的客人做了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自我介绍”。12月16日,《构建佛山“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2022年度版)》正式印发。十个没有、任何改革不得增加企业负担……这既是佛山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具体目标,也是对社会各界许下的庄严承诺,给全国博士后群体中留下深刻印象。

“一流营商环境 一流企业选择!”“携手佛山同发展 齐当湾区领头羊!”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焦松、国科嘉和(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钟靖等多个参赛企业代表喊出了佛山的宣传口号,并竖起大拇指为佛山点赞加油。

广纳八方来客,彰显佛山风采。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是博士、博士后们竞技比拼的赛场,也是佛山展现自身魅力的舞台。在参赛选手、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赵亮博士后看来,佛山是一座制造大市,家居等传统优势制造业发达。在创新驱动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火如荼,佛山制造业转向高新技术驱动既是时代需求也是内在需求,“能承办全国性博创赛事,让全国优秀创新创业项目走进佛山,向博士后显示佛山的营商环境、创新创业环境和对人才的渴求,是难得的机遇,相信会是一次成功的城市营销。”赵亮说。  

博士后点赞

这次大赛让我感受到了国家对科研人才的关心和支持,通过人才交流与科研成果转化活动,帮助我们找到了技术的应用方向,解决了“技术出口”问题。

——中北大学副教授陈晓勇

比赛中我们不仅展示了我们的技术,还有很多人在技术交流沟通中,从原来的点对点交流变成了点对面交流,我们能更快地接触更多人,可以更快实现对现场需求的采集和最终产品的升级。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李寒剑

能承办全国性博创赛事,让全国优秀创新创业项目走进佛山,向博士后展示佛山的营商环境、创新创业环境和对人才的渴求,是难得的机遇,是一次成功的城市营销。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博士后赵亮

举办此次大赛意义重大,将进一步实现博士后人才培养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效衔接,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有效促进博士后科研成果有效转化。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代表、博士后孙婉纯

来源丨佛山日报

文丨佛山日报记者黄碧云、张菲菲、朱朝贵、倪玉洁、吴蓉、王韬量、莫璇、郑奕纯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