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华附南海实验高中毕业学子孙千千:“为冬奥服务,一点都不觉得累”

早上7:20起床洗漱,穿上志愿者服装,搭乘冬奥班车前往国家会议中心……冬奥会志愿者孙千千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2018年从华附南海实验高中毕业的孙千千,如今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大四学生。此次冬奥会,她在场馆运营中心从事协调各场馆运行等志愿服务工作。她说:“为冬奥服务,一点都不觉得累!”

冬奥会志愿者孙千千。/受访者供图

经多轮选拔成为冬奥会志愿者

虽然只有21岁,但孙千千从事志愿服务的经历相当丰富。2018年,刚开始大学生活的她,就常常利用课外时间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每次都收获颇丰,“帮助别人真的能让自己快乐起来”。

“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那时的我还不明白什么是奥运会,但运动员们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目标的追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志愿者们的笑脸更是让我感触颇深,从那时起我就希望将来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没想到,我真的有了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孙千千说,去年,学校发布了招募北京2022年冬奥会志愿者的消息,当时她就下定决心要争取到这次机会。

“冬奥会志愿者选拔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挑战的过程,前前后后历经半年时间,选拔过程中我也曾遇到挫折,但从未动摇过决心。”正是由于这份坚持,在经过校内3轮面试、考核以及冬奥组委的选拔后,孙千千成为了北京冬奥会的志愿者。

2021年11月,孙千千正式收到冬奥会志愿者录用通知。今年1月初,她如愿被安排到冬奥会场馆运营中心从事场馆运行与通信志愿服务工作。

沟通协作助力冬奥场馆运行

回忆起自己参加选拔的过程,孙千千说,有时面试仍然很紧张,但会尽量做到神态语调落落大方,大方自信传递自己的态度。而在选拔过程中,曾有模拟场馆突发情况的考验,考察志愿者遇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事后孙千千反思:“冬奥志愿者的分工非常细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大家各司其职并团结协作,在场馆遇到突发状况第一时间要做的是分析情况,并迅速做出判断,寻找适当岗位的伙伴协同解决,毫无策略地冲上去毫无意义。”

“场馆运营业务领域的志愿者工作,和想象中的志愿者服务不太一样。但在这里,我们协调冬奥会各场馆运行的工作,及时将消息和通知传达到各场馆,我有一种大家在共同建设冬奥会场馆,让场馆变得更好,更好地助力冬奥会开展的感觉,参与感很强。”孙千千说,“岗位的特殊性决定我们不会接触运动员,也无法现场观看比赛。但我们都十分清楚,我们的工作也在保障着冬奥会顺利举办,是无可替代的。”

距离2022年2月4日越来越近,根据赛事和志愿服务安排,孙千千和其他冬奥志愿者一样,都需要留京过年。“这是第一次不能回家过年,但值得。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心怀国之大者,当奉献国家。”孙千千说。

文/佛山日报记者苏宏堃

编辑/王琦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