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如何助孩子克服偏科?

学生为什么会出现偏科?家长该如何利用寒假,帮助孩子克服偏科难题?本期教育大家谈,佛山市第三中学心理专职老师刘娟带来了她的专业看法和建议。

嘉宾介绍:刘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禅城区心理名教师,全国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佳”教师,佛山市第三中学心理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客座副教授。

寻找偏科形成的症结

造成孩子偏科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别差异所致。一些孩子特定的心理、生理以及课程学习压力大等原因对某些科目不感兴趣,从开始学习时就不能很好地进入状态,出现偏科较为严重的情况,这样的孩子往往在其他某一门功课上会表现得特别突出。

二是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出于对某一学科教师的不满而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学习这门功课,导致偏科。

三是因为学习不够努力。在某一学科上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不足,最终导致偏科。之所以学习不努力,往往也与对此学科不感兴趣有关。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帮助和引导,容易落入厌烦该学科的恶性循环。

实际上,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的建立是偏科形成的主要原因。功课学习活动本身是一种中性刺激,不足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喜欢或厌烦的情绪。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到平静、轻松、振奋、愉悦的情绪,久而久之,就容易与积极的情绪建立起条件反射,学生一想到学习某学科就会感觉轻松和愉悦;反之,如果学生多次在焦虑、厌烦、恐惧的情绪状态下学习某一学科,就容易有消极的情绪建立条件反射。

基于此,对准偏科科目找出问题,应该先找到偏科形成的症结所在,寻求解决偏科问题更加高效并且能够提供相应的可操作化的有效方法。

不能让孩子产生对偏科的认同心理

家长必须针对孩子的自身情况,和孩子一起分析偏科的原因。首先,不能让孩子产生对偏科的认同心理。如果孩子出现某科作业完成较慢,错误较多,可能就是偏科的初始表现。再从孩子的卷面分析,判定是不是出现了暂时性偏科。家长要帮孩子找出原因,需了解孩子在该科的学习情况,防止出现实质性偏科。

让孩子有意识地监督、调控自己当下对偏科的认知、情绪状态的觉察。一是让孩子理解自己为什么会偏科,同时告诉孩子条件性情绪反应是后天建立的,让其理解消极条件情绪反应通过暗示学习是可以消除的,让孩子看到进步的可能。二是家长可与孩子一起设计新程序寻找激活学习兴趣点,通过设计未来愿景想象或成功经历想象,引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情绪。

善用孩子优势科目进行正迁移

对于偏科孩子,可以利用孩子的优势科目,寻找其与劣势科目间的关系,通过放松训练将学习优势科目的情绪与劣势科目进行嫁接,变劣势为优势。由于这一类孩子体会过学习的真正乐趣,因此一旦嫁接成功,劣势科目的学习会很快取得进步。

另外,对于一些偏科的孩子来说,区别对待、降低难度,循序渐进也很重要。比如,给孩子出一张简单点的试卷,布置些容易点的习题,回答几个不太会出错的问题。孩子题目做错了,肯定一下他思维的独特性;孩子考试考砸了,强调一下他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家长要想方设法给偏科的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这些都能慢慢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孩子某一学科再差,也不能加重他的失败情绪,贴上孩子学不好某科的标签。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小目标,一点一点慢慢来,积小胜为大胜。

对孩子应多鼓励少贴标签

对于假性或暂时性的偏科有几类不同的处理:第一类是表现在某一科成绩突出,其他平平。对这种情况,要积极鼓励孩子通过优势科目,树立信心,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有学习好科目的能力,进而逐渐提高对劣势科目的兴趣,并逐渐加大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投入。

第二类是文科或理科突出,另一方面较弱。这就要针对较弱的科目加强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的研究。

第三类是某一科较弱,其他都较强。这相对容易解决,过多的补习可能会加强孩子对劣势科目的厌烦情绪,可以针对这一科目制订可行的计划,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逐步提高。

第四类是对已偏科的初高中孩子,这时候的偏科,往往是顽固性或实质性的。对于弱势学科要加强应试能力的训练,找准考点及得分技巧,提高整体成绩。

帮助孩子寻找合适的学习伙伴

此外,家长还可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协助他找一个或几个合适的学习同伴。这个学习伙伴,不仅学习能力要强,而且要善于激励和引导,不会以自己的优势碾压孩子。另一种情况是略逊于孩子,孩子在共同学习中他能体验到优势力量和由此带来的成功感。这也是训练孩子由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期主持/佛山日报记者邹婷婷

编辑/王琦玥